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直流蓄換熱技術在工業(yè)爐節(jié)能領域的應用

      2019-04-26 03:04:24
      中國鋼鐵業(yè) 2019年12期
      關鍵詞:熱空氣爐體冷空氣

      1.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對能源的利用逐步增加,加重了空氣污染,其中工業(yè)污染占比較大,污染物種類多,對人類、動植物的生存產生了嚴重影響。其中CO2的大量排放,也是引起溫室效應的直接原因。直流蓄熱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傳統(tǒng)換熱工業(yè)爐的熱利用率由50%提高至80%-85%以上,NOx排放量明顯降低,而且設備維護費用低,蓄熱體介質更換方便快捷,使用壽命長,使用領域可以擴展到所有燃燒式加熱爐,發(fā)展前景廣闊。

      2.直流蓄換熱裝置的特點

      2.1 傳統(tǒng)蓄熱燒嘴的局限性

      蓄熱燒嘴結構是由陶瓷燒嘴和蓄熱室兩部分組成,蓄熱室內填充蓄熱材料,分為蜂窩體和陶瓷球兩種,常用的是蜂窩體。蓄熱燒嘴成對安裝在爐窯側壁上,通過換向閥操作。其特點是一套系統(tǒng)至少有兩個燒嘴,對稱分布,兩個蓄熱器,一個熱能回收系統(tǒng)、相應的換向控制裝置。雖然蓄熱式燒嘴可節(jié)省能源70%,提高燃燒效率90%,但其使用領域有很大局限:要求爐體成軸向對稱分布,燒嘴對稱分布,這樣才能保證進氣量和排氣量平衡,使爐內氣壓波動幅度小,溫度場均衡變換,有利材料加熱;另外燃料必須為氣體,以混燃形式燃燒,才能保證充分燃燒。

      山東某廠φ100生產線環(huán)形爐在2016年進行了蓄熱燒嘴改造,結果并不理想。初期改造是內側9個燒嘴為一組,外側15個燒嘴為一組,以進行蓄熱換向燃燒,結果導致爐內氣壓劇烈波動,熱量從爐門、煙道、觀測孔不斷涌出散失,使得鋼坯加熱時間變長,氧化皮增多。由于溫度場不穩(wěn)定,容易引起鋼坯局部過燒,軋制開裂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經過一個月的測定,每噸天然氣用量只比改造前節(jié)省2m3。由于燒嘴壽命只有6個月,改造及維護成本較高,因而出現(xiàn)了節(jié)能不節(jié)錢的現(xiàn)象。半年后進行了蓄熱燒嘴的重新組合,取外側的9個燒嘴與內側配合,外側的其余6個燒嘴,相鄰組對。最后相鄰組對的蓄熱燒嘴只維持了3個月便被破壞。這是因為相鄰的一對燒嘴在其中一個排出煙氣的過程中,吸入了相鄰未完全燃燒的混燃氣體,使得在蓄熱室中繼續(xù)燃燒,產生高溫。排出的煙氣中含有氧化鐵氣氛,與蓄熱體基體反應生成了低熔點化合物,破壞了蓄熱基體。

      2.2 直流蓄換熱裝置的設計

      2.2.1 直流蓄換熱裝置結構見圖1。

      圖1 直流蓄換熱技術設計原理圖

      其工作原理是:在同一時間,四個三通電磁閥同時動作處于圖1的A狀態(tài),電磁閥(4)關閉通往熱煙氣管道(2)的通道,保持和熱空氣管道(3)的連通,電磁閥(1)關閉通往熱空氣管道(3)的通道,保持和熱煙氣管道(2)連通,電磁閥(5)關閉通往冷空氣管道(6)的通道,保持和廢煙氣管道(7)連通,電磁閥(8)關閉通往廢煙氣管道(7)的通道,保持和冷空氣管道(6)連通,燃燒后的熱煙氣經熱煙管道(2)進入蓄熱體獨立型腔(9)冷卻放出熱量后,流動到廢煙氣管道(7)經引風機排到大氣中,冷空氣經管道進入蓄熱體獨立型腔(10),經預熱后進入熱空氣管道(3);經過一定時間后,四個三通電磁閥同時換向,處于圖1的B狀態(tài),電磁閥(4)關閉通往熱空氣管道(3)的通道,保持和熱煙氣管道(2)的連通,電磁閥(1)關閉通往熱煙氣管道(2)的通道,保持和熱空氣管道(3)連通,電磁閥(5)關閉通往廢煙氣管道(7)的通道,保持和冷空氣管道(6)連通,電磁閥(8)關閉通往冷空氣管道(6)的通道,保持和廢煙氣管道(7)連通,燃燒后的熱廢煙氣經熱煙管道(2)進入蓄熱體獨立型腔(10)冷卻放出熱量后,流動到廢煙氣管道(7)經引風機排到大氣中,冷空氣經管道進入蓄熱體獨立型腔(9),經預熱后進入熱空氣管道(3)。蓄熱室(9)和(10)中裝有陶瓷蓄熱球和蜂窩蓄熱體。

