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力
新高考的到來,讓學生和家長都多了一些困惑與擔憂,大家害怕弄不懂新政策,成為倒在新政策下的“小白鼠”?;蛟S弄懂新高考的6大問題后,結(jié)合親身實踐,新高考你就不用怕了!
1 不同科目應該區(qū)別對待嗎?
高一時,每一科都是主科
不同于以往文理分科,高一下學期各個學校已經(jīng)完成了文理分流,明確了后面兩年半學文還是學理?,F(xiàn)在為了讓大家在6選3時,更加明確自己的心意,更加慎重,往往要到高一結(jié)束才會確定選考科目。而且大多是文理兼有組合,極少純文、純理組合。所以在沒有定下選考科目之前,老師應該把所有學科都按主科的標準來教,學生也應該把每一科按照主科的要求來學。這樣就不至于選科后才發(fā)現(xiàn),前面某科的基礎還沒有打好。
2 合格考與等級考要求不同,如何統(tǒng)一?
就按等級考的標準去學習
新高考分為合格考、等級考、高考統(tǒng)考三種考試,合格考要求較低,9門或10門(包括技術(shù)的地區(qū))都要考試,等級考、高考統(tǒng)考會考到合格考中的6門,難度更高。如果按照合格考的低標準去學習的話,高一高二考完合格考后,大家的3門選考科目,和統(tǒng)考的語數(shù)外,會因為之前學的難度和深度不夠,同樣的知識章節(jié),不得不再按選科與統(tǒng)考的標準重學一遍。這就會給大家后面帶來太大負擔。反之,高一就按等級考與統(tǒng)考的要求去教去學,那后面的學習和考試不受影響,合格考考起來,也是小菜一碟。拿到更多A,后面申請“三位一體”招生也更有優(yōu)勢。
3 老師也要按合格考、等級考去分級嗎?
同一個老師,同一種風格
如果從高一起就按等級考的高標準去教學的話,那老師也自然不需要去分教合格考地理的老師、教等級考地理的老師了。
還有一個好處是,大家不需要因為換老師,再來重新適應新老師的教學風格,與好幾個老師去重新建立聯(lián)結(jié)了。本來高中三年,應付這么多考試時間就很緊張,自然不應無端浪費在這些事情上。
4 走班引起大混亂怎么辦?
大部分固定,小部分走班
7選3有35種組合,6選3有20種組合,沒有哪個學校能在一個年級辦這么多班,完全“走班制”也不現(xiàn)實,像大學一樣,不同的課要到不同教室上,每個課程班上的同學都不固定。確實容易走得很亂,甚至走著走著走散了,沒人管了。
大改容易亂。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原有的行政班管理基礎上,進行小的調(diào)整。學生有固定的班級,固定的班主任,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有一兩科要走出這個教室去學,不過我相信大家的自我約束能力,適應這點小變化毫無問題。
5 生涯規(guī)劃應該怎么做?
選科第一重要的還是成績
高一結(jié)束就要選科,選得好不好,還會影響填志愿。新高考把選擇前置后,很多人會感到焦慮,害怕選不好。
我給大家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案,就是把我們要考慮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新高考仍然是考分錄取,所以第一重要的還是成績,選科時,要首選自己最擅長、分數(shù)加權(quán)最高的科目。學校會有三次大型的學業(yè)水平考試,這個成績可以幫助大家進行選科判斷。一般來說,考得好的大多就是你的特長、愛好,就算發(fā)生了沖突,也只是少數(shù)情況,不會存在大面積的沖突。
其次,大家應該在老師的幫助下,去認識每種學科,再對應到大學的專業(yè)和未來的職業(yè)。雖然有的大學專業(yè)會對學科選擇有所限制,不過也不用過分糾結(jié),畢竟現(xiàn)在看來只有像“985”一類的重點大學的專業(yè)限制才比較嚴格。
6 如何增加自己考好大學的競爭力?
