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此曲只應天上有

      2019-04-24 02:20:46黃國彬
      書屋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彌賽亞路亞亨德爾

      黃國彬

      真感謝莊子,兩千多年前為我鑄造了“天籟”一詞,讓我能貼切形容亨德爾神劇《彌賽亞》的《哈利路亞大合唱》(Hallelujah Chorus)。

      以日常生活為例,就聽者的反應而言,天籟與人籟有一大分別:吃飯時收聽古典音樂電臺,乘聲波傳進耳朵的如果是人籟,我總能繼續(xù)一心二用,吃飯的“進程”不受影響;傳進耳朵的如果是天籟,我會不由自主地放下筷子,聚精會神地諦聽仙曲,直到最后的一個音符在曠絕希夷中消失。說得簡單點:聽到天籟時,我的靈魂會出竅。

      大約半小時之前,我的靈魂又出竅了。

      半小時之前正在吃晚飯,多倫多的古典音樂電臺播出亨德爾《彌賽亞》的《哈利路亞大合唱》。歌聲一入耳,我再次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筷子……到大合唱播完,遭冷落的舌蕾和腸胃才再獲主人眷顧。

      “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影音事業(yè)之先進、發(fā)達,四五十年前誰也想象不到。要聽亨德爾的《哈利路亞大合唱》,可以輕易買一張激光唱片一聽再聽啊;不買激光唱片,也可以隨時上網(wǎng),開啟You Tube,招來世界一流的合唱團為你把這首歌一唱再唱嘛,何須依靠電臺,‘仰人鼻息?”這話當然不無道理。不過,聽激光唱片,聽You Tube,都不若聽電臺那么隨意。

      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凱瑟琳·卡治奧卡女士也是古典音樂演奏家,播完《哈利路亞大合唱》后,她加了幾句按語:“亨德爾就有這樣的天才,完全知道,撳哪幾個感情按鈕,就能打動聽眾的心。這首歌,我演奏過七十五次了,每次都深受感動,眼淚不由自主從眶中溢出。”這位節(jié)目主持人的話,是天籟作品的上佳注釋。天才如亨德爾,當然也知道,他能夠創(chuàng)作天籟,是因為他心中的弦線有最偉大的作曲家在脈沖星外輕拂。我這樣判斷,其實是憑空猜測;說得準確點,是憑自己的直覺推斷。后來查閱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背景,發(fā)覺我的“憑空猜測”、“直覺推斷”與史實暗合。

      據(jù)音樂史家敘述,亨德爾創(chuàng)作《彌賽亞》時,常常處于忘我境界,傭人送上的食物,他常常擱在一邊。此外,他創(chuàng)作時還常常熱淚盈眶。二百多頁的曲譜,只花了二十四天就完成。據(jù)音樂史家計算,他如果每天工作十小時,每分鐘就完成十個音符;而且,這些音符一到紙上,就甚少改動。這些描述、分析,都證明亨德爾創(chuàng)作時想象熔爐已升到白熱化高溫。用比喻語言說,他有神靈附身。據(jù)亨德爾自述,他創(chuàng)作《哈利路亞大合唱》時,“眼前出現(xiàn)整個天堂”〔1〕。亨德爾是神靈附身級天才,像莫扎特,像貝多芬。

      就創(chuàng)作而言,宗教給人的靈感無與倫比。在宗教的感染下,從作曲家筆端起飛的圣誕歌或與三位一體有關(guān)的一切音符,幾乎都美妙動人,能洗滌凡間心靈的穢俗,叫人馳思于星系間的廣漠。這些圣誕歌曲中,以《哈利路亞大合唱》給我的印象最深〔2〕。

      《哈利路亞大合唱》是《彌賽亞》的高潮。未聽過這首歌的讀者,只要開啟You Tube聽幾分鐘,就會同意我的說法。甚至會像多倫多古典音樂電臺的主持人一樣,“感情按鈕”經(jīng)亨德爾一撳,洗滌塵思的圣潔之淚就會像閬風的曉露〔3〕,在雪蓮的玉瓣上凝聚。聽完《哈利路亞大合唱》,你會像聽完莫扎特《安魂曲》,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第九交響曲》三大杰作的高潮一樣,不再吝嗇,從你的詞匯中拿出“天籟”一詞,毫不猶疑地獻給大師。

