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佚
臨近過年,家里變得特別忙。今天和昨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昨天我睡到11點自然醒沒人管,今天我9點鐘起來還被我媽罵“不知時辰”“不懂時間”。
今天是什么日子?1月31日,農(nóng)歷十二月廿六日,也沒啥特別的?。课蚁赐昴樏X袋一臉蒙,我媽一巴掌呼過來把我徹底拍醒了:“今天要做粿啦!等下你婆要過來了,還不趕快整好自己過來幫忙!”
對哦!做粿,粿又叫裹,這是年前做節(jié)日拜神明時需帶上的一種祭品,也是一種很飽腹的充饑食品。
幾年前我媽還會做我們小孩子愛吃的豆沙粿,現(xiàn)在一看小孩子都長大了,直接全部都做了咸餡的粿,俗稱“楚肉谷”。這個楚肉谷里包的是炒得香脆的花生、芝麻和切得小小的白色肥豬肉。我們小孩子不愛吃,真的是見肥肉色變,哪還會想著什么美味?
今天等第一盤粿出爐之后,我特地找了張沒有包肥肉的粿品嘗,味道真是不錯,咸得正好,不會膩,還很頂飽,可惜我還是踩雷吃到肥肉了。本以為自己會惡心到吐出來,沒想到竟然下咽了,肥肉也不是那么難吃的東西嘛,比如粿里包的餡因為有了肥肉才更好吃。
楚肉谷的靈魂就是小肥肉?。?/p>
會包餃子的朋友要是來做粿肯定是一大助力,畢竟包餡就是做粿承上啟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過年前做粿是一個家庭的大事,而且不是一件簡單事,基本上會幾個家庭一起來完成這項工作,而且至少有一個大家長坐鎮(zhèn)。
以前我家都是和大伯家在一起完成的,搬家后,今年我媽和很要好的親戚鄰居一起完成。這個親戚鄰居也是做粿的一大老手,聽聞每當(dāng)?shù)搅俗黾@的時間,她以前的鄰居就會分外想念她。她年紀(jì)和我媽相仿,但是我喊她為“婆”。
做粿第一件事當(dāng)然是兌好材料啦,面粉、赤砂糖、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進(jìn)爐子里蒸15-20分鐘,像我們家今天做了4斤粿,就需要8兩面粉、2斤赤砂糖、1.5斤白糖。這個爐子就是需要燒柴的那種農(nóng)村老爐子,有些人貪方便在煤氣爐上蒸,味道就不夠好。
掌握住火候,就掌握住做美食的關(guān)鍵了。
等原料蒸好后拿出來放進(jìn)一個大盆里,需要一個有力氣又有經(jīng)驗的老手來搓洗它,就像洗衣服那樣,翻來覆去地搓洗,時不時加入一些食用油潤滑它。
剛出爐的原料超級燙哎,可老手沒時間計較這個,要燙才能趕快搓洗完成,要是等它冷了再搓洗,這塊原料也就差不多廢了。阿婆在搓洗原料的時候,我就去壓住那個盆子,可惜我力氣小壓不住,盆子跟著阿婆的力量走,最后還是我媽出馬了。
搓洗完畢就開始抓成團子包餡,我不會包餃子,當(dāng)然更不會包粿的餡,最后我的任務(wù)就成了把原料抓成團子給她們包。
感覺這樣的時光還可以延續(xù)很多年。假裝我還小,假裝我還沒長大,假裝我可以每年春節(jié)都有時間。
一爐子粿蒸個15分鐘左右,等全部粿都出爐了,老媽突然“哎呀哎呀”跟阿婆說:“忘記炒蔥花加進(jìn)去了,蝦米也忘記了!”
聽說放蔥花的粿會更香,我“嗷嗚”一大口干掉半張“楚肉谷”,覺得現(xiàn)在的粿也還不錯。
編輯/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