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語瞳
@作者自畫@
一個文靜又不失活潑的女孩,無論見到誰都先甜甜一笑,深受老師和同學(xué)喜歡;她聲音甜美,是學(xué)校晨誦領(lǐng)讀員;她愛好廣泛,是學(xué)校乒乓球隊主力干將,在鐘祥市第五屆中學(xué)生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女子單打第七名的好成績;她有一顆敏感的心,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喜歡用文學(xué)記錄生活。
爺爺對牛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常常和我說牛。
晚飯后,我和爺爺沿著小河散步。看著青青的堤坡,爺爺又說起了牛:“合作社時,牛屬于集體,我就割草給生產(chǎn)隊掙工分?!?/p>
我沒有見過爺爺說的牛,只見過爺爺割草。
割較深的草,爺爺兩腳分開,成左右弓步,左腳稍稍退后,右腳稍稍上前;鐮刀一揮,長草倒下一片,乖乖地躺在了爺爺?shù)淖竽_邊;爺爺一前一后地移動,隨著鐮刀的舞動,倒下的草就攏成一捆。割較短的草時,爺爺就蹲下身子,鐮刀舞得飛快,仿佛武俠劇里的耍刀高手。還沒等我看明白,草根就被斬斷了。我驚詫于爺爺割草的本領(lǐng),如同一部設(shè)定好程序的機器,每一個步驟都是那么有序,那么流暢,而且不知疲倦。我對爺爺佩服至極,覺得他就是一名廣袤大地的舞者,用腳板丈量大地,用農(nóng)具舞出農(nóng)者的精彩。
“分田到戶后,七八戶人家共喂一頭老牛?!睜敔斃^續(xù)說。其實后面的故事爺爺不講,我也知道。
牛雖是共喂的,但大家仍很高興,畢竟是屬于自家的財產(chǎn)。和別人共喂牛的那年,我爸爸已是半大孩子了,可以去放牛。農(nóng)閑時,爺爺就騎上自行車走街串巷賣自家釀制的醬油,只是偶爾割草喂牛。
幾年后,共喂的老牛累倒在地里,爺爺含著淚和村民把老牛抬回村子。
農(nóng)家沒有牛怎么能行?爺爺和奶奶合計,自家買一頭牛,不和別人共喂。十多年的時間,家里陸續(xù)買回大牯牛、小水牛、奶黃?!瓲敔敵朔愿腊职终也菝宓牡胤椒排?,還給它們加餐——每天用芝麻餅喂養(yǎng)。犁地、耙田、拖車時,爺爺?shù)谋拮右步^不抽打在老伙計的身上。
2000年,爺爺在眾人的反對聲中,堅持買回了“鐵牛”——一臺手扶拖拉機。左鄰右舍都跑來看稀奇,大家要看大字不識一個的爺爺如何駕馭這鐵疙瘩。爺爺早就從農(nóng)機站的拖拉機手那里拜過師,又在賣拖拉機的地方詳問了使用方法。爺爺信心十足搖響拖拉機,開著這頭“鐵?!痹诘乩锶鰵g,大家都鼓起了掌。
一兩年時間,村里家家戶戶幾乎都用“鐵?!备?,耕牛漸漸少起來。再后來,爺爺老了,爸爸不讓他種田了。
“唉,離開了牛這些老伙計,心里空落落的啊!”爺爺輕輕嘆息。
看著爺爺傷神的樣子,我轉(zhuǎn)轉(zhuǎn)眼珠,說:“爺爺,您現(xiàn)在的生活也有牛呀!”
爺爺看看四周,疑惑地說:“牛?在哪兒?”
我笑笑,掰著指頭說:“打開電視機,直接對著電視機說聲‘看中央一臺。嘿,電視機馬上能調(diào)到中央一臺,牛不?”爺爺拍拍腦袋:“對喲,你爸買的智能電視機操作簡單,牛!”
我又說:“您有一張銀行卡,每個月都有錢打到卡上,牛不?”爺爺想了想:“那是國家發(fā)給我們農(nóng)民的養(yǎng)老卡。沒想到農(nóng)民也能領(lǐng)到退休金,牛!”
我指指不遠處的廣場說:“大家聚在一塊跳跳舞,唱唱歌,下下棋,生活無憂,牛不?”爺爺看向熱鬧的廣場,笑了:“沒想到咱們‘泥腿子也能過上城里的生活,老有所樂,牛!”
“爺爺,現(xiàn)在我們雖然沒有了大耕牛,沒有了‘鐵牛,可我們有了好多牛人、牛事,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牛的。”
“對,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牛的!”爺爺哈哈大笑起來。爽朗的笑聲傳得好遠好遠……
(指導(dǎo)老師:曹明雄)
※ 創(chuàng)作感悟 ※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小女孩。每每捧起一本書,一個個文字就像清風(fēng)拂過我的心扉,像雨珠敲打我的心房。我愛上了書上的小精靈,也嘗試著拿筆寫寫改改,夢想有一天我寫的文字能變成鉛字。
葉圣陶爺爺曾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蔽覀円獙W(xué)會從生活中找到習(xí)作的素材。
我的爺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最愛講過去的故事,他講的最多的就是他的“牛”,由耕牛講到“鐵?!?。聽著聽著,我突然想到要把爺爺?shù)摹芭!睂懗鰜怼?/p>
生活就是一座寶庫,只要我們處處留心,生活這座素材寶庫就會給我們許多驚喜。
記錄時代變遷
在我們幾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里,牛是重要的生產(chǎn)資料,很多山區(qū)到現(xiàn)在依然用牛來耕地,而大規(guī)模的機械替代也不過發(fā)生在近幾十年。作者的描寫,可以說記錄了時代的變遷,以小家庭折射大時代,也可見我們國家近幾十年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過去用牛耕地,到如今智能電視走入千家萬戶,是幾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象的。從共喂一頭牛,到自己養(yǎng)一頭牛,再到買拖拉機,可見社會的進步,而共喂一頭牛這樣的事情,在今天的我們是無法想象的,真有史書的筆觸了。
作者的描寫很細致。爺爺給牛割草時的每一個動作,都顯示著他的熟練與用心。結(jié)尾的小機靈,也顯示著作者的俏皮與幽默,而又在無意中,歌頌了這個時代。比起一些假大空的贊美,不知道要強多少倍。(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