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宏?,辛文佳,劉海寬
(濱州醫(yī)學院,山東濱州256600)
在臨床中,機體的小腿部位特別是小腿前區(qū)部位的皮膚移動性比較小,其皮下組織比較少,血液供應亦比較差[1]。對于骨科手術切口來講,圍手術期通常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 淤血、皮膚以及皮下組織炎性介質增多、腫脹,從而導致一氧化氮活性降低,細胞腫脹凋亡,最終導致血管壁內皮受到損壞,導致患者在骨科手術之后,切口長而且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輕度障礙,尤其是小腿前區(qū)部位,更容易發(fā)生皮膚壞死、切口感染[2.3]。丹參是中國比較傳統(tǒng)的中藥材,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迄今為止,是國內外藥材市場中的重要商品之一[4]。近些年,國內外均有大量研究結果顯示,丹參滴注液能夠消除各種原因所導致的組織腫脹,對于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同時還能夠改善微循環(huán),建立側支循環(huán),從而促進組織的修復以及再生[5.6]。本研究旨在探討丹參滴注液對大鼠實驗性骨折傷口愈合的臨床影響。
Wistar 大鼠,雄性,體質量范圍為(250±20)克,共40 只,購于濟南朋悅實驗動物繁育有限公司,其動物生產許可證編號為SCXK (魯)20140007。Wistar 大鼠自由進食和飲水,群養(yǎng),飼養(yǎng)溫度為20~26 攝氏度,飼養(yǎng)適度為40~70%,實驗室按照常規(guī)進行定期消毒。丹參滴注液,廠家為安徽天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671。
Wistar 大鼠采用速眠新II 號1ml/kg 臀肌注射進行麻醉,起效時間為3 分鐘,大鼠保持仰臥并固定,右前肢脫毛,對大鼠進行常規(guī)消毒,在無菌條件下于右前肢橈骨背面行長約2cm 切口,對肌肉進行鈍性分離,將橈骨暴露,在中段行銳性、環(huán)形剝離1cm 骨膜,用骨鋸行深度2mm、 寬度3mm 的缺損性骨折,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逐層縫合皮膚切口,并且用無菌紗布包扎,于7 天后拆除紗布,分籠飼養(yǎng)。
將上述Wistar 實驗性骨折雄鼠模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0 只,常規(guī)組和丹參組。常規(guī)組大鼠于實驗性骨折造模手術之后第二天開始進行尾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丹參組為給藥試驗組,從實驗性骨折造模手術之后第二天開始給予尾靜脈注射丹參滴注液。
在手術后7 天、14 天和21 天,對于常規(guī)組和丹參組大鼠進行心臟采血2ml,于1500r/min 下離心15min,取上層血清0.5ml,與-18 攝氏度下保存。采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器進行血清中ALP、鈣濃度的測定。
本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全部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其計數資料均采用χ2 檢驗,組內之間的差異采用方差分析,P<0.05 被視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常規(guī)組和丹參組大鼠ALP 含量統(tǒng)計見表1。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丹參組大鼠在手術后7d、14d 和21d 血清中ALP 的含量均高于常規(guī)組大鼠,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表1 常規(guī)組和丹參組大鼠ALP 含量統(tǒng)計
常規(guī)組和丹參組大鼠血清鈣含量統(tǒng)計見表2。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丹參組和常規(guī)組大鼠在手術后7d 的鈣含量分別為(2.79±0.11)mmol/L 和(2.71±0.15)mmol/L,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在手術之后14d,丹參組大鼠鈣含量降低明顯,在術后21d,丹參組大鼠的鈣含量有所上升。常規(guī)組大鼠的鈣含量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
表2 常規(guī)組和丹參組大鼠鈣含量統(tǒng)計
骨折的愈合過程是機體對于創(chuàng)傷修復的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受到多種外界以及內部因素的影響。骨折的愈合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血腫機化演進時期、原始骨痂過程時期以及骨痂的改造塑性時期[7]。在骨折的整個愈合過程中,原始骨痂在不斷的加強,直至能抗拒由肌肉收縮引起的各種應力,骨折即達到了臨床的愈合階段,所以在治療骨折時,防止機體產生血腫是十分必要的[5]。中醫(yī)的理論認為,由跌打損傷所導致的骨折,其受傷之后定有積淤,血淤氣阻,經氣不通,因此中醫(yī)理論認為,在骨折的治療過程中,選藥方面應該注重活血化瘀、行氣通絡[8]。丹參滴注液是由丹參制成,藥理實驗研究以及臨床實驗研究均表示,丹參滴注液對于機體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 血液系統(tǒng)等方面均具有顯著的藥理作用。丹參滴注液能夠比較有效的緩解心絞痛、冠心病病人的臨床癥狀,能夠顯著的改善心肌缺血癥狀。近些年以來,對于丹參滴注液進行了一些臨床研究,其結果均表示丹參滴注液對于某些臨床疾病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是亦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比如心慌、頭痛、心跳驟停、黃疸、哮喘、藥疹、皮膚瘙癢等,故而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嚴密監(jiān)測丹參滴注液的不良反應[9.10]。
ALP 是由機體的成骨細胞所產生,在胞漿中含量較多,當血液中ALP 含量增多時,代表骨重建活躍性的改變以及成骨細胞活動性的增加。在本研究中,丹參組大鼠在手術后7d、14d 和21d血清中ALP 的含量均高于常規(guī)組大鼠,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這表示丹參組大鼠在手術后一段時間的骨重建活躍性較高,成骨細胞活動性的增加,有助于促進骨折的愈合。血液中的鈣是以Ca2+的形式存在的,它與HPO42-是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在骨折的愈合過程中,鈣的含量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鈣鹽的沉積是比較關鍵的步驟,骨組織的修復必定經過鈣化過程,才能完成。在本研究中,丹參組和常規(guī)組大鼠在手術后7d 的鈣含量分別為(2.79±0.11)mmol/L 和(2.71±0.15)mmol/L,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在手術之后14d,丹參組大鼠鈣含量降低明顯,這說明了丹參滴注液在骨折發(fā)生14d 后具有促進鈣鹽沉積的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綜上所述,丹參滴注液不僅能夠比較有效的緩解心絞痛、冠心病病人的臨床癥狀,能夠顯著的改善心肌缺血癥狀,還能夠升高大鼠骨折手術后ALP 的含量,促進鈣鹽沉積,最終促進骨折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