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料記載,黃瓜原名胡瓜,是漢朝張騫在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之所以更名為黃瓜,起因是因為一個“胡”字,差一點造成一樁殺頭血案而引發(fā)的。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shù)民族紛紛侵入中原,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權(quán)。公元319年,羯人石勒建立了后趙王朝,立都襄國,即今之河北邢臺。當時,中原地區(qū)的漢人把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一概稱為“胡人”,把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傳入的食品、物件,也都冠以“胡”字,譬如黃瓜,因為是從西域傳入,所以就稱為“胡瓜”?!昂弊衷诋敃r帶有一種鄙視的意思。
石勒在襄國登基做了皇帝后,就下令把羯人稱為國人,但老百姓并不買賬,依然稱羯人為胡人,這讓石勒大為惱火。于是,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今后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xiàn)“胡”字,違者問斬。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補丁的破衣服來朝見他時,很不高興,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朕?”樊坦在慌亂之中隨口答道:“都怪這些胡人不懂道理,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痹捯怀隹?,他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忌,急忙叩頭謝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沒有再追究了。等到召見后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知道這是石勒故意考問自己,便畢恭畢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后很滿意,樊坦也因此躲過一場殺頭血案。據(jù)說,此后胡瓜的稱謂就被黃瓜取而代之了。
據(jù)《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