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賢是清末著名的商人,其小的時候,父親開了一家小店,批發(fā)糕團、蔬菜等食品。因為張父善于經(jīng)營,而且為人和善、厚道,小店的生意非常好。當(dāng)?shù)匾粋€姓李的老板看著很眼紅。這位李老板是小混混出身,平日喜歡欺負人,對顧客常常缺斤少兩,原來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也學(xué)著開了一家與張頌賢父親一樣的店。
為了招攬顧客,同樣的蔬菜,張父賣50文錢,李老板只賣40文錢。如此,張父的生意頓時冷清下來,只好跟著降價,降到了30文??吹浇祪r如此有成效,李老板心里又打起了算盤,雖然已經(jīng)賠錢了,卻還把價格降到5文錢。他仗著自己有點資產(chǎn),暫時賠得起,而對方?jīng)]有這種能力,應(yīng)該很快就會被擠出局,以后剩下自己一家,就可以隨意定價,賠掉的錢一定能賺回來。
李老板把價格降到5文錢后,張父愁得直嘆氣:即使投入全部身家,也只能維持幾天,如此賠本的生意,他可做不起!看到父親愁眉苦臉,張頌賢卻拍著胸脯說:“我有一個好辦法?!彪S后,張頌賢讓父親準備一些銀子,去李老板那里買來蔬菜,讓父親用自己的手藝全部做成醬菜出售,然后用賺來的錢再去買李老板的蔬菜,再做成醬菜出售。當(dāng)然,因為買的菜便宜,醬菜的售價也很便宜。如此一來,李老板賠著錢讓百姓們得到了實惠,而張頌賢家里卻小賺了一筆。李老板知道真相之后,氣得直跳腳,最后灰溜溜地離開了此地。
(選自《四川黨的建設(shè)》2018年第19期)
點到為止
張頌賢并不是完全靠聰明獲勝的,而是勝在格局上。他不是圖一己私利,而是能讓利于眾人,縱觀大局,尋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