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惠
【關鍵詞】 中小學;書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06—0071—01
一、學習之法
在書法學習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學書理念及先進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奉行“崇尚經(jīng)典”的原則。在選擇學習對象與內(nèi)容時,要以傳統(tǒng)為根基,以歷代經(jīng)典法帖作為學習對象,在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及“循序漸進”等藝術教育規(guī)律與原則,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二、擇帖之法
書法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在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的字帖當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字帖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做出合理科學的取舍。
三、身正之法
學習書法的目的之一在于修身養(yǎng)性,習字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及正確坐姿,否則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育。要求學生要端坐桌前,與桌保持距離,紙放正,腳放平。不論坐著站著寫,都要眼到、心到、手到,注意力集中;寫時能心、手、眼一致。端正姿勢,也是端正學習態(tài)度,身正則字正。
四、執(zhí)筆之法
根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中小學生執(zhí)筆方法五花八門,符合正確執(zhí)筆法的學生少之又少。錯誤的執(zhí)筆法不利于寫好漢字,更會影響學生的關節(jié)及骨骼生長發(fā)育,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要根據(jù)“虛掌淺執(zhí)、五指齊力”的原則,五指又按“撥鐙法”的分工,盡可依自己的方便和習慣而加以糾正。讓每個指頭都各有分工,互相輔助,寫出生動漂亮的漢字。
五、臂腕之法
書法學習中要學會正確的用腕方法,常用的用腕有枕腕、提腕和懸腕三種。其中懸腕最難,作為初學者,在書寫中會出現(xiàn)手抖、執(zhí)筆不穩(wěn)等問題。教師要幫助他們采用枕腕之法,幫助學生練習好用腕之法。堅持一段時間后,腕和肘不酸而漸趨穩(wěn)定和習慣了以后,再逐漸過渡到提腕之法。提腕之法熟練掌握后再采用懸腕之法,最后才能達到游刃有余的書寫狀態(tài)。
六、運筆之法
常言道:“書法有法”。法指的是法度、法規(guī)。運筆之法是其中重要的法度之一。執(zhí)筆時筆桿基本垂直,筆著紙面,心運臂手而起動作以成字叫“運筆”。毛筆書寫中的“揭、導、送”就指的是運筆?!敖摇笔菬o名指揭起筆管離紙;“導”是用小指導無名指帶筆管走向右內(nèi);“送”是用小指送無名指使筆管向左走外。運筆的動作有許多名稱:落、訖、提、按、倒、起、送、拖、轉、折、回、頓、蹲、挫、駐、留、側、趯、力、行、戰(zhàn)、行等等,習字時應以中鋒運筆為主。習字練運筆,就是要用中鋒漸從乏力到有力,為提升運筆之法,可引導學生練習篆書、隸書等以加強中鋒用筆,提升線條質(zhì)量。
七、點畫之法
點畫是漢字的基本構成元素,不同的筆畫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成不同的漢字。在書法學習中,由點畫到單字,觸類旁通,再到詞語、句子,再到段落和篇章,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螺旋式上升。這就好比做廣播體操,先學習單個的分解動作,再到一整節(jié)動作,再練習一整套動作,最后再合成,當音樂和旋律響起時就會連貫順暢地完成整套動作一樣。我們常說,孰能生巧,在習字中,重視它,多多揣摩,把它們的要點、特點搞清楚會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八、筆順之法
根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許多學生,包括老師在漢字書寫中,筆畫順序存在許多問題。教師應以身作則,始終給學生灌輸:“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nèi),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撇后捺,先中后旁”等基本的筆順書寫規(guī)則。依序書寫,既有利于書法結體的貫氣,又能幫助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養(yǎng)成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學習習慣。
九、結體之法
書法學習和教學中特別講求結體。聚點畫而成字,字的結構組織大致分為單體結構,如“九、米”;左右結構,如“坡、好”;上下結構,如“柴、箱”;雙合結構,如“多、林”;包圍結構,如“四、國”;參差結構,如“武、壽”;三角結構,如“品、轟”;三聯(lián)結構,如“卓、銜”;四角結構,如“琵、踏”。在教學中可以分偏旁部首或漢字的結構分類開展教學,并注意做到體勻稱,勢自然,有讓就,有增減,有正奇,又顧盼,舒排疊,穩(wěn)側偏,貴參差,饒姿態(tài),力滿到,意連貫。
十、臨摹之法
臨摹是書法學習的不二之法?!芭R”與“摹”是兩回事。作為初學者多用摹的學習方法,描紅、寫影格、單鉤摹、雙鉤摹,是摹寫的最主要的方法。臨,指的是依樣畫葫蘆,看一筆寫一筆,看一畫寫一畫。臨又分為實臨、對臨、意臨和背臨。在摹寫訓練的基礎上逐漸過渡到臨的階段,臨與摹交替使用,會起到很好的學習成效。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