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8 1961年3月,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實驗生物研究所朱洗教授的實驗室里,一只無父的癩蛤?。蛤埽┊a(chǎn)卵傳種,產(chǎn)生了世界上第一批“沒有外祖父的癩蛤蟆”。這一成果表明單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足夠的生殖后代的能力,人工單性生殖的研究獲得了新的進展。朱洗教授的這一成果,由上??平屉娪爸破瑥S拍攝成科教片《沒有外祖父的癩蛤蟆》,這部科教片在1962年榮獲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至今仍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圖為科教片《沒有外祖父的癩蛤蟆》劇照
70-20 1960年4月15日,我國自己設計、建造、全部用國產(chǎn)鋼材和設備建成的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東風”號下水。1959年初,“東風”號由江南造船廠正式開建,工人們先后進行了300多項重大技術革新,改進了180余件設計和工藝。全國18個部、16個省市的291家兄弟工廠,先后為“東風”號提供了2600多項器材設備。1965年12月,“東風”號正式出海試航并圓滿完成試驗,它的快速性、裝載量、鋼材消耗量和機艙長度等指標都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70-22 1958年,中科院上海生化所首先提出了開展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的設想,并聯(lián)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組建起一支研究隊伍。經(jīng)過7年的摸索,1965年9月17日,在生化所的實驗室中,含有全合成胰島素結(jié)晶的試管從冰箱中被取出,全合成胰島素和天然胰島素分別注入小白鼠體內(nèi),兩組小白鼠都跳了起來,人工合成結(jié)晶胰島素成功了。這是上海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qū)懴碌淖钶x煌的一頁。圖為研究人員將人工合成的胰島素注入小白鼠進行生物測試
70-19 1963年1月,上海機床鋼模廠的青年工人王存柏發(fā)生意外,右手被沖床完全切斷,他和斷手一起被送到第六人民醫(yī)院。陳中偉、錢允慶等醫(yī)生進行了一次創(chuàng)造歷史的外科手術,使用了當時最新的套接血管技術和臨時創(chuàng)造的套管,將4根主要的手部血管接通。經(jīng)過7個小時的努力,醫(yī)生們終于把斷開的手重新接上。這次手術,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斷肢再植手術,而且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接活斷手,被譽為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圖為陳中偉、錢允慶醫(yī)生指導王存柏進行康復治療
70-21 1965年8月2日,上海電子光學技術研究所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一級大型電子顯微鏡。這臺電子顯微鏡的研制歷經(jīng)6年,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20萬倍,被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當時,世界上只有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可以制造這種一級大型電子顯微鏡。這臺電子顯微鏡的誕生,標志著中國顯微鏡的制造技術及相應的光學研究水平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70-23 1965年6月,打浦路隧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進行中,廣大建設工人、工程技術人員,頑強地與上海地下復雜的地層對抗,克服不斷出現(xiàn)的漏水、盾構(gòu)機無法推進等問題。1970年9月,上海第一條越江隧道終于建設完成。全長近3公里的打浦路隧道建成后,機動車過江的時間從兩三小時一下子縮短到6分鐘。上海市民終于實現(xiàn)了輕松過江的夢想。圖為打浦路隧道內(nèi)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