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孟子“禹生石紐”說考辨

      2019-04-29 01:51:40田小彬
      文史雜志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皇甫謐孟子

      田小彬

      摘? ?要:1500多年前的兩位學(xué)識淵博的中原學(xué)者皇甫謐、裴骃遺存的“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這條文獻資料,有許多學(xué)者——不論是反對還是贊成——都引用過,但存在很大的爭論。必須清楚,《孟子》并沒有收盡孟子之語,流傳至今的典籍與古代的版本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對孟子所稱“禹生石紐”這條文獻資料不能輕易否定。

      關(guān)鍵詞:孟子;禹生石紐;皇甫謐;裴骃;真?zhèn)伪嬲?/p>

      在對大禹的出生地研究中,有許多學(xué)者——不論是反對還是贊成——都引用過據(jù)傳是孟子所說“禹生石紐,西夷人也”這條資料。例如,周書燦說:“繼司馬遷之后,南朝·宋裴《集解》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語:‘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生西羌是也。唐代學(xué)者張守節(jié)《正義》進一步解釋說:‘禹生于茂州汶川縣,本冉駹國,皆西羌?!?[1] 李學(xué)勤說:“皇甫謐說孟子稱禹生石紐云云,是有錯誤的,《孟子·離婁下》只提到舜和文王,沒有講到禹。他大概是把陸賈的話誤記成孟子了。按《新語·術(shù)事》云:‘文王生于東夷,大禹出于西羌,世殊而絕地,法合而度同?!盵2] 周原孫說:“揚雄以下諸儒熱烈地談?wù)撝砩~,但參加討論者均是兩漢而下的后學(xué),似乎這些談?wù)撨€不夠權(quán)威,于是晉皇甫謐把先秦大儒孟子抬了出來?;矢χk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既然孟子都說禹生石紐,人們還敢懷疑么?然考今本《孟子》,卻無是言,不知是皇甫謐偶然記錯了呢,還是今本《孟子》有逸文。就算孟子講過禹生石紐,但石紐在那里呢,孟子并沒有將它定在四川?!盵3] 眾多學(xué)者都稱引這條文獻資料(雖然不乏非議者),足證它非常重要。問題是,這條資料不見于《孟子》而是裴骃所轉(zhuǎn)述的皇甫謐言孟子之語。那么,對“禹生石紐,西夷人也”這條文獻資料,該不該信?值得一辨。

      一、孟子說“禹生石紐,西夷人也”的來源

      孟子被稱為“亞圣”,在儒家學(xué)派中的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有《論語》一樣,孟子也有《孟子》,記載著他許多重要的言論。流傳到今天的《孟子》一書中,有許多是論述大禹的。據(jù)楊伯峻先生的統(tǒng)計,《孟子》一書提到“禹”的地方有30處,[4] 基本上都是贊揚、肯定之語,例如:

      禹疏九河,灌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當(dāng)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孟子·滕文公上》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孟子·滕文公下》

      禹、稷當(dāng)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

      ——《孟子·離婁下》

      在《孟子》中,對舜的出生地有所提及,《孟子·離婁下》說“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但是,流傳到今天的《孟子》一書中,并沒有“禹生石紐,西夷人也”這句話。正是因為在《孟子》一書中找不到“禹生石紐,西夷人也”這句話,產(chǎn)生爭論就是必然的。

      孟子說“禹生石紐,西夷人也”這條資料不見于《孟子》而是裴骃所轉(zhuǎn)述。《史記·六國年表》:“或曰‘東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故禹興于西羌,湯起于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漢之興自蜀漢?!睂Α肮视砼d于西羌”,《集解》解釋說:“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生自西羌是也?!?[5]

      尤其值得懷疑的是,在流傳至今的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中,對禹的出生地是這樣記載的:“禹,姒姓也。其先出顓頊。顓頊生鯀,堯封為崇伯,納有莘氏女曰志。是為修己,見流星貫昴,又吞神珠,意感而生禹于石紐?!盵6] 雖然提到了“禹生石紐”,但是并沒有說是孟子所說。所以,由于“孟子稱禹生石紐”這條資料是《史記集解》作者裴骃轉(zhuǎn)述皇甫謐語,而《帝王世紀》又不見完整記載,故許多學(xué)者并不認可。

