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評價在學生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應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不同方面恰當評價,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評價;作品;閃光點;瑕疵;活用
恰當?shù)剡M行評價,就像一根魔棒,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習動力,激勵他們明確目標,沿著正確的道路奮力拼搏,不斷前進。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評價的恰當運用,發(fā)揮它的魔力。
一、 評價作品,喚起學習欲望
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對課文或作者進行恰如其分地評價,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喚起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生命 生命》(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有位女作家,從12歲開始,得了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她腿不能走,手不能抬,頭不能轉(zhuǎn),小學畢業(yè)后便輟學了。幾十年來堅持自學,最終被譽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你知道她是誰嗎?”
在學生回答是杏林子后,我又說:“如此殘而不廢,轟動文壇的作家,她的作品你們想學習嗎?下文正是她的作品。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是一篇感悟人生的精彩文章,也是她殘而不廢、頑強拼搏、熱愛生命的寫照。同學們想深入理解和體會嗎?”
如此,我先對作家的頑強、成績斐然進行評價,喚起學生想了解她及其作品的欲望和興趣,進而又對她的作品進行評價,讓學生產(chǎn)生了解作品如何“短小精悍”,語言如何“簡潔樸實”,對人生有什么“感悟”的強烈欲望。這樣,學生就能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積極深入地學習鋪平了道路。
二、 評價“閃光點”,激發(fā)學習動力
心理學家加德納說過:“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不同的方式,對于一個孩子的發(fā)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個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滿意而能干?!钡拇_,學生都有其“閃光”的地方。教師只要找到“閃光點”加以鼓勵,就可以使他們盡情施展才能,發(fā)揮潛能。由此及彼,達到滿意的效果?!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指出:“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有一次,一位學生朗讀不流利,字音錯誤較多,更談不上有感情,但聲音響亮。我是這樣評價的:“你很勇敢,能服從老師的安排;聲音還很洪亮。只要你今后多練習,多學習朗讀技巧,并注意糾正字音,我相信你會表現(xiàn)得越來越出色?!痹谖业募钚栽u價下,他沒有因朗讀效果不好而灰心,反而產(chǎn)生了信心,激發(fā)了學習動力。后來真的能刻苦練習,朗讀能力越來越強,還帶動了其他很多方面的發(fā)展。
是的,“東邊不亮西邊亮”,只要我們善于找到“閃光點”,并由此進行激勵式的評價,學生的內(nèi)心便會由“陰暗”轉(zhuǎn)為“光亮”,并由此產(chǎn)生信心,成為進步的源泉所在。
三、 評價“瑕疵”,明確學習方向
學生在學習中會存在很多問題,如果老師不講究方式方法,粗魯指出,“粗暴”要求,如“你真笨”等等,就有可能抹殺了學生的自信,抑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承受能力有限,有時還真以為自己笨而不知所措。在老師的斥責聲中還得不到樂趣和滿足感,哪來的學習動力呢?
因此,教師要采取激勵式的評價,讓學生覺得自己的缺點不過是璧玉中的瑕疵。改正不足,只不過是使自己更完美。這樣,既明確了努力目標,又不乏學習動力。
我班有一位學生,學習基礎(chǔ)差,在課堂上我就很注意通過評價培養(yǎng)他的學習信心,并明確努力方向。在書寫時,我對他說:“你寫得很清楚,如果能先好好地分析字的結(jié)構(gòu)和筆畫,你就能不寫錯別字,并寫得更漂亮?!痹诨卮饐栴}時,我說:“請同學們?yōu)樗恼?!他勇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我非常滿意。今后在回答問題時若能聯(lián)系上下文,并找出相應的句子進行分析和回答,就能更好地答在點子上?!薄绱诉@般,他的學習興趣不減,信心也沒有被抹殺,還明確了努力的目標,掌握有效的學習途徑。逐漸地,他的學習越來越認真,進步也越來越快。
四、 活用評價,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在課堂上,應該多種評價方式結(jié)合。活用評價,才能讓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一) 多種方式相結(jié)合
除了口頭評價,教師還要善于用體態(tài)語言、標志性事物進行評價。
在體態(tài)語言上,一要用好眼神,讓學生感受到或贊許或期待或點撥或信任的目光,促使學生自我修正,提高學習信心;二要用好臉部表情,平和中有激情,鼓舞著士氣;三要用好手勢,如豎起大拇指等。
用標志性事物評價,是指諸如給學生一朵小紅花,給回答的同學鼓掌等。多姿多彩評價方式的結(jié)合,會讓學生興趣盎然,使課堂充滿活力。
(二) 與過程評價相結(jié)合
在課堂上,要重視把評價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給學生多次的評價機會,讓其感受到付出過程的成功。
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時,我是這樣讓學生理解文中“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的意思的:
生:意思是說,道德認識其實很簡單,但要真正理解并自覺做到卻很難,有時需要放棄個人利益。
師:(微笑點頭)你理解得很正確。你還能結(jié)合上下文談自己的理解嗎?
生: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沒到,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道德認識就這么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之難。
師:你能聯(lián)系上文理解,既深入又具體。同學們?yōu)樗恼?!你現(xiàn)在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一步理解嗎?
生:去年,我考試得了98分。我發(fā)現(xiàn)老師改錯了,應是96分。我在父母的教育下才鼓起勇氣告訴了老師。由此可見,道德實踐雖然簡單,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你說得很對!你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進行理解,有切身的體會。我也相信你今后能處理好這個問題的。
通過這樣多次評價的引導,學生對句子的理解由抽象到具體,加深了體會。
(三) 與延時評價相結(jié)合
課堂上,有時要采用延時評價,即在學生有了情感和體驗后才予以評價。否則學生缺少感悟的過程,評價對他只是標簽,只能識別,不能體會。延時評價能拓展學生的思維,主動參與探究,有助于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四) 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
學生的自評互評,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自評,能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改進自己,提高自己;通過互評,既能幫助別人,又能展示才華,還能促使學生學會中肯地評價他人,促進自我發(fā)展的機制。
總而言之,評價對學生的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著無窮的魔力。教師只要加強研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不同方面恰當評價,就能讓學生喜聞樂見,主動接受,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M].
作者簡介:
黃茂嵩,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溪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