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琴
[摘? ?要] 交互式多媒體是指把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多媒體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的組合教學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應用音頻、視頻、動畫、圖片等直觀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同時充分發(fā)揮交互式電子白板交互性強的優(yōu)勢,安排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活動,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交互式多媒體;初中地理;電子白板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07-0089-02
交互式多媒體課堂教學是利用交互式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創(chuàng)建互動課堂,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和互動課堂中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使用交互式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關鍵是要做好在交互式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本文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級上冊《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課為例,利用交互式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計一系列互動的課堂教學活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課堂,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的順利開展和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提高,以期改變傳統(tǒng)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
一、交互式多媒體教學設計思路
在《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課的教學設計中,筆者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最終讓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基本設計理念,設計一系列課堂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的設計。課堂活動設計主要包括學生說圖(展示學生自己制作的七大洲輪廓圖并簡單介紹七大洲)、學生讀圖(在地球儀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學生指圖(指出大洲的相對位置,利用多媒體資源中可以轉動、放大的地球儀指出大洲和大洋)、學生拼圖(利用經(jīng)緯線完成七大洲flash拼圖)、學生填圖(利用白板拖動功能將大洲大洋的名稱拖至相應的位置)、學生繪圖(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出大洲輪廓圖,在心中建構一幅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圖,使學生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間分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學習和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間分布,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空間想象力、觀察動手能力。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有情境導入、課堂互動、開展練習與教學評價等。
二、交互式多媒體教學過程
1.新課情境導入
多媒體展示“奧運五環(huán)”圖片,提問:地球表面有七大洲,為什么只有五環(huán)呢?學生觀看圖片并回答: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美洲,南極洲暫時無人居住。利用圖片設置問題情境,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形象直觀,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2.新知互動學習
①七大洲的分布。媒體展示七大洲輪廓、面積圖,請學生給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隊。編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崩枚嗝襟w自帶資源——可以轉動、放大縮小的電子地球儀展開互動,請學生在白板上的地球儀上指出七大洲,并以亞洲為中心,描述七大洲的相對位置,這樣既落實了學生對七大洲位置的認識,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利用聚光燈分別展示西半球和東半球,突出強調(diào)西半球和東半球的大洲分布特點,讓學生讀圖說出西半球主要分布的大洲、東半球主要分布的大洲,加深學生對七大洲分布的認識。
②大洲分界線。請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并描畫出大洲的分界線。播放有關蘇伊士運河的視頻資料,提出問題:為什么馬克思稱蘇伊士運河為“偉大的航道”?學生觀看視頻并積極思考問題。通過對蘇伊士運河資料的補充,加深學生對其成為亞洲、非洲分界線的認識。展示巴拿馬運河圖片,請學生比較從北美洲東海岸的紐約到西海岸舊金山的兩條航線。學生畫出兩條航線并作出距離比較,加深學生對巴拿馬運河成為南美洲、北美洲分界線的認識。
③教師講述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故事,引出四大洋的學習。學生觀察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依次經(jīng)過的大洋。教師展示四大洋輪廓面積圖,讓學生給四大洋的面積排隊。將四大洋面積排隊口訣“太大印北”配合圖片展示,形象直觀。請學生在白板上的地球儀上指出四大洋,并以亞洲為中心,說出亞洲周圍的大洋,落實學生對四大洋位置的認識。
3.課堂練習與評價
播放七大洲游戲拼圖flash,讓學生將七大洲的輪廓圖拖至圖中相應位置,完成七大洲拼圖,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檢查落實了學生對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的認識。學生利用書寫筆描畫七大洲的輪廓,建構大洲和大洋的空間分布圖,進一步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輪廓。教師用手機上傳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作品。
4.拓展應用
教師展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線路地圖和問題。利用多媒體圖片展示、漫游、放大鏡、書寫等功能,學生讀材料分析地圖回答問題,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5.課堂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間分布特征。
三、交互式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關鍵點
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電子白板地理學科資源庫里可以放大、可以拖動的地球儀,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的地球儀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以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達到了學習目標,體會到信息技術給課堂環(huán)境帶來的改變。
2. 構建開放、互動的地理課堂,為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提供平臺
交互式多媒體資源整合功能強,可以實現(xiàn)對各種資源的無縫連接。插入視頻補充蘇伊士運河的資料,加深學生對蘇伊士運河成為亞洲、非洲分界線的認識;動畫播放七大洲拼圖游戲flash,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課堂的互動效果;在展示學生繪制的七大洲輪廓作品時,利用手機拍攝作品,通過希沃授課助手上傳到電子白板上,適時展示和評價學生作品,課堂互動效果好。
3.利用電子白板的書寫與描畫功能,為鍛煉學生的繪圖基本技能提供平臺
學生通過描畫七大洲的輪廓,感知七大洲的輪廓形狀、面積大小、分布位置,為學生在心中建構一幅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圖做了鋪墊。學生進一步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出七大洲輪廓圖,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間分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交互式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地理教學方式的束縛,改變了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習空間,豐富了學習資源,增強了師生的交流互動,展示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促進了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符合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型課堂的新課程理念,尤其是在交互式多媒體上的繪圖、描圖、填圖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的地圖學習和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吳會松.交互式多媒體教學:電子白板與多媒體相結合[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56-59.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