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玉龍
【關鍵詞】 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影響;觀念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6—0031—01
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基本條件,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轉型,學習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表現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如何針對城郊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城郊結合部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調查
1. 虛榮妒忌心理:有這種心理的學生無法正確對待比自己強的同學,對比自己強的同學、對被老師表揚的同學總是心存忌妒。這種心態(tài)在學習好的同學中表現尤為明顯。
2. 猜疑心理:表現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這類同學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自尊自信等。與人相處,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不喜歡我。
3. 對立心理:老師和同學、家長和子女的處與敵對狀態(tài),表現在情緒上的反感和行為上的疏遠。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4. 自卑孤僻心理。有的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狀況不如人家,生理素質弱,學習成績差等原因,產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
5. 厭學心理:目前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升學難,就業(yè)難等現象,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害怕考試等等。
6. 貪圖享受心理:一些家境較好的學生,家長寵愛有加,使他們逐漸變得行為懶散,好逸惡勞,抗挫能力差。
7. 盲目從眾心理:部分留守學生缺乏家長引導,監(jiān)督,有些學生無法正確看待其他同學的違紀行為
二、城郊結合部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成因分析
1. 城市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在城郊結合部“半城半鄉(xiāng)”特殊的地域里,絕大部分農民經濟效益優(yōu)先,對教育缺乏足夠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知之甚少。另外,手機、城市一些網吧、電子游戲機室、ktv的存在也造成文化環(huán)境的惡化,以至于影響了在這一環(huán)境中成長的城郊結合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2. 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現在,很多農村家庭表現為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緣教導;二是家長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力教導;三是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心教導;四是獨生子女家庭多,家長對孩子無原則教導。
3. 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的發(fā)展起著主導的作用。無論現在教育如何改革,分數還是學生的命根,老師的名根,家長的福根,學校的榮根。因此,求高分是當代學生的主流,它使孩子們長期處在緊張氣氛,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4. 學生自身認識水平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城郊結合部中學生上學早,年齡偏小,對自身的認識水平低,應對能力差,知識面狹窄,因而他們對考試失敗、被老師批評等挫折時常難以正確對待,同時缺乏社會支持,特別是中學生心理意志不成熟,一點小事都可能影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 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育觀念。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通過教師培訓,提高在崗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知識,才能更好地落實教育計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 與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學校應開辟多種途徑,通過活動讓學生自我教育,提高自信心,增加耐挫力,學會交往。學校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預防性和發(fā)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開設一些活動課,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角色扮演、游戲輔導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心理咨詢室”設置“心語信箱”,開設電子信箱,由心理咨詢老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進行個別輔導,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3.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心理得到健康調整。
4. 優(yōu)化心理品質,改變評價方式。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用“放大境”看待每一個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并在第一時間給予鼓勵和表揚,逐步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正視缺點,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點,完善人格。
5. 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利用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學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
6. 發(fā)揮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有著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是孩子通向社會的第一座橋梁,對孩子的個性品質和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老師要和家長配合,探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定期召開家長會,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反饋給家長,并邀請有關專家講課,教給家長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走出教育子女的誤區(qū)。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