      2.2.2 直流蓄換熱裝置的應用計算

      (1)環(huán)形爐參數(shù)

      加熱參數(shù):進料溫度20℃,出料溫度1280℃。

      爐膛排出煙氣平均溫度1200℃ ,空氣預熱進爐溫度900℃ ,廢煙排入大氣時130℃。

      爐膛高度:預熱段1米, 加熱段1.6米,均熱鍛1.2米。

      天然氣成份見表1:

      (2)燃料計算

      天然氣低發(fā)熱值:Qd=36310.4kJ/Nm3

      =2×93.96+3.5×3.29+5×0.33×1.1=10.57Nm3/Nm3

      (4)燃燒產物生成量及成分見表3。

      2.2.3 蓄熱室主要設計尺寸計算

      (1)熱量收入:燃料燃燒的化學熱量:

      (2)預熱空氣帶入物理熱量:

      Q2=(Ck高tk高-Ck低tk低)n L0B燃=1.4×(900-20)×1.1×10.57×B燃=14324.5B燃(kJ/h)

      表1 天然氣的組成成份體積百分比 %

      表2 濕天然氣中各種成份體積百分比 %

      表3 1Nm3的天然氣完全燃燒產物中各種成分的體積

      (3)鐵氧化反應放出熱量:

      Q3=4.18×1350Ga=4.18×1350×30×1000×2.5%= 4.23×106Kj/h

      (4)爐子共獲得熱量:

      Q入=Q1+Q2+Q3=36310B燃+14324.5B燃+4.23×106kJ/h

      (5)金屬坯料帶出熱量:

      Q4=P(C出t出-C進t進)=30×1000×(892.6-2.28)=2.67×107kJ/h (1300℃、20℃時比焓)

      (6)出爐煙氣帶走熱量:

      Q5=B燃V(C廢出t廢出-C廢環(huán)t廢環(huán))=B燃11.38×(1.432×150-1.379×20)=2130.6B燃kJ/h

      (7)爐體砌筑散熱或蓄熱損失熱量:

      爐體散熱:Q6=3.29×106kJ/h(見表4、表5)。

      查閱工業(yè)爐設計手冊,爐體耐材導熱系數(shù),通過方程:

      (8)爐門、觀察孔因輻射散失熱量:

      (9)水封槽散熱:

      循環(huán)水散熱:Q8=A×1000×(t工-t常)×Cp×4.18+G×1000×i×4.18

      =32×1000×(50-20)×1×4.18+1.2×1000×539×4.18=6.7×106kJ/h

      (10)其他熱量損失,一般取熱量收入的3%-5%。取3%,即Q9=0.03入

      (11)根據(jù)熱平衡Q入=Q放得:B燃=719Nm3

      (12)爐子熱量利用率:ξ=62.52%

      3.直流蓄換熱換向裝置的設計參數(shù)

      3.1 風管道設計參數(shù)

      (1)風機需供應冷空氣量:719×10.57=7600 Nm3/h

      (2)初選空氣流速:冷空氣V冷空9m/s。

      鋼鐵設計手冊查表6-7得:冷風管道直徑D冷空=560mm

      (3)由伯努利方程P=ρv2/2+P0(P總壓 ρ空氣密度 v風速 P0靜壓)

      得:P=1.29×12×12÷2+50=142.88Pa D冷煙=冷煙管道600mm

      表4 各段爐壁內表面平均溫度列表 ℃

      表5 爐體內襯耐材及厚度 mm

      表6 各加熱段不同部位熱流 kJ/m2.h

      3.2 蓄熱室斷面積計算

      (1)氣體流經的蓄熱球體(直徑2cm),按照密排結構可知,孔隙率為9.35%,每個孔截面積為:3.2×10-5㎡,相當于管直徑D蓄=3.19mm的細管道。

      設定有效流量面積相等(取熱煙管道直徑),蓄熱室截面為:

      D蓄=S熱煙÷9.35%=3.14×0.42÷9.35%=5.38m2。

      相當于氣體由管道直徑3.19mm的2887根細管道匯集進入直徑800mm的總管道(熱煙管道)。

      (2)熱空氣在蓄熱室被加熱到900℃時的速度頭

      考慮到阻力及流量損失可以采用風壓800Pa,流量10000m3/h的低壓鼓風機。

      (3)同理可以得出引風機風壓1000Pa,流量14000m3/h的低壓引風機為優(yōu)選。

      4.三種蓄熱節(jié)能在環(huán)形轉底加熱爐中的應用對比

      4.1 不同余熱回收原理的熱量回收效果

      以山東某無縫管廠為例,2016年底對采用換熱方式的φ33米環(huán)形爐進行了蓄熱燒嘴改造,與采用直流蓄換熱裝置的效果對比數(shù)據(jù)。每噸鋼坯加熱到1280℃出爐,各項指標對比見表7。