      西方音樂與中國音樂有一大分別,西方作曲家一筆在手,就會在五線譜上創(chuàng)造和弦、和聲、對位效果、復音效果。歌者歌唱時,演奏者演奏時,就會進入復音、復調(diào)世界;歌者或演奏者超過一人,就會把人聲或樂器的效果向極致發(fā)揮,讓兩種聲音出發(fā)后再聚攏,聚攏后再分道揚鑣;聚攏時不會彼此齟齬,卻會相輔相成;分道揚鑣時不會各自為政,如同陌路,卻會彼此呼應。如果讓作曲家調(diào)遣的是兩種樂器、兩種聲音,樂曲譜成,交與演奏家、歌唱家演奏或演唱,樂器或人聲就會給聽者合也雙美、離也雙美的動聽效果。如果演奏者或演唱者超過兩人,效果更是多種聲音的和諧交響。這種復音、復調(diào)或?qū)ξ恍Ч髱熀嗟聽?、巴哈、海登、莫扎特、貝多芬不用說,即使搖滾樂歌手或民歌手,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聚在一起發(fā)聲,都會給聽眾立體、多元的和聲效果。披頭士如是,賽門與伽芬克爾(Simon and Garfunkel)如是,磯鷂樂隊(The Sandpipers)、媽媽與爸爸 (The Mamas and the Papas)、四兄弟(The Brothers Four)、彼得、保羅與瑪麗(Peter, Paul, and Mary)、搜索者(The Searchers)、彼得與哥頓(Peter and Gordon)……也無不如是。讀者只要開啟You Tube,聽聽這些樂隊演唱(比如,聽The Mamas and the Papas唱 California Dreamin吧),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中國音樂呢,卻大不相同:一百人組成的合唱團,所唱如果是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往往會自首至尾齊唱同樣的音符,鮮有分分合合、彼升此降、彼伏此起的多元格局。一百人合唱,只增加了音量,卻不會有西方音樂的立體多元效果。中國的古琴、古箏,有風格獨具的幽雅??墒?,若論作曲家所臻的境界、高度,西樂是遠勝中樂的。中國幾千年的作曲史上,有誰比得上亨德爾、莫扎特、貝多芬等巨匠呢?即使身量遜于這三大巨匠的肖邦、德彪西、柴可夫斯基,中國也沒有作曲家堪與頡頏——除非我們援引傳說、寓言、神話中的《咸池》、《九韶》、《大頀》以壯聲勢。

      中西比較后,還要西西比較。

      上述的搖滾樂隊、民歌樂隊,五十多年前曾伴我成長。今日,我對這些樂隊的每一位成員仍心懷感激。不過,為了給我的聽樂、聽歌歷史適當?shù)慕咕?,我仍要說:聽完了這些樂隊的精彩歌曲,再聽亨德爾的《哈利路亞大合唱》,我的感覺有如航遍百川后,鷗聲中進入巨潮翻涌、霞光騰躍的無極海洋。

      《哈利路亞大合唱》的歌詞其實很簡單,出自查爾斯·簡寧斯(Charles Jennens)之筆,主要取材自欽定本《圣經(jīng)》和《公禱書》中的《詩篇》。

      這首歌的歌詞以純粹的文學標準衡量,只是直接的高聲頌贊,重復極多,說不上突出新穎??墒且徊迳虾嗟聽柕囊魳烦岚?,竟馬上發(fā)出無窮魔力……對不起,我被“magic”一詞的直譯絆倒了……這里絕不可以用“魔”字,應該說“散發(fā)無窮的神圣力量”。

