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娃
【關鍵詞】 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6—0061—01
寫作與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核心環(huán)節(jié),它們是語文教學的左膀右臂。然而縱觀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似乎沒有把閱讀和寫作進行很好地結合,沒有讓兩者通力合作。這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素養(yǎng)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搞好讀寫結合呢?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意義
語文主要由文學和語言兩方面內容構成,寫作和閱讀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文學,而說的過程即是對語言的應用過程。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是作為根基存在的。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任課教師在全面實施現(xiàn)代化語文教育理念的同時,還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從而使初中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均得到高效發(fā)展。
針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并使學生理解閱讀與寫作的必要性以及意義,繼而激發(fā)其閱讀與寫作的熱情。由于閱讀與寫作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關聯(lián),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不僅順應了新課改教學思想,還能夠淋漓盡致地發(fā)揮語文的育人功能,從而使初中生對語言運用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最終實現(xiàn)全面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的策略
1. 科學設置相關課程,突出讀寫教育。教師在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應堅持重點突出、相輔相成的原則,既要突出讀寫教育,又要合理安排和設置相關課程,發(fā)揮相關課程對讀寫教育良好的輔助作用。初中語文教學采用讀寫結合模式,就是要更加顯著地發(fā)揮讀寫教育的積極作用,真正將語文教學提煉成幾個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推進,高效完成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
2. 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科學化,應兼顧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提升的教學目標。在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梳理文本的內容,繼而掌握課文的主題思想,使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具體結構以及情感走向進行科學把握,再通過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課文寫作的方法與目的,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日后的寫作。
3. 在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是指通過對語言文字符號的靈活運用,實現(xiàn)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思想感情的表達以及知識信息的傳遞等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的過程。寫作源于閱讀,而閱讀能力的強弱均能夠在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在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中,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新的創(chuàng)作思維,這彰顯了學生在閱讀文章內容時對知識的消化能力,繼而使學生自身的寫作技巧得到有效培養(yǎng),同時,也反饋了學生在寫作中的閱讀能力,使其對閱讀的理解得到深化。例如,同樣在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待閱讀結束后,任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寫相關內容的文章,從而使學生對該篇文章進行更深入的理解,而這種方式,也客觀地反應出了學生的閱讀情況。
4. 激勵學生廣泛閱讀、勤于寫作。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的應用尤其強調讀和寫的重要性。學生應該讀什么,怎么讀,應該寫什么,怎么寫,這就是運用讀寫結合模式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此,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教會學生積累素材的方法;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如何更加快速有效地閱讀這些素材,以及在寫的過程中如何運用這些素材,激勵學生廣泛閱讀、勤于寫作。
5. 建立合理的測評機制,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要善于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測評機制,鼓勵學生加強閱讀、勤于寫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針對學生讀寫環(huán)節(jié)的測評要堅持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客觀認識到學生本身存在的差異性,善于從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與不足兩個方面進行針對性測評。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采用讀寫結合方式,既能夠鞏固和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又能提升學生的實踐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將讀寫結合方式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