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春 孫轉珍
【摘 要】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個人品質。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在學習、經濟、擇業(yè)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誠信問題,提出解決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對策:建構誠信的社會環(huán)境;完善高校誠信教育模式;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提高大學生自身誠信道德修養(yǎng)。
【關鍵詞】 大學生;誠信缺失;對策
中國作為21世紀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誠信教育至關重要,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誠信教育是大學生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也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根本。但是在新時代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有著新的表現(xiàn)。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之一,新時代要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誠信不可或缺。而在新時代,大學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很多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誠信問題。
1、學習誠信的缺失
第一、考試作弊。考試作弊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突出表現(xiàn),為了通過考試和得到相應的利益,大學生們不顧考風考紀,依然通過現(xiàn)代的各種高科技手段進行作弊,從期末考試到國家“四六級”考試,從紙條傳遞答案到手機等高科技作弊儀器,他們打破了誠信道德的底線。
第二、學術抄襲。在大學,學生抄襲作業(yè)是很常見的,對于老師布置的論文也是整篇抄襲,他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談不上是學術抄襲,只是借鑒而已。畢業(yè)論文抄襲是大學生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有些畢業(yè)生的論文重復率居高不下,有些則直接是學術造假。
2、經濟信用誠信的缺失
第一、惡意拖欠學費。拖欠學費最主要的原因是貧困學生的增加,但拖欠學費中相當多的學生并不是交不起學費,而是拿著父母給的學費進了網吧,買了游戲裝備,還有部分同學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拿著這些錢進行高檔消費。還有少數(shù)同學真的是因貧困而交不起學費,但國家針對此情況設置了助學貸款等,大學生還款意識淡薄,使銀行政策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最終導致惡性循環(huán)。
第二、助學貸款危機。助學貸款是國家為了幫助寒門學子圓夢的一種制度,它在經濟上也幫助了很多大學生繼續(xù)自己的學業(yè),但有的大學生誠信觀念淡薄,不能正確理解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深刻意義,鉆了國家的空子,以致出現(xiàn)了很多不按時還款等失信行為。[1]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影響了銀行辦理貸款的積極性, 嚴重影響了國家對貧困生資助軌制作用的施展。
3、擇業(yè)誠信的缺失
第一、簡歷造假。面對嚴重的就業(yè)壓力,大學生們并不是積極應對,而是另辟蹊徑。不管是在校時為了加分而買的假證書還是就業(yè)時的假文憑,都成了大學生為自己鍍金的工具。一些學生在填寫簡歷時隨意填寫所需要的證書以及所獲得的獎項,虛構實踐經歷,把別人的證書,經歷等變成自己的榮耀,夸大英語成績,隨意填寫工作經歷,為的是讓用人單位青睞。這種騙人騙己的行為高校大學生為數(shù)不少。據調查顯示,在一次招聘會上同一高校出現(xiàn)了7個學生會主席。
第二、違約。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定位,當看到身邊的同學都簽了工作協(xié)議,然后在對用人單位沒有了解的情況下盲目地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當自己后邊有更好的選擇或是聽取了一些建議時就果斷撕毀條約,這不僅影響了招生單位的招生計劃,還危害了學校的信譽。
4、人際交往誠信的缺失
第一、網絡道德缺失。在這個信息時代,網絡是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人際交往的重要渠道,但網絡在滿足我們自身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網絡的虛擬性會滋生許多問題,在這個的空間中,大學生放下自己所謂的矜持,暴露出本性。個別學生在網上隱瞞身份,肆意謾罵,最后演變?yōu)榇蚣芏窔录€有一些同學在網上散播謠言,結交不良網友,甚至通過一些不法手段,擾亂網絡安全,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了不便,自己也走上了網絡犯罪的道路。
第二、同學關系淡漠。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快餐社會中,大學生缺乏很必要的安全感。隨著社交工具的豐富,同學間的交流越來越方便和多樣化,但彼此間面對面的交流越來越少。大多數(shù)同學最信任的人是父母,他們認為同學就是競爭關系,這就會疏遠同學間關系。人際關系的冷漠,容易導致大學生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同學間缺乏必要的誠信。
二、新時代解決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對策
通過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現(xiàn)狀的分析,我們了解到當代大學生很多方面存在嚴重的誠信問題,對社會危害極大,我們必須從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出發(fā)尋找解決良策。
1、建構誠信的社會環(huán)境
第一,綜合治理社會誠信問題。就我們這個大環(huán)境而言,總體是好的,但是又有我們熟知的老人跌倒扶不扶以及網絡不誠信的現(xiàn)象,因此,要想改變這個現(xiàn)狀,必須改變我們的大環(huán)境。誠信和利益密不可分,誠信的缺失是因為大學生在利益上有所得,因此,要強化管理,綜合治理社會誠信問題。對經濟社會中出現(xiàn)的不誠信行為要及時治理,完善個人信用體系;讓誠信依靠健全的法制和監(jiān)管更具規(guī)范化、制度化,從而對整頓失信行為有一定的震懾力;失信行為發(fā)生,就得有失信主體承擔相應后果,加大失信懲罰力度,完善信用管理體系,不僅讓失信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還警示了其他企業(yè)和個人。