      《哈利路亞大合唱》是《彌賽亞》的高潮。高潮中幾乎每字、每句都不斷重復,但不斷重復中又一再變化,不斷把聽覺從新境帶入更多的新境。

      先說大合唱一開始的幾個“Hallelujah”。第一、二個,音調(diào)、速度相同;到了第三、四個,速度產(chǎn)生變化; 到了第五個,音調(diào)和速度都與前四個有別;第六、七個,音階上升,又把聽眾帶入新境界;第八、第九個,音階與第六、七個相同,但速度加快;到了第一節(jié),聲音起伏回旋,在殿后的同時已迎來第二節(jié):

      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到了第二節(jié),先由男女聲合唱“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繼之以雄壯的四個 “Hallelujah”;接著又是一句“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由男聲唱出,音階下降,但緊隨而來的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音階不變,結(jié)果變與不變的音符之間產(chǎn)生了張力。

      到了第三節(jié),先由女高音唱“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音階遠遠高出第一句“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5〕;陡升時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剎那間叫聽者的精神再振。而女高音唱出“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時,男聲雖然退入了聲音世界的幕后,把舞臺中央讓給了女高音,但仍然發(fā)揮襯托作用,在聽域邊緣與聽域中心的女高音相輔相成。然后,再由男聲唱“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女高音退入聲音世界的幕后,與臺前男聲相輔相成;不過這時候,聲音(包括主句和頌贊之詞)變得越來越繁富,越來越多姿,渾然難分中又隱約可分、把聽眾帶進又一新境,開始叫他們魂動魄搖。男聲降落更低的音階再唱“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之后,接著的“Hallelujah”由男、女聲合唱。在男聲、女聲交替共響此降彼升的同時,樂器 (如小號)的聲音也在恰到好處的剎那加入,再在恰到好處的剎那退出。開始時,你看見兩束紅色、藍色的霞光在雪峰之上從同一方向升降起伏著飄來,再朝同一方向起伏升降著飄去;下一瞬,霞光已經(jīng)由雙色幻化為七彩,如數(shù)不盡的彩虹從四面八方馳驟而來,再向四面八方馳驟而去,來去間繞著彼此絢爛地疾旋,和諧地散開,再和諧地聚攏,聚攏了再向四方上下飄飛,離離合合間把你卷入彩虹大海洋的深處。

      第四節(jié)開始時以女聲為主,唱 “The Kingdom of this world is become”時音量減小,重復的樂器聲也同樣朝寂靜水平下降,在眾音繁會后讓聽眾的耳朵稍息,讓大聲音和大寧靜彼此映襯,同時又給靈魂帶來安舒。不過這稍息、這安舒不是僅為稍息、安舒,還為緊接而來的大飛躍蓄勢。果然,稍息一過,旋律剎那間挾高音壯麗迸發(fā): “……the Kingdom of our Lord, And of His Christ, of His Christ”。接著的 “And He shall reign for ever and ever”變后再生變。然而,聽眾的欣悅興奮還未結(jié)束,第二句 “And He shall reign for ever and ever”再變,音階上升,旋律在前一句的底色上再添艷彩,和聲也同時增加。然后,音階再上升,句子重復再重復,前浪未平,后浪已起,一浪高于一浪,聲音變得更繁富更多姿,已師曠之聰也無從把絢麗奪目的音濤聲瀾分拆開來。這時候,你以為到了聽覺經(jīng)驗的巔峰了嗎?你錯了,接著的第五、六節(jié)才是聲音的極致。

      聽啊,凡間所有的耳朵:

      King of Kings, for ever and ever,

      Hallelujah, Hallelujah.

      And Lord of Lords, for ever and ever,

      Hallelujah, Hallelujah.

