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江東
【摘 要】人工智能為智慧圖書館發(fā)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文章從人工智能的基本理念入手,介紹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及特點,闡述人工智能在圖書館服務中的具體應用,具體指出人工智能推動圖書館在智能館舍空間建設、智能資源高效利用、個性化智能服務和人工智 能教育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
【關鍵詞】人工智能;智慧圖書館;智慧服務
中圖分類號: G25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5-0273-002
0 引言
隨著網絡信息環(huán)境下大數據量的積累達到質變的奇點, 人類在人工智能、遺傳技術、納米技術等一些科技前沿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yè)轉型,正在影響著社會各個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在核心技術和典型應用方面都取得了爆炸性的進展。1956年,麥卡錫、明斯基等人在達特茅斯學院首次公開使用“藝術智慧”一詞。60年來,英、美、韓、日等國相繼出臺了人工智能相關支持政策?!痘ヂ摼W+人工智能》被列為2015年發(fā)布的《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11項重點行動之一,并于2017年3月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5月兩院院士大會的講話中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而區(qū)塊鏈則加速了突破的應用。人工智能不僅是一項國家戰(zhàn)略,也是信息技術的核心戰(zhàn)略。2017年新地平線報告(圖書館版)將人工智能列為圖書館界六大技術發(fā)展趨勢之一。從智能建筑、自助貸款、機器人技術到綜合情報服務,人工智能無處不在。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增強圖書館情報服務能力的關鍵驅動力。
1 人工智能概述
1.1 人工智能定義
人工智能屬于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是對人類意識和思維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類的智能,但像人類一樣思考更有可能超越人類的智能。人工智能是一門極具挑戰(zhàn)性的科學。做這項工作的人必須了解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一般來說,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使機器能夠執(zhí)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的復雜任務。人工智能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更加成熟,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梢栽O想,未來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是人類智慧的容器,必將承載人類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
人工智能定義目前尚未統(tǒng)一,可理解為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人工智能是讓計算機擁有分析、感知等能力,模擬人類思考過程并作出反應的技術[1]。通過對環(huán)境的感知,用于幫助和替代人類思維而做出相應的行動。具體來說,機器設備有能力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對信息、數據或知識等進行辨認、分析和處理,有目的地獲取和應用知識與技能。人工智能為圖書館智慧服務提供技術支持,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重視智慧服務功能,提供參考咨詢機器人、自助借還書、3D 打印、人臉識別等一系列智慧服務,發(fā)揮人工智能技術的最大優(yōu)勢。
1.2 人工智能的特點
有四種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實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員降低他們的目標,不再試圖創(chuàng)造像人類智能這樣的機器;弱人工智能只要求機器能夠擁有智能行為,而且具體的實現細節(jié)并不重要;強大的人工智能認為機器能夠理解信息并具有意識[2]:超人工智能是指超越人類大腦智能的能力,具有超智能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新技術表現為智能學習、深度融合、人機協調和智能操作。其主要特點是:(1)具有分析能力,面對不同的問題,可以分析、決策、解決問題。(2)具有學習能力,可以自學和掌握實際應用的新知識。(3)有表達能力,能說自然語言不受阻礙地說話和交流。(4)具有計劃能力,可以合理規(guī)劃知識和信息,處理解決的目標問題。它可以制定簡單快捷的方法。
2 人工智能在智慧圖書館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只有融入智慧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才能形成新的學科理論基點。目前,人工智能日漸深入圖書館管理和服務中,從采集、編目、典藏、借閱、參考咨詢等方面,為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如24小時自助圖書館、智能定位書架、自助借還機、智能服務機器人等,都是人工智能驅使下圖書館重塑的全新服務體現。當然,這些還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人工智能,只是一種低層次的智慧化。國內外圖書館界將數字化的理念引入到圖書館進行理論層面和知識層面的深層次研究,圍繞智慧圖書館的定義、物聯網、人臉識別、RFID等技術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分析,并取得實質性應用成果。
3 人工智能驅動下圖書館智慧服務重塑
3.1 智能館舍空間建設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館舍空間進行改造重塑,包括多樣舒適的空間資源、多元豐富的文獻資源、多方匯集的智力資源,從物理空間到虛擬空間,圖書館正在為構建迎合讀者需求的空間服務,實現空間布局開放化,學習環(huán)境生態(tài)化,設備設施數字化,功能配置人性化,讀者服務智慧化,使圖書館成為師生共學、共享、共創(chuàng)的學習和智力提升空間。
3.2 智能設備高效利用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促使圖書館管理與服務設備的有效升級。圖書借閱應用自助借還系統(tǒng),圖書盤點應用智能盤點機器人,讀者服務應用24小時室外圖書館,讀者咨詢應用智能參考咨詢機器人,此外,還有智能定位系統(tǒng)、智能密集書庫、人臉識別系統(tǒng)等智能化設備,極大提升了圖書館智能服務能力和管理工作效率。
3.3 個性服務特色鮮明
人工智能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提供全新途徑。利用網上薦購系統(tǒng)、智能采集平臺對圖書進行評價、利用和智能管理,協助圖書采購工作,提升采選質量。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對讀者流量、借閱信息、資源點擊率進行智能分析,實現讀者資源的精準推送。利用智能管理系統(tǒng)實現讀者研討/研修空間預約及座位預約,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3]。人工智能給圖書館的服務帶來新的機遇,利用人工智能拓展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是十分必要的,是智慧圖書館開展智慧服務的基礎[3]。
3.4 開展人工智能教育
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讀者活動的第二課堂,既是學習資源中心、知識服務中心,也是文化涵育中心,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的支撐,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讀者教育的無縫融合。從技術發(fā)展角度看,人工智能是信息技術的延伸; 從教育功能上看,人工智能應用于教育的實質仍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可稱為智能輔助教學。尤其是近年來人工智能在虛擬現實、情感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域的發(fā)展,賦予智能教學系統(tǒng)更豐富的內涵,使其受到讀者越來越多的關注[4]。圖書館加強對讀者人工智能教育培訓,幫助讀者了解人工智能知識,提高智能檢索、智能咨詢、數據挖掘與分析等服務質量。圖書館員切實意識到人工智能給圖書館服務帶來的便利,不斷拓展人工智能知識,升華內涵服務水平。
4 結語
人工智能為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是打開智慧圖書館的唯一的一把“鑰匙”。圖書館需要不斷適應新時代新技術帶來的新發(fā)展機遇,依托大數據基礎上的人工智能技術,開拓創(chuàng)新,順勢而上,顛覆傳統(tǒng)圖書館固有的服務模式,優(yōu)化“人工智能+ 圖書館用戶行為分析”新范式,實現圖書館智慧服務重塑,完成圖書館讀者服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次質變與“飛躍”,從而深化內涵服務水平,提高業(yè)務工作效能,能更為主動、高效、精準地挖掘用戶數據,實現無人化、智慧化的管理與服務[5]。
【參考文獻】
[1]李佩蓉,解解,崔旭,李姍姍.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圖書館中的應用與發(fā)展.探索與創(chuàng)新,2018(7).
[2][英]理查德·溫.極簡人工智能.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8(4):8-10.
[3]周昭文. 基于人工智能視域下的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研究.江蘇科技信息,2018(9).
[4]劉德建,杜靜,姜男,黃榮懷.人工智能融入學校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開放教育研究,2018(8).
[5]單軫,邵波. 國內“人工智能& 圖書館用戶行為分析”的演變和現狀探賾.圖書館學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