第二,健全社會誠信監(jiān)督體系。國家主席習近平說,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貪污腐敗的問題,同樣,對于大學生誠信缺失,要從監(jiān)督方面入手。首先,國家出臺《信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制”,從而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營造誠信的社會氛圍;其次,建立大學生信用體系,讓全社會監(jiān)督大學生的一言一行。在西方,失信者寸步難行,因為西方不僅有良好的誠信氛圍,還有嚴格的誠信監(jiān)督機制,通過監(jiān)督可以讓大學生自覺提高誠信意識;最后,銀行等貸款機構實行監(jiān)督管理,及時公示貸款情況,對失信的同學或有不良行為記錄的學生拒絕貸款。
2、完善高校誠信教育模式
第一,加強校園誠信文化建設。學校要樹立文化育人的理念,深入理解環(huán)境能夠影響人、教育人也能塑造人的深刻道理,[2]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大學生的誠信品質不僅與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自然也離不開學校環(huán)境。大學生身處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才能激發(fā)個人潛力,更好地培養(yǎng)誠信道德品質,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誠信氛圍對于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此,誠信榜樣的樹立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誠信行為,要自覺樹立誠信理念。
第二,改進高校誠信教育機制。高校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體,高校誠信教育機制可以從以下方面改進:首先,抓好思政教學主陣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其課堂成效對于誠信教育至關重要。其次,開展誠信教育實踐活動。實踐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性,實踐也會促進理論的完善,要想把誠信理論知識深入每個學生的心理,變?yōu)閷W生的實際行動,就得進行實踐教育。
3、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第一,家長要提高自身誠信素質。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誠信品質的形成,家長要自覺提高自身誠信素質,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首先,家長必須有很強的責任心。孩子扮演著多種角色,他們是子女,是學生,也是新時代的主人,教育好孩子是每位家長應該做的。孩子涉世未深,在選擇上難免會犯錯,父母不應該放棄,而應細心教導,使孩子明辨真假、信守承諾,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其次,家長必須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家長科學文化知識的高低,影響著孩子的教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家長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與孩子更深入的交流,才能言傳身教。再次,父母必須具有基本的道德素質,身正為范。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包含在小事里、包含在一言一行里,父母具備了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道德品質的形成,父母也才能樹立正確的家庭觀。
第二,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中國的教育制度影響了家長的教育方法。針對學校的考試制度,有些家長長期以來對孩子的教育也以學習為主,一切以提高學習成績?yōu)槟康?,而忽視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大學生弒母事件至今還在拷問著我們,德育的教育真的無足輕重?孩子要健康成長,不僅要發(fā)展智育,其他的藝術方面和德育也得跟上。有才無德謂之下,有德無才可用,有德有才謂之上,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利于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
4、提高大學生自身誠信道德修養(yǎng)
第一,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三觀。面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情況,一些學生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將其歸因于社會大環(huán)境,他們從來不會意識到這與自身的修養(yǎng)和素質有著關系。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引導大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為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提供理論指導。因此,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三觀,做到自省、自立、自強。同時,大學生應該有自己長遠的價值目標,不會因為一己私利而去損害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在實現(xiàn)這些價值目標時,不能耍小聰明,而要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去贏得別人的尊重。
第二,大學生應提高誠信認知水平,做到知行統(tǒng)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想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是否符合于良好品質的要求,就得進行不斷的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tǒng)一,大學生得把誠信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理論,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外化為實際行動,并在誠信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理論,提高誠信認知水平。提高誠信認知水平,做到知行統(tǒng)一,大學生就需要培養(yǎng)誠信情感和誠信意志,這兩者能夠確保我們把誠信認知轉化為誠信行為,真正做到知行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劉子成.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及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2018.
[2] 陳萍楠. 大學生誠信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7.
【作者簡介】
周曉春(1992—)女,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在當代中國的應用研究.
孫轉珍(1994—)女,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