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蓉娟(1987—)女,漢族,本科,護師,甘肅榆中人,主要從事心內科護理。
【摘 要】 目的:探討心內科護理中運用優(yōu)質護理后患者反饋情況。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本院80例心內科患者,隨機劃分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0例,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運用優(yōu)質護理,分析不同護理后患者負性情緒與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在焦慮、抑郁、恐懼、煩躁等負性情緒發(fā)生率上,觀察組各項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患者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100%的比例顯著多于對照82.5%,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內科護理中運用優(yōu)質護理后可以有效的改善負性情緒狀況,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心內科;優(yōu)質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153-02
心血管疾病屬于臨床高發(fā)性與嚴重性疾病類型,病情復雜且嚴重,會構成患者生命威脅。除了規(guī)范的治療,臨床護理工作對患者治療護理工作的配合有較好的輔助作用[1]。其中優(yōu)質護理是一種更為人性化的護理理念,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的訴求,優(yōu)化護理水平。本文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本院80例心內科患者,分析不同護理后患者負性情緒與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本院80例心內科患者,隨機劃分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0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最小為31歲,最大為83歲,平均為(57.2±5.4)歲;疾病類型中,冠心病為9例,心肌梗死16例,心律失常為11例,其他為4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最小為32歲,最大為81歲,平均為(58.9±3.6)歲;疾病類型中,冠心病為8例,心肌梗死15例,心律失常為12例,其他為5例;兩組患者基本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信息不存在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運用優(yōu)質護理,內容如下:
1.2.1 環(huán)境管理
要提供患者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保持空氣流通新鮮,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每次通風時長在半小時以上,每天2次;保持房間充分光照,但是避免刺激強光照射[2]。保持溫度在25℃上下,濕度在55%左右。情況允許可擺放適宜的綠色植物,優(yōu)化病房環(huán)境。做好病房清潔衛(wèi)生管理,定時消毒清潔。依據情況做好患者舒適度的滿足,提供更多的環(huán)境方便??梢蕴峁┪⒉t、飲水機以及陪護人員配備條件等。
1.2.2 心理護理
要充分的做好患者心理安撫,讓患者做好治療配合。要做好護患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基本情況,由此保證護理工作更為針對有效。患者容易因為治療費用、疾病病痛、疾病生命威脅以及疾病對生活工作構成的影響而產生心理壓力,甚至影響治療依從性。要針對患者偏好做好對應的引導,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提供康復患者現身說法,提升患者治療信心[3]。同時可以讓患者接受音樂療法、放松訓練等得到身心舒緩,或者其他看電視、聊天等常見便捷的注意力轉移方式,避免治療過程的消沉情緒。每天花15min時長做好患者心理疏導,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并引導患者,做好心理狀況掌握。
1.2.3 健康教育
依據情況做好患者以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讓其對治療、護理工作有基本的了解,提升在治療與生活管理上面的治療依從性。包括指導患者飲食、運動、休息、情緒管理、用藥等各方面細節(jié)內容,保持通俗易懂,提升患方理解力,由此保證配合效果。例如要做好用藥指導,避免患者將保健品替代專業(yè)藥品,讓其意識到遵醫(yī)囑治療的重要性,區(qū)別保健品與處方藥的不同。同時指導其掌握藥物不良反應與用藥注意事項,有效合理的用藥,且及時的反饋用藥情況,為醫(yī)生合理用藥提供輔助。飲食方面需要依據患者飲食喜好與疾病治療所需而定,保持個性化引導,說明具體的飲食方法,避免籠統(tǒng)模糊的專業(yè)術
語導致患者理解困難,提供具體的食譜推薦等,讓患方更好的執(zhí)行。健康教育方式可以通過發(fā)放健康手冊、面對面一對一的溝通、健康講座、以及網絡平臺信息提供等。具體的方式依據患者與家屬實際需求與習慣而定,保證每個方式運用的合理有效。
1.3 評估觀察
分析不同護理后患者負性情緒與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負性情緒主要集中在焦慮、抑郁、恐懼、煩躁等負性情緒發(fā)生率?;颊咦o理滿意度運用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分范圍為0至100分,80分以上為滿意范圍,90分以上為很滿意范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護理所得數據通過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護理后患者負性情緒狀況
2.2 不同護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3 討論
心內科護理工作中開展優(yōu)質護理已經有一定經驗積累,但是優(yōu)質護理的內容會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的變化。要充分的運用新技術、新方法來豐富護理內容與形式,提升護理工作的便捷性,同時提升患者體驗感受,讓護理工作的價值得到更大的發(fā)揮。護理工作要意識到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避免停滯不前。同時要因地制宜的展開,充分考慮本醫(yī)院實際情況,避免照搬其他經驗而導致水土不服。
參考文獻
[1] 劉玉潔,但國梅.整體護理在心內科優(yōu)質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分析[J].飲食保健,2017,4(19):144.
[2] 蔣淑紅.整體護理在心內科優(yōu)質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6):3115-3116.
[3] 葛支忱,何勝虎,徐日新等.醫(yī)護聯合門診模式提高心內科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