堅持自己的學科特長
從其他地區(qū)的新高考情況來看,賦分制會讓各個學科出現(xiàn)一堆的滿分和高分,大家分差不大,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競爭優(yōu)勢減小了。好在教育部在這里打了一個補丁,也就是所謂的“三位一體”招生。三位一體就是合格考、高考加上大學自主考,三項考試分數(shù)各占不同的比例,得出一個最終分數(shù),再擇優(yōu)錄取。也就是說,你高考的分數(shù)可能只占60%,大學自主考就能占到30%,高校的話語權(quán)相當大。他們可以通過加深加難的學科考試,選拔出自己需要的人才。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學校就在思考,對學生做一些外掛式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未來光靠高考不行了,你還得“開外掛”,在某些方面要比別人學得多、學得深,要堅持自己的學科特長。只要你做好選擇,在合適的地方開開外掛,付出該有的努力就行?!疤锛少愸R”聽起來好像很唬人,但如果我們手里拿的都是上馬,也就不必死盯著別人會出什么馬了。
“不敢選”病房
興趣科目排名不高
姓名:小D
學校:湖北某普通高中
年級:高一
病歷:
我很喜歡理科,背化學方程式和生物結(jié)構(gòu)之類的對我來說小菜一碟,也喜歡做題,即使有時候上課不聽老師講,靠自學也能考得不錯。對文科的政治歷史就不太感興趣了,背起來很累而且感覺沒什么用,不過地理我還挺喜歡的,要是以后能學地圖方面的專業(yè)也不錯。
成績的話,全年級1500多人,化學生物我排200多名,物理300多,歷史30多,政治100多,地理400多。
我一開始想選全理或者生化地,不過聽別人說以后的物理和地理都超級難,只有學霸才會這樣選,加上我數(shù)學不好,怕之后顧不過來。而且高考不是看試卷分而是排名賦分,我怕對手太強競爭太大拿不到高分。所以現(xiàn)在超級糾結(jié),有想選的科目又不敢選,我是不是應該為了拿到更高的賦分而選擇其他科目呢?
診療報告:學科優(yōu)勢不突出優(yōu)先考慮興趣
一次考試是不足以評價學生的學科能力的,在學科優(yōu)勢并不突出的情況下,興趣比成績更重要。如果另外的學科還不喜歡的話,選了之后學起來是很痛苦、很難持續(xù)的,更不用說還要深度學習,建立個人的學科優(yōu)勢了。因此,小D首先應該排除掉不喜歡的政治、歷史,然后在化學、生物、地理、物理中做選擇。
很多同學覺得物理太難而不敢選,然而,根據(jù)2018年《教育部指引》中專業(yè)類的選考要求,選考物理可報考95.7%的專業(yè)類,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最后,“賦分”是看你在總體考生中所處的水平,考前無法保證哪個科目100%能拿到更高的賦分,所以不能功利性地去選,去回避。充分了解自身優(yōu)勢、設置目標后,努力學習,發(fā)揮潛能,才是通往好大學的重要保障。
“不能選”病房
個人志趣與學校推薦不一致
姓名:小L
學校:山東某普通高中
年級:高一
病歷:
我跟我表姐在同一所學校,她比我大一級。之前學校組織他們進行選科,統(tǒng)計了全校各種選科組合的人數(shù)之后,才開始規(guī)劃分班。本來我表姐是實驗班的(也就是尖子班),選科選了史化地,結(jié)果后來被編到了另一個普通班里。實驗班只要純文科或者純理科的學生,有些人數(shù)少的選科組合還會被強行取消重選。
我現(xiàn)在的班級也是實驗班,但聽班主任的意思之后會編成純理科班,而且還總給我們“洗腦”,說往年學理科的人多所以選這三門老師教得更好,還說選雜科(非理化生或政史地)的種種不好。
我覺得物理很難,本來想選化學、生物和政治,但上一級就沒有這種組合,我擔心我們這屆也不會有。感覺很迷茫,我該為了留在實驗班而去選擇并不擅長的物理嗎?
診療報告:以個人的學科能力為核心
如果學校要求實驗班必須全文或全理,我個人不推薦史地政的純文科組合。政史地三科的專業(yè)覆蓋率分別為34.4%-36 .6%,相較于物化生的62 .4%-95 7%,專業(yè)選擇嚴重受限,不少大學專業(yè)要求必須搭一門理科。
你要根據(jù)自身情況考量,以你個人的能力是否能夠駕馭全理的學科組合,如果不能,我個人建議不要留戀實驗班,一定要考慮最后的賦分,你在選考科目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你最終的分數(shù),如果駕馭不了會非常吃虧。
選科不能只聽某人說,必須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科目,思考喜歡的專業(yè),參考上一年度高校公布的選考要求,再結(jié)合專業(yè)覆蓋率,權(quán)衡適合你的最優(yōu)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