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燁
摘要:王維生于盛唐,官至右丞,琴棋書畫皆頗負盛名,生前為當代文壇之首。如此閃耀的一顆星同樣經(jīng)歷了一系列震撼心靈的創(chuàng)傷事件。為了規(guī)避和抵御心理創(chuàng)傷,王維利用禪宗思想構筑自己的創(chuàng)傷規(guī)避心理防御體制。
關鍵詞:王維;創(chuàng)傷規(guī)避;禪宗思想
中圖分類號:1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001-01
創(chuàng)傷起源于震驚,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中說到“一個人生活的整個結構,如果因有創(chuàng)傷的經(jīng)驗而根本動搖,的確也可以喪失生氣,對現(xiàn)在和將來都不發(fā)生興趣”。王維生于盛唐詩書門第,一生仕途通暢,但他一生同樣經(jīng)歷了一系列震撼心靈的創(chuàng)傷事件。他早年喪父,曾有一女但早夭,中年喪妻。他工于書畫,精通音律,頗賦才華,但初入官場即因“黃獅子事件”受累,被貶。后張九齡惜其才委以高職,俄而,張九齡罷相,新任宰相李林甫一心玩弄權勢,口腹蜜劍,安祿山有叛國企圖,玄宗不聽忠言。臨近晚年,安史之亂爆發(fā),王維被俘。因其盛名,安祿山授予高官,王維吃藥裝病,寫下了悲戚的《凝碧宮》“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奔词谷绱?,王維依然被扣上擔任偽職的罪名。安史之亂結束后,王維因受偽職身陷囹圄,按律令應當處死。因其弟及長安詩人們向唐肅宗求情,得以寬宥并授予其太子中允。生則生已,他在精神上受到重大的打擊。
創(chuàng)傷體驗意味著創(chuàng)傷主體對一切失去信心,不愿意面對現(xiàn)實,進行自我隔離,即構筑在潛意識中構筑心理防御機制。對于王維來說,隔離現(xiàn)實與自我的屏障是禪宗。經(jīng)歷創(chuàng)傷事件后,這些創(chuàng)傷事件給王維遺留了眾多令人疑惑又亟需解答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與人類生存的終極問題有關,例如生死總是喜怒無常,失去究竟意味著什么,以及道德的善惡情結。”王維在禪宗中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王維能夠在一系列的創(chuàng)傷事件后較為迅速地找到了創(chuàng)傷規(guī)避的方法與他所處的時代和家庭背景有直接的原因。
禪宗思想對王維的影響源于時代的影響。魏晉南北朝之后佛教思想大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可見一斑。禪宗在盛唐達到了鼎盛,禪宗思想經(jīng)六祖惠能臻于至善。神會北上把禪宗一南宗的地位推向了頂峰。在盛唐時期,禪宗思想的受眾主要是士大夫階層。士大夫以儒學為人生指導,為什么禪宗思想能被士大夫階層所接受呢?
首要原因自然是禪宗思想是佛教本土化的產(chǎn)物,在中國化的過程中融入了不少儒學思想精髓。其二,士大夫階層都是讀書人,以調(diào)侃的說法來說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士大夫階層干不了粗重活,吃不了苦。傳統(tǒng)的佛教是苦行僧生活,禁欲苦行,士大夫自然不會對這樣的修行方式感興趣。禪宗打破了傳統(tǒng),主張生活處處有禪意,人人皆可成佛。南宗最為明顯,主張不用一天到晚苦坐參禪、苦行持戒,甚至說佛祖也可不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徹悟佛法即可成佛。這種打破偶像崇拜、簡化教義和修證方法的宗派自然易于被士大夫們接受。其三,禪宗由“空”和“明心見性”學說中發(fā)展出隨緣任運的人生態(tài)度”,對于不得志的士大夫來說有精神慰藉的作用。其四,相比于禪宗,佛教其他宗派對朝廷、貴族的依賴性很強,而禪宗則不同?!皬亩U宗的整個歷史來看,基本走上的是一條獨立自主,不依附權貴而求得發(fā)展的道路?!笔看蠓騻兿胍柚U逃離現(xiàn)實生活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自然需要一種與世俗王權貴族保持一定距離的宗教。
生于有著深厚佛教蘊味家庭的王維受佛教的影響很深。我們都知道王維,字摩詰,他的名字來源于《維摩詰經(jīng)》。其父母都信仰佛教,父親屬于黃老學派,黃老學派后來形成了玄學,而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吸收了不少玄學的思想;其父早逝,母親撫養(yǎng)其長大,母親屬禪宗北宗,這對王維有很大影響。雖然王維有很深的佛學淵源,但筆者認為王維選擇禪宗作為心理防御機制更深層的原因是創(chuàng)傷體驗后的一系列后遺癥。王維年幼的時候,其父并沒有給王維灌輸佛學思想,而是想方設法地讓王維尊儒,畢竟儒學才是通向仕途的鑰匙,在當時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通過仕途光宗耀祖。在一系列的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以前,王維確實也是遵循著儒家出仕路途前進的。王維對于禪宗的南宗北宗,這些佛教宗派問題并不理會,他只是創(chuàng)傷體驗后逃于禪宗佛教尋找精神的棲息,正如馬克思所說:“宗教是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