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濱??h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500)
急性胰腺炎為很多因素導致出現(xiàn)多種炎性反應的一種疾病,存在較高病死幾率,需要對其開展積極治療和臨床護理干預[1]。本文將2017年1月-2019年4月本醫(yī)院消化科治療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收入項目計算資料,探討根因分析法實施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護理干預中的價值。
將本醫(yī)院消化科治療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017年1月-2019年4月是抽取時間)歸入實驗分析資料,參考隨機數(shù)字表法實行分組,一組入組15例。對照組:年齡最高61歲,年齡最低23歲,年齡均值是(46.34±4.23)歲;女/男是5/10。試驗組:年齡最高60歲,年齡最低24歲,年齡均值是(46.23±4.15)歲;女/男是6/9。計算兩組基礎指標資料,P>0.05。
排除標準:(1)具有其他慢性感染、急性感染;(2)具有嚴重肝、腎、心等重要器官功能疾病。
對照組予以臨床常規(guī)護理服務:予以用藥方面、飲食方面的合理指導等,實行兩周護理干預。
試驗組采取根因分析法予以臨床全面護理服務:(1)加強和患者談話,予以患者心理安撫,將其負面心理緩解;(2)積極預防出血,予以患者營養(yǎng)支持,實行抗感染干預;(3)使患者維持臥位姿勢,將其疼痛減輕,實行禁食,予以患者胃腸減壓處理,如果患者腹痛癥狀比較嚴重,可實行藥物鎮(zhèn)痛干預;(4)有效固定患者的引流管,避免脫落,維持引流管暢通,關注引流液色、量、質,對引流袋實行定時換替,避免出現(xiàn)逆行感染情況;(5)避免患者出現(xiàn)休克,控制液體入量,構建靜脈通路,保持水電解質平衡;(6)防止肺部感染,予以患者輔助呼吸護理干預,實行兩周護理干預。
研究對照組及試驗組并發(fā)癥合計率、護理服務滿意合計率,評估兩組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兩周后SAS評定分值。
(1)采取SAS量表[2]予以評定,50分以上則代表存在焦慮癥狀。
(2)采取本醫(yī)院設計的護理滿意情況調查問卷實行評定,共有100分,分值高時則患者滿意情況更優(yōu)。
試驗組并發(fā)癥合計率(6.6 7%)與對照組統(tǒng)計數(shù)值(4 0.00%)實行對比更低,顯示出指標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并發(fā)癥合計率計算
試驗組護理干預前SAS評定分值與對照組統(tǒng)計數(shù)值實行對比,未顯示出指標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兩周后,兩組以上評定分值減少,試驗組護理干預兩周后以上評定分值與對照組統(tǒng)計數(shù)值實行對比更小,顯示出指標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試驗組護理服務滿意合計率(100.00%)與對照組統(tǒng)計數(shù)值(80.00%)實行對比更高,顯示出指標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兩周后SAS評定分值計算
表3 兩組護理服務滿意合計率計算
急性胰腺炎為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發(fā)病較急,病情進展較快,死亡率比較高[3]。因此,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實行臨床治療的基礎上還需予以對應護理干預,促使其機體康復[4]。
根因分析法是解決問題的系統(tǒng)性及結構性分析方法[5],對相關問題本質因素予以根本解決,將根因分析法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可獲得良好效果[6]。該文項目指標展示出,與臨床常規(guī)護理服務相比對,采用根因分析法實行臨床全面護理服務的患者并發(fā)癥合計率更低,護理干預兩周后SAS評定分值更小,護理服務滿意合計率更高。表明根因分析法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護理服務中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護理服務中采取根因分析法的干預效果較優(yōu),呈現(xiàn)護理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