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馬克龍要用撤銷法國國家行政學院來平息“黃背心”的怒氣?消息傳開之后引發(fā)各方爭議,不但國家行政學院內(nèi)部“人人自危”,就連其他的一些名校也開始擔憂自身的前途。
據(jù)法國《巴黎人報》21日報道,馬克龍為應對“黃背心”持續(xù)數(shù)月的抗議而準備的電視講話雖因圣母院大火推遲到了本周四,但媒體流出的“馬克龍要撤銷國家行政學院”的決定幾乎是板上釘釘?shù)牧恕?/p>
國家行政學院是培養(yǎng)出包括馬克龍、奧朗德在內(nèi)的4位總統(tǒng)、7位總理的“法國政客搖籃”,但是該校也被外界多次批評“只培養(yǎng)自我封閉、脫離現(xiàn)實的政治精英”“加劇社會不公及貧富差距”。媒體解讀認為,馬克龍要從母校開刀,不但可迎合“黃背心”的“公平訴求”,還有些“精英總統(tǒng)‘以身作則,大義滅親”的凜然之風,可以為他提高民意支持率。法國電視二臺稱,為了摘掉“精英”的帽子,顯示學生來源多元化,國家行政學院在其官網(wǎng)上公布了一組數(shù)據(jù):今年有14%、9%、12%學生的祖父母分別為工人、農(nóng)民及手工業(yè)者,還有56%的學生來自外省。為什么是祖父母?電視二臺記者根據(jù)2015年招生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其實該校只有6%的學生父母為工人和普通職員。
法國社會學家路班表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行政學院有約45%左右學生父母身居高位,到了90年代及本世紀初期,這個比例超過70%,因為“高官和精英都想把孩子送來讀書”。對此,該校校友會主席克雷爾稱,是法國國情造成了國家行政學院生源的背景差距,“制造社會不公”的黑鍋不應由國家行政學院來背。還有該校學生認為,馬克龍正是從國家行政學院畢業(yè)變成了如今的當權(quán)者,他這樣“過河拆橋”顯得很不地道。不但國家行政學院為未來命運惴惴不安,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培養(yǎng)過3位法國總統(tǒng))、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及巴黎高等商學院等精英學校也開始擔憂“下一個會是誰?”
法國電視新聞網(wǎng)稱,精英高校紛紛表態(tài),要將學校大門開得更大一些,招收更多來自社會底層的孩子。就在輿論熱烈議論之時,《巴黎人報》透露稱,國家行政學院撤銷后將改名為高等公務員學院(簡稱ISF)繼續(xù)存在。由于目前高民意支持恢復巨富稅(簡稱也是ISF),這個巧合也讓不少民眾猜測,改名或許只是馬克龍玩的一個障眼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