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博 高 霞 劉孝利 趙敬聰 王振利 王 琦
(1山東福禾菌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鄒城273500;2山東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山東濟南25000;3山東省科創(chuàng)食用菌產(chǎn)業(yè)技術研究院,山東鄒城273500;4吉林農業(yè)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長春130118)
杏鮑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側耳,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食用菌[1-3]。近年來,杏鮑菇市場競爭激烈,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的杏鮑菇品種是生產(chǎn)者所不斷追求的。人們對優(yōu)質的杏鮑菇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在不斷地探索[4-8]。杏鮑菇福禾1號是山東福禾菌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選育出來的新品種,并在2015年通過了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的審定。該菌株生物轉化率高,菇體潔白。筆者對其工廠化生產(chǎn)技術參數(shù)進行了研究,經(jīng)濟價值高,發(fā)展?jié)摿Υ蟆?/p>
供試菌株:杏鮑菇福禾1號,山東福禾菌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選育并保藏,于2015年12月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的審定。
培養(yǎng)基配方:母種配方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加水1000 mL,pH自然。栽培種配方為玉米芯42%,木屑20%,麩皮28%,玉米粉5%,豆粕2%,石灰2%,碳酸鈣1%。
根據(jù)杏鮑菇福禾1號的生理特性,采用工廠化自動控制設備,根據(jù)常規(guī)杏鮑菇工廠化出菇條件,分別測試溫度、空氣相對濕度、CO23個主要因素對原基形成、催蕾、發(fā)育、采收的影響,每個處理重復3次。觀察菇蕾發(fā)生和子實體生長情況,研究杏鮑菇福禾1號工廠化栽培最適出菇環(huán)境。
在空氣相對濕度85%,CO21500 mg/kg的條件下,出菇期最適溫度的試驗結果見表1~4和圖1。
表1 原基形成期最適溫度
表2 催蕾期最適溫度
表3 生長期最適溫度
表4 采收期最適溫度
圖1 杏鮑菇福禾1號出菇期溫度變化曲線
圖2 杏鮑菇福禾1號出菇期空氣相對濕度變化曲線
從表1~4和圖1可以看出,杏鮑菇福禾1號工廠化栽培出菇管理階段原基形成期、催蕾期、生長期、采收期的最適溫度分別為16℃、14℃、15℃、16℃。
在溫度14℃,CO21500 mg/kg的條件下出菇期最適相對濕度的試驗結果見表5~8和圖2。
表5 原基形成期最適空氣相對濕度
表6 催蕾期最適空氣相對濕度
表7 生長期最適空氣相對濕度
表8 采收期最適空氣相對濕度
從表5~8和圖2中可以看出,杏鮑菇福禾1號工廠化生產(chǎn)出菇的原基形成期、催蕾期、生長期、采收期的最適相對濕度分別為90%、95%、95%、85%。
在空氣相對濕度85%,溫度14℃條件下,出菇期最適CO2的試驗結果見表9~12和圖3。
表9 原基形成期最適CO2質量濃度
表10 催蕾期最適CO2質量濃度
表11 生長期最適CO2質量濃度
表12 采收期最適CO2質量濃度
圖3 杏鮑菇福禾1號出菇期CO2濃度變化曲線
從表9~12和圖3中可以看出,杏鮑菇福禾1號工廠化生產(chǎn)出菇的原基形成期、催蕾期、生長期、采收期的最適CO2質量濃度分別為2500 mg/kg、3500 mg/kg、4500 mg/kg、3000 mg/kg。
對杏鮑菇福禾1號工廠化生產(chǎn)出菇期全過程進行了分段、分期的詳細研究,將其出菇過程分為原基形成期、催蕾期、生長期和采收期四個階段,并研究了各個時期的最適溫度、濕度、CO2質量濃度四個技術參數(shù)并形成了工藝曲線,為杏鮑菇工廠化生產(chǎn)提供了優(yōu)質的高產(chǎn)高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