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穎,江蘇宜興人,文學(xué)碩士,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xué)校一級教師。發(fā)表文章《遲到的邂逅》。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注釋】
①不久歸: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過去了。②百般紅紫:即萬紫千紅、色彩繽紛的春花。斗芳菲:爭芳斗艷。③楊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庇芮v(jiá):榆樹的果實(shí)。初春時(shí)先于葉而生,聯(lián)綴成串,形似銅錢,俗呼榆錢。《太平御覽》卷九五六引漢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莢成者,收乾以為醬。”才思:才氣和思致?!逗鬂h書·文苑傳》:“(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并極其才思?!雹芪┙猓褐恢馈B欤簼M天。宋蘇軾《再和楊公濟(jì)梅花》之九:“長恨漫天柳絮輕,只將飛舞占清明?!?/p>
★【背景】
此詩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錢仲聯(lián)《集釋》系此詩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時(shí)韓愈已年近半百。
★【鑒賞】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shí)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fēng)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dòng)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于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zé)o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shí)為詩中所罕見。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后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xué),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贊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如果說此詩真有寓意,就應(yīng)當(dāng)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年間輕熟詩風(fēng)的奇險(xiǎn)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此處或并非存心托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感觸,隨寄一點(diǎn)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里。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可能有不同的領(lǐng)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