      4.2 三種熱量回收方式結果分析

      4.2.1 煙氣的散熱量

      換熱式:交流蓄熱式:直流蓄換熱式= 7.19:6.73:1。

      交流蓄熱相對換熱方式熱的回收效率高,煙氣帶走的熱量反而接近于換熱方式,原因是燒嘴分布不對稱,進出氣體總量失衡,導致爐壓由50Pa到240Pa的頻繁震蕩,“高壓”狀態(tài)下,高溫煙氣由出料口、進料口、觀測孔等處大量外溢,帶走熱量,所以交流蓄熱,煙氣損失熱量也比較多。換熱式爐壓能夠保持微正壓,并一直平穩(wěn),高溫煙氣通過熱交換效率較低,一般為40%。直流蓄換熱式,高溫煙氣余熱回收率90%,且保持爐內恒壓,在微正壓狀態(tài),煙氣直接散失的熱量很少,故直流蓄熱式煙氣余熱回收率最高,煙氣熱量散失最低。

      4.2.2 爐體散熱量

      換熱式:交流蓄熱式:直流蓄熱式=1.14:1.03:1。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熱交換式消耗燃料最多,生成的煙氣最多,爐體內襯及爐皮表面相對得到更多熱量的支持,溫度普遍相對其它兩種方式較高,散熱也較多。交流蓄熱式爐體散熱更接近直流蓄熱式,是因為部分煙氣直接在“高壓”時溢出,爐襯得到熱量相對減弱,溫度梯度相對“較小”,散熱也相應減弱,這種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一加熱段和預熱段。

      4.2.3 水吸熱損失

      換熱式:交流蓄熱式:直流蓄熱式= 2.91:2.99:1。

      換熱式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①熱交換式煙氣流量最大,隨著煙氣流動,水蒸汽分壓衰減快,不斷依靠水的蒸發(fā)補充。②流速快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水的表面蒸發(fā)。③預熱段、第一加熱段煙氣平均溫度稍高于直流蓄熱,水表面得到的熱量充足,對水的提溫快。對于交流換熱式除具有換熱式的上述三個特點外,爐壓起伏頻繁,煙氣擾動更劇烈,更利于水的蒸發(fā)和熱傳遞,所以熱損失比換熱式還高一點。

      直流蓄換熱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①爐壓微正壓,保持恒定。②生成煙氣少,流動量小,水蒸氣分壓容易飽和,減少蒸發(fā)量。③預熱段、第一加熱段,高溫煙氣流量少,平均溫度相對“較低”,水的蒸發(fā)熱傳遞速度減小。

      表7 三種熱量回收方式爐子不同部位熱量散失數(shù)量表

      由三種余熱回收方式的總散熱量對比可知,直流蓄熱在節(jié)能領域,特別是在非對稱爐體余熱利用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越性。

      5.經濟效益分析

      以年產25萬噸的φ33米環(huán)形爐為例:(1)每年節(jié)省燃氣:(47-24)×250000=5.75×106m3。節(jié)省燃料費用:3×5.75×106= 1725萬元。(2)每年減排CO2量:1.02×5.75×106×1.977 = 11595噸。

      6.結論

      直流蓄換熱節(jié)能技術,煙氣余熱回收率高,應用領域可擴展到所有燃燒加熱爐領域。據(jù)國際能源署(IEA)發(fā)布的2018年報告,受能源激增和天氣因素影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330億噸,其中約1/3來自煤炭。我國在溫室氣體減排上仍然面臨巨大壓力。

      根據(jù)我國無縫管年產4000多萬噸測算,直流蓄換熱技術的應用,將節(jié)約天然氣達1億立方米,減排CO2量186萬噸。隨著直流蓄換熱技術在燃燒式工業(yè)爐的全面推廣,將為我國的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境保護做出巨大貢獻。

      猜你喜歡
      熱空氣爐體冷空氣
      制作走馬燈
      小學科學(2023年9期)2023-04-13 12:53:14
      全氧燃燒熔塊爐
      玻璃(2020年2期)2020-12-11 22:20:04
      關于冷空氣的八個真相
      冷空氣從何而來
      草酸復合熱空氣處理對生鮮甘薯貯藏品質的影響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14
      熱空氣處理對西葫蘆采后低溫貯藏生理的影響
      冬日暖暖
      母子健康(2016年11期)2016-12-20 17:55:12
      冷空氣的故事
      管式爐爐體外壁溫度的經濟設置
      工業(yè)爐(2016年1期)2016-02-27 12:34:12
      自身返堿重灰蒸汽煅燒爐爐體腐蝕的探討
      元氏县| 汝州市| 宾阳县| 集贤县| 霍林郭勒市| 宁陕县| 南丰县| 丰镇市| 东明县| 普兰店市| 连江县| 东安县| 永定县| 东兴市| 寿阳县| 怀宁县| 若羌县| 遂昌县| 北流市| 东城区| 弥渡县| 原平市| 临猗县| 周宁县| 塔河县| 杭锦后旗| 会理县| 舞钢市| 南昌市| 弋阳县| 依兰县| 香港 | 班玛县| 鹰潭市| 淳安县| 永昌县| 五指山市| 内乡县| 五原县| 榆林市| 阿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