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回望身后,每個漂泊者潛意識里都把故鄉(xiāng)和鄉(xiāng)村畫了等號。最高也不過縣城或者地級市。再往上,就太遙遠了。城市怎么可以算作故鄉(xiāng)?
沒有河水,沒有山巒,沒有稻田。
鄉(xiāng)愁像一只鳥,在高樓大廈的縫隙里飄來飄去。翅膀擦過高壓線,差點被一只剛剛放飛的無人機撞到。它找不到一個落腳的地方,嘈雜散亂,橫七豎八。安安靜靜的鄉(xiāng)愁,處處被驚走。
這個城市和那個城市,同樣的公交車。同樣的商場超市。同樣的地鐵里同樣麻木的面孔,同樣的閃爍著的招牌。你找不出這個城市和那個城市之間的一丁點差距。
大城市里沒有更具體更個性化的物質,可以安放自己的童年和青春,無法讓過去的時光平順地接入當下。缺少了一個讓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心里突然一酸的痛點。
參加同學會,回到當初那個城市,發(fā)現(xiàn)整個學校已悄悄發(fā)生了變化。所在的院系也搬了地方。原來我們上課的地方,已經(jīng)有了新的入侵者。誰都知道世界不可能一成不變,但面對變化我們還是張口結舌言不成句。在新的樓房里,新的招牌、新的課程表,跟我們完全沒有關系。老師不是那個老師,學生不是那個學生,這些都還能夠理解,但上課的教室已經(jīng)淪落他手,大家都很尷尬,開始懷疑這是不是自己的母校。
后來在校門口拍了一張照片,發(fā)到微信上。有人回復說,校門沒有變。剛入校時,大家都在這個校門口拍過照寄回到家里。
20年后我們看到了熟悉的校門。這個校門就是這個學校里的唯一。臨別時跟班主任說,學校如果要把校門再改掉的話,請在校的人要堅決反對。這個校門是我們最后的念想了。老師說,會的,我們一定會的。
有一位同事要換房。賣掉老小區(qū)里的舊房子,搬到新小區(qū)的大房子里。面積更大,環(huán)境更好,小區(qū)里綠樹成蔭。但他的女兒說什么都不同意,她說我是在這個房子里長大的。這是我的家。賣掉了它,我就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萬般無奈,同事留下了這個房子。后來價格翻了兩倍,自然這是題外話了。
這么說,在大城市里,故鄉(xiāng)也可以存在的。
一個臥室,跟其他房子沒什么區(qū)別。她在這里長大,她的影子、她的氣息附著在墻壁上。她回到這個臥室里,輕輕吸一口氣,就能找到那個自己。這一毫無特色的小小房間藏著她所有的秘密。那些秘密就是她生命的細胞。
我看到的校門也是?!澳衬炒髮W”幾個字上,橫著的一筆,隱現(xiàn)著我的初戀。豎著的一筆,鎖定了我第一次打工掙來的零花錢。一筆一畫都和我保持著單線聯(lián)系。青春時的酸甜苦辣,隨著蒙太奇一樣的書寫,一幕幕呈現(xiàn)出來。
我緊張地盯著它們。有人去動我的密碼,我會悄悄地喊一聲,疼。
千人一面的大城市里,這樣的細節(jié)競相開放。它們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街道上,仿佛一個個有靈性的物體,隨時張開嘴和你說話。
公交306路站臺,站臺旁邊的一棵樹,樹上偶爾發(fā)呆的一只鳥。過了一會兒,鳥兒迎著夕陽展翅飛走。如果這些景象沒有變,那個故鄉(xiāng)就不會走失,就會和心里某一個最脆弱的黑點悄悄結合。
你走著,走著,檢閱著這些專門為你建造的密道。沿著它,你走回自己的童年。那里還有你爸爸的童年,你爺爺?shù)耐?,你們祖祖輩輩定居于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