      女高音唱到 “Kings”和 “Lords”時,特地讓聲音延長,與 ?“for ever and ever, Hallelujah, Hallelujah”同時并進;而“for ever and ever”重唱時,小號聲加入,旋繞升降,叫你耳飫間有耳不暇聽之感。從第 一句 “King of Kings”到最后一句 “And Lord of lords”,音階不斷上升,一直升到六重天;在上升的同時, “for ever and ever, Hallelujah, Hallelujah”的旋律和音階也不斷變中生變,升到女高音的最高峰。為了讓聽眾知道,他們此刻已到達什么樣的高度,亨德爾再命合唱團成員降低音階重復“King of Kings and Lord of Lords”,重復時旋律再變,經(jīng)高音階和低音階前后對比,聽眾淪肌浹髓間徹底感覺到,亨德爾把他們帶到了什么樣的神境。這時候,你以為大作曲家已使盡絕招,馬上會跟你道別了嗎?你錯了:即使在最高天,亨德爾還有無窮力量帶著你在最高的高度盤旋、翱翔、大飛、怒飛〔6〕: “And He shall reign for ever and ever, and He shall reign for ever and ever, King of Kings, for ever and ever, and Lord of Lord, Hallelujah, Hallelujah! And He shall reign for ever and ever, King of Kings, and Lord of Lords! And He shall reign for ever and ever. For ever and ever. For ever and ever. Hallelujah,Hallelujah,Hallelujah,Hallelujah!”

      多聲部在重唱,復音在起伏,在抑揚,節(jié)奏放慢后再加快,加快后再在緩急中不斷生變,經(jīng)過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超過四分鐘徹底的搖魄撼魂,樂團和合唱團光華萬丈的眾音終于在你的靈魂出竅四分鐘后以一句至神、至圣、至莊嚴的 “Hallelujah!”結(jié)束整首大合唱〔7〕。這一刻,是凡間所有靈魂最飽滿的一刻。

      貝多芬說亨德爾“是自有作曲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我這個愛樂者不知道應否贊同,因為我未能肯定,作曲史上“最偉大”這頂至尊王冕,該獻給亨德爾呢,還是莫扎特或貝多芬本人。亨德爾對貝多芬的影響極深。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就是聽了《彌賽亞》后見賢思齊之作。

      和貝多芬一樣, 莫扎特也是亨德爾的晚輩,由于樂隊演出的特殊需要,他曾應邀改編《彌賽亞》。由于樂隊所用樂器的規(guī)模、種類或聽眾品位會因時代不同而改變,這類改編有時在所難免〔8〕。不過據(jù)音樂史家考證,莫扎特改編《彌賽亞》時心懷虔敬,絕無以高手改低手的態(tài)度示人。亨德爾與莫扎特,就像亨德爾與貝多芬,又像貝多芬與莫扎特,彼此的關(guān)系是天才與天才的關(guān)系。從《彌賽亞》到莫扎特的《安魂曲》到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我們都聽得到神靈御風而行的聲音。經(jīng)莫扎特一觸,《彌賽亞》在音樂史的地位就更崇高了。在天堂, 如果有天使問亨德爾,哪一些音樂家改編他的作品時會深得其心,亨德爾的答案大概只會有兩個名字:莫扎特和貝多芬。

      亨德爾比但丁晚生四百二十年,但丁聽不到《哈利路亞大合唱》。筆者比但丁晚生六百多年,有幸聽到亨德爾的天籟,因此向但丁《神曲》的讀者和《哈利路亞大合唱》的聽眾建議:看完《神曲·天堂篇》最后一章,千萬要聽《哈利路亞大合唱》;聽完《哈利路亞大合唱》,千萬要看《神曲·天堂篇》最后一章。

      據(jù)音樂史家說,英王喬治二世出席亨德爾的音樂會,聽到《哈利路亞大合唱》時,感動得站了起來;在座的所有聽眾也隨著起立,向亨德爾和樂曲致敬。聽了亨德爾作品后,喬治二世宣布,他的偶像是“音樂世界的莎士比亞”。

      亨德爾《彌賽亞》的《哈利路亞大合唱》,多年來聽過多個版本:激光唱片的,You Tube的,音樂廳的,古典音樂電臺的。大概聽了一百次以上,比凱瑟琳·卡治奧卡演奏的次數(shù)還多,而且以后仍會繼續(xù)聽。吃晚飯時如果聽到古典音樂電臺播放,相信仍然會放下筷子,停止咀嚼。聽了逾百次的天籟后,如果有人問,眾多版本中,哪一個版本給我的印象最深,我的答案會叫許多樂評朋友驚詫:“給我印象最深的,由香港的一群兒童唱出。”

