文_昔月
本世紀初,德國出現(xiàn)一個外交專用名 詞——APS,即Akademische Prüfstelle 的縮寫,中文直譯就是“學術考試中心”,而德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網站卻意譯為“留德人員審核部”。
我估計,絕大多數(shù)國人都沒聽說過這個名詞兒,更不會知道它是如何起源的。但是,有一個群體對此詞毫不陌生,那就是希望到德國留學的年輕學子們。為了得到APS 證書,他們必須竭盡全力拼搏,因為在國內再優(yōu)秀、再富有、再有套路,如果沒有這一“尚方寶劍”,也就邁不進德國大學的門檻。
如果以為這個證書跟去美國留學要考托福(TOEFl)、去英國留學要考雅思(LELTS)一樣,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從形式上看,托福和雅思之類,是在各地所設立的考點統(tǒng)一命題進行的;從內容上來看,它們僅僅是一種語言考試,其成績只能證明你的外語水平,別無他用。而這個APS則完全不同,申請者得提前預約,屆時面對面地接受德方審核官的問話,美其名曰“審核面試”。具體來說,德國審核官要檢查申請人是否真的具有專業(yè)知識,是否真的學過成績單上出具的課程。從這個角度來講,審核面談既不是專業(yè)考核,也不是語言考試。面談涉及了申請人所學的專業(yè)和具體課程。它不要求申請人將學過的知識全部憶述出來,但仍需要證明你所學習過的課程,能描述具體的專業(yè)課內容,會運用或者能將所學過的內容展示出來。說得露骨些,就是從審查過程中,判斷你所提供的各種留學資料是真是假。
當然了,德國也有專門針對外國申請者的語言水平考試,如在我國每年按期舉辦的德福考試(TestDaf)。自從有了APS,語言證書就變成了必須提供的書面材料之一。盡管你取得了外語高分,面對面交流毫無問題,但其他資格不夠,還是拿不到APS 審核證書的。由于APS 隸屬德方大使館,有幸通過了這一面試,就相當于獲得了德國簽證。如果面試官發(fā)現(xiàn)或懷疑你有造假嫌疑,這輩子就別想去德國了。
可見,獲得APS 證書,是留學德國的必經之路,到德國留學比去其他國家留學相對更難一些。即使這樣,也阻擋不了一批批申請者,因為德國免收學費,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加上中國有太多的優(yōu)秀生源,成功者絡繹不絕。
筆者為了讓女兒以留學方式來德團聚,一直注視著留德動態(tài)。2004年,剛在國內正規(guī)大學讀了一年半的女兒,也有條件到德國留學了。為了能順利過關,她特意到北京參加了一期培訓班,其中就有如何應對APS 的課程。還好,女兒很爭氣,第一次面試就通過了。翻開她背來的一打厚厚的認證資料,我唏噓不已,這也太麻煩、太復雜了!
如今,這個APS 已在中國實施了十八個年頭。申請者們也習慣和認可了這種面試方式;有真才實學的年輕學子,都可以憑借個人能力獲取這塊“金磚”,繼而敲開德國的大門。
現(xiàn)在,德國有四萬多中國留學生,是德國高校中最大的留學團體。絕大多數(shù)中國留學生刻苦鉆研,出類拔萃者也相當多見,許多畢業(yè)生留在德國并找到了不錯的工作,受到了各界好評。當然,這其中就有APS 的功勞,多虧了該機構嚴格把關、認真挑選。能來德國留學的,基本都是好樣的!
APS,是德國針對誠信出臺預防措施的最好例子。但在德國國內,也有不少因失信被整治的許多案例。其中,就有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因涉及論文造假被弄得灰頭土臉,一敗涂地。
第一位,曾經的德國籍歐盟議會副議長科赫·梅林(Esther Silvana Koch-Mehrin)。她 于2001年在著名的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來,被德國兩家“學術維基”網站搜索測試,發(fā)現(xiàn)她的博士論文抄襲指數(shù)為27.36%,達55 頁。迫使她在2011年5月宣布辭職。
第二位,德國前國防部長古滕貝格(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當年,他極有可能成為默克爾總理的接班人,卻因博士論文“未充分交代引用來源”,于2011年3月被迫放棄博士頭銜,然后悻悻辭職。
第三位,德國前教育和科研部部長安妮特·沙范(Annette Schavan)。她 在1980年通 過的博士論文答辯存在著隱瞞引文出處及剽竊問題,杜塞爾多夫大學正式取消她已獲得了33年之久的哲學博士學位。盡管她自己不服,還是不得不在2013年2月灰溜溜地下臺了!
德國對于違反學術道德的失信行為實行零容忍,即便你當再大的官,也無任何保護傘可擋風遮雨,就更別說貪污腐敗了!這不僅確保了德國學位的真實嚴肅性,也等于維護了整個民族的誠信。
2018年4月,我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fā)布了《關于公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失信行為的公告》,要徹底整頓留學造假亂象,真是一大好消息。早該出手了,我們的教育領域存在著嚴重的學術造假、學位不公、論文抄襲、科研成果剽竊等問題??傮w來看,我們的整個民族也已陷入了信用危機!
最近,北京電影學院撤銷了翟天臨的博士學位,轟動一時。這位年輕的博士生演員,竟然在學術領域上演了一出蹩腳戲,由于連“中國知網”都不知道,引起了懷疑,迫使該院啟動了調查程序,發(fā)現(xiàn)他博士論文的關鍵部分盜用了其他專家的觀點,這不僅導致他本人顏面丟盡,還導致他的導師被取消了博導資格,并嚴重沾污了學校的名聲。
翟的行為,絕不是我國學術不端的個案。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為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威望能慢慢回升,是應該在教育領域動刀子摘瘤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