      過去十多二十年有一個習慣:每年到了圣誕前夕和新年大除夕,人在香港時,都去中環(huán)大會堂或尖沙咀文化中心聽香港管弦樂團主辦的圣誕前夕和新年大除夕音樂會。哪一年沒有這樣的音樂會,心中就若有所失。

      新年大除夕音樂會,曲目里總會有大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斯基進行曲》(Radetzky March)。樂曲一響起,整個音樂廳的聽眾就不由自主,全面投入音樂的海洋,鼓著掌和指揮一起打拍子,整個音樂廳就充滿和諧的熱鬧。樂隊與聽眾合而為一,是典型的“眾樂樂”,典型的“與眾同樂”。在這樣的氣氛中送舊迎新,比帶著傷感唱《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要積極。

      圣誕前夕音樂會,曲目中自然以圣誕歌曲為主了。筆者并非基督徒,但五十多年前返回出生地香港,在上環(huán)普慶坊一所基督教私立中學附屬小學入學不久,就到了圣誕。學校既然有基督教背景,音樂老師自然教學生唱圣誕歌了。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從聲嘶力竭、充滿殺伐和仇恨的噪聲中進入圣誕歌的祥瑞和諧,聽覺有初聞天籟之感。音樂熏陶性情的力量,千百年來已經(jīng)有不少大智、大賢談過?;仡欉^去幾十年,發(fā)覺十一二歲時聽圣誕歌曲的經(jīng)驗至為重要。因此,跟香港絕大多數(shù)的非基督徒一樣,每年的12月25日,我不介意稱為“圣誕”。

      某年圣誕前夕,恰巧人在香港,于是又到文化中心聽香港管弦樂團的音樂會。不出所料,曲目中又有亨德爾的天籟,女高音部分由香港某兒童合唱團主唱。聽這些小孩子唱這段名曲之前,我已經(jīng)聽過世界一流的版本,歌唱者都是頂尖人物。

      正如上文所說, 《哈利路亞大合唱》是《彌賽亞》的高潮;從“King of Kings……”一句開始,更是高潮中的高潮。在高潮的高潮中,女高音在眾音交響中一級一級地帶著聽眾升向珠穆朗瑪峰——說“升向最高天”才對〔9〕。這高潮的高潮,我聽過不知多少版本了,發(fā)覺每個版本中,負責歌唱這部分的都是合唱團中最優(yōu)秀的金嗓子。其實,我這樣說,還沒有說出事實的全部:因為《彌賽亞》從頭到尾都有優(yōu)秀的金嗓子。不過負責唱最高潮的,是擁有鉆石嗓子的女高音。可是,眾多鉆石嗓子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港某兒童合唱團的一群女孩子。

      十三四歲的小女孩,怎能勝過眾多的世界級女高音而技壓群雌呢?

      回答這問題之前,先談談中國的古典詩。

      就詩人寫作的功夫或用神、用力程度分類,中國古典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精雕細鏤,另一類流麗自然。這兩大類各有千秋,很難說孰優(yōu)孰劣。身為中國古典詩愛好者,兩類我都喜歡,并且覺得,二者缺一,中國古典詩壇都會崩掉一半。如要找精雕細鏤類代表作,李賀、李商隱的多首作品都會入選:“曉涼暮涼樹如蓋,千山濃綠生云外。依微香雨青氛氳,膩葉蟠花照曲門。金塘閑水搖碧漪,老景沉重無驚飛,墮紅殘萼暗參差。”(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四月》)“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保ɡ钌屉[:《無題四首》其一、其二)……要舉流麗自然的例子嗎?也舉李家詩人為例吧。李白,有不少作品都是流麗自然的典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保ā顿浲魝悺罚傍P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登金陵鳳凰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關(guān)山月》)“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保ā抖朊忌皆赂琛罚?/p>

      上引的三李作品都是好詩,今日寫舊詩的人,有哪一位能寫出這樣的佳篇,此后都可以留名??墒?,就這些佳篇的寫作過程而言,兩位小李與大李有一大分別:長吉和義山顯得全力以赴;太白顯得瀟灑從容;其作品可借他本人的名句來形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這樣說,會馬上招來惠子型讀者的反駁:“子非太白,焉知太白不全力以赴?子非長吉、義山,焉知長吉、義山不瀟灑、不從容?”惠子型讀者的反駁,也不無道理:因為我不是三李,無從親歷他們寫作時的精神狀態(tài)。不過評文、評詩時,誰也無從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經(jīng)驗世界;論者只能就個人的閱讀印象闡述,否則就沒有文學評論這回事了。就筆者讀上述佳篇的感覺,李賀和李商隱寫作時,所用的功夫、所花的精神要比李白多。以武俠小說為喻:三李的武功都能裂崖碎石。不過,長吉和義山裂崖碎石時要屏息,要運勁,以致頭冒青煙,出現(xiàn)三花聚頂現(xiàn)象;李白則沒有讓讀者覺得,他裂崖碎石時在屏息運勁;只覺得他微笑間輕輕一揮袖,眼前的峭壁就石走沙飛,隆隆下塌如骨牌。

      聽成年人中的男高音、女高音演唱,我會嘆為觀止,覺得他們把人聲的藝術(shù)推到了極致。聽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我的感覺尤其如此。三大男高音共唱,聲音在空間翻飛回翔,撼動了整個音樂廳,會叫聽眾贊嘆;贊嘆之余又會猜度,那三條聲帶、那三個橫隔膜到底苦練了多少日子,才能臻此化境。

      看了上文的描述,喜歡音樂的讀者大概會有同感。不過這段描述中有幾個字,也間接道出了童聲和成人聲音的區(qū)別:“藝術(shù)”、“推”、“苦練”〔10〕。成年人中的男高音,要經(jīng)過“苦練”才能把人聲“藝術(shù)”“推”到極致;香港某兒童合唱團的一群小孩子,卻沒有給我“苦”和“推”的感覺。這群小孩子,當然也接受過音樂老師的訓練,可是,他們唱 “King of Kings, and Lord of Lords……” 時,完全沒有讓我覺得她們唱得辛苦、唱得吃力,反而是毫不費力。本文讀者,大概沒有在同一個圣誕前夕跟我在文化中心音樂廳聽同樣的一群女孩子唱《哈利路亞大合唱》的女高音部分,因此,很難把我的印象準確傳遞。不過,他們不妨留意成年男高音、女高音升到最高音階時的神態(tài)。這些男女高音在音階上升時,面部都出現(xiàn)艱難用力的表情;從聲音聽,你可以肯定,他們的喉嚨和橫隔膜的肌肉、筋腱都進入了最緊張狀態(tài);有時候,你見了他們辛苦吃力的表情,甚至會不自覺地投射進他們的處境,跟他們一起辛苦,一起吃力,不由自主地進入肌肉動覺(kinaesthesia)狀態(tài),感到自己的喉嚨和橫隔膜也受到擠壓逼迫。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羅諦演唱時以手帕拭汗,不是沒有原因的。可是,我看那群女孩子升向音階的珠穆朗瑪時,卻絕不覺得她們有一點半點的辛苦。看她們面部的表情,只覺得她們是興之所至而引吭高歌, 其輕松,其漫不經(jīng)意的程度,叫我想起袁枚的《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也叫我想起上述的李白杰作,這群小女孩帶聽眾升向最高天時不需要手帕拭汗。

      注釋:

      〔1〕音樂史家安東尼·??怂梗ˋnthony Hicks)說:“亨德爾在《彌賽亞》里沒有專用某一調(diào),不過大致以D大調(diào)為主;在小號演奏部分, D大調(diào)的出現(xiàn)尤其頻繁。D大調(diào)通常叫人聯(lián)想到光芒和榮耀?!?/p>

      〔2〕《彌賽亞》從亨德爾筆端起飛后,最初都在復活節(jié)演奏,后來才成為圣誕節(jié)曲目。今日,據(jù)論者統(tǒng)計或估計, 《彌賽亞》——尤其是《彌賽亞》的《哈利路亞大合唱》——是英國和北美洲最受歡迎、灌錄最多、演奏和播放最頻的圣誕歌曲。多倫多古典音樂電臺一星期內(nèi)一再播放這首大合唱,也間接肯定了論者的說法。

      〔3〕“閬風”一詞與中國神話有關(guān)?;酵秸f到這里,可能會引用《圣經(jīng)》山名,不會引用“閬風”。

      〔4〕“for ever and ever” ,有的版本拼 “forever and ever”。

      〔5〕音樂家描寫音階的升降,會用更精確的術(shù)語;他們會告訴我們,某句升降了多少個八度(octave)。不過本文不是音樂家論述,也就不尋求術(shù)語的精確了。

      〔6〕這盤旋、翱翔、大飛、怒飛的大宗師級絕技,日后為莫扎特和貝多芬所繼承。

      〔7〕筆者的描述,其實極為粗略,因為男聲與女聲合唱,僅憑耳朵,有時候是難以聽出入耳有多少聲音、多少音部的;至于樂器和人聲的交響,就更難條分縷析了。要精確描述《哈利路亞大合唱》,我們要找來亨德爾的曲譜。不過一旦找來亨德爾的曲譜,我們也無須描述了。

      〔8〕比如說,貝多芬作曲時,樂團所用的樂器有限;到了瓦格納、理查德·施特勞斯和馬勒,作品所用樂器的規(guī)模就大大增加。

      〔9〕當然,上升到高音音階前,同一位歌手也會唱其他音階。女高音通常是女子的專利;成人男子要升到同樣的高度,就要啟動假聲。女高音的頻率,通常在C4和C6之間。

      〔10〕對藝術(shù)理論稍有涉獵的人都知道,藝術(shù)之所以是藝術(shù),就因為它不是自然。以這一論點為標準,則李白最自然的作品都不能算自然。不過說到這里,又要訴諸感覺了。我們讀詩聽歌,所讀的好詩和所聽的好歌固然不可能是絕對的自然。絕對自然的“詩”,是排字工友一時不小心撥落地上的一堆鉛字;絕對自然的“歌”,是風過群山時冷杉林的濤聲,或月亮掀曳潮汐時的浪聲。因此, 談文說藝時,“自然”一詞仍用得著。

      猜你喜歡
      彌賽亞路亞亨德爾
      亨德爾,三更半夜偷學琴
      琴童(2019年3期)2019-04-18 00:44:50
      彌賽亞:故鄉(xiāng)的小城與市井
      中國三峽(2017年2期)2017-06-09 08:15:30
      巴洛克時期的亨德爾
      德裔英國鍵盤藝術(shù)家亨德爾
      藝海(2016年9期)2016-05-14 06:13:01
      “我們所擁有的唯一時間”
      ——透析阿甘本的彌賽亞主義
      音樂圣殿的領(lǐng)路人
      ——亨德爾
      音樂生活(2014年3期)2014-03-12 01:03:30
      考題太偏太難
      快樂念念咒
      彌賽亞(一首)
      詩歌月刊(2009年4期)2009-05-22 03:38:04
      《水上音樂》誕生記
      琴童(2009年5期)2009-05-21 05:31:32
      尼玛县| 青冈县| 高雄市| 龙口市| 桓台县| 沽源县| 鱼台县| 阳西县| 都兰县| 玛曲县| 道真| 郧西县| 辽宁省| 广灵县| 棋牌| 黄大仙区| 岑巩县| 焦作市| 凤阳县| 潮安县| 金华市| 东乡族自治县| 吉安市| 松阳县| 江孜县| 中山市| 扬州市| 延长县| 安塞县| 墨竹工卡县| 灌云县| 伊宁县| 宁陕县| 江津市| 三亚市| 浙江省| 三门峡市| 白山市| 宾阳县| 兰州市|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