      那么,能不能因為這條資料的出處不完整就徹底否定它呢?我認為是不能;不僅是不能,而且還應(yīng)該相信它。

      二、裴有造假的必要嗎

      史籍造假,古今確有存在。例如,《明史》《太祖實錄》《太宗實錄》均記載,朱元璋在生前多次有意將皇位傳于朱棣,只是由于各種機緣,未能施行。后世學(xué)者經(jīng)過嚴密考證,明確朱元璋是在太子朱標不幸離世后,為避免藩王對儲君之位的覬覦之心,而將朱標之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作為儲君,也就是后來的建文帝。朱棣奪位后,在史籍中多次篡改史實。[7] 又如,2015年,《蕭山市志》將2500年前的古人西施列入現(xiàn)代《蕭山市志》頭號人物傳,并說蕭山是勾踐臥薪嘗膽之地。其依據(jù)是清初蕭山籍學(xué)者毛奇齡引用劉昭注釋所言:“《越絕》曰:蕭山,西施之所出?!笔捝浇處熗醅|常發(fā)表《西施出蕭山》一文,說“西施出蕭山,最早見于《后漢書》”。而據(jù)史料記載:蕭山縣名始于唐天寶年間,不可能出現(xiàn)在漢代的《越絕書》?!逗鬂h書》成于南朝劉宋,比蕭山的縣名還要早300余年。[8] 不過,這兩例造假,均有明確的私心:朱棣是為掩蓋篡位;蕭山是為發(fā)展旅游。

      而轉(zhuǎn)述孟子之語的裴骃,有造假的需要嗎?

      南朝劉宋時的裴骃,是為《三國志》作注者裴松之的兒子。他繼承家學(xué),博覽宏識,亦以注史著稱于世。在裴骃的時代,司馬遷的《史記》雖然廣為流傳,但是因為史事錯綜,內(nèi)容博雜,所以后世學(xué)者紛紛為之注疏。裴骃反復(fù)研究《史記》,將傳統(tǒng)的經(jīng)史注釋方法與史注新法融合,博采經(jīng)傳百家及先儒學(xué)說,凡對作注有所裨益,便廣而錄之;凡所注引,務(wù)必去其浮言游辭,取其精旨要義;如各家說注不同,則兼收并蓄,不肯偏棄;如有未詳之處,寧缺不議,不憑臆想,妄加解說。他的《史記集解》80卷,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史記》古注,由于主要是匯聚他人的注解,故而保存了大量漢晉時期的文獻材料。

      《史記集解》被公認為不朽之作?!端膸烊珪偰俊吩u價該書:“宋裴骃撰。骃字龍駒,河?xùn)|聞喜人,官至南中郎參軍,其事跡附見于《宋書·裴松之傳》。骃以徐廣《史記音義》粗有發(fā)明,殊恨省略,乃采九經(jīng)諸史并《漢書音義》及眾書之目,別撰此書。其所引證,多先儒舊說,……原本八十卷,隋、唐《志》著錄并同。此本為毛氏汲古閣所刊,析為一百三十卷,原第遂不可考,然注文猶仍舊本?!盵9]

      《史記集解》既然是匯集他人的注解,它的作者裴骃也不是蜀人,那么,裴骃所援引“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的這條資料,其客觀性當(dāng)是可信的。至于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中沒有“孟子稱”這樣的話語,那只能說明,要么是《帝王世紀》的版本在流傳過程中有變化;要么是裴骃所取資料不是來自于《帝王世紀》,而是皇甫謐的其他著作。因為皇甫謐的著作實在是太多了。作為三國西晉時期的著名學(xué)者、醫(yī)學(xué)家、史學(xué)家,皇甫謐一生與流俗異趣,不趨炎附勢,專一著述,著有《帝王世紀》《年歷》《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郡國志》《國都城記》等文史書籍。他的著作廣采百納,博據(jù)考稽,建樹史學(xué),對三皇五帝到曹魏數(shù)千年間的帝王世系及重要事件,作了較為詳盡的整理,在史前史研究領(lǐng)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在皇甫謐的著作中出現(xiàn)“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并不奇怪。正如李學(xué)勤先生所說:西漢陸賈《新語·術(shù)事》有“大禹出于西羌”,而“《新語》作于漢高祖時,《挾書令》尚未解除,所以‘大禹出于西羌之說一定出于先秦?!盵10] 早在西漢初期所形成的“大禹出于西羌”這句話,或者代表的是秦漢人的共識,甚或還應(yīng)是先秦百家爭鳴時代的主流意見。

      為什么皇甫謐所見到的“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的“孟子之論出處”今人見不到了?這與裴骃能見到“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而今人卻見不到 “皇甫謐之論出處”是一樣的道理,不外乎兩條:一是《孟子》沒有盡收孟子之語;二是流傳至今的典籍與古代版本不完全相同。

      三、《孟子》盡收了孟子之語嗎?

      《孟子》為孟子的言論匯編,是儒家學(xué)派的重要典籍,在南宋時被列為“四書”之一。該書由孟子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現(xiàn)存7篇14卷,總字數(shù)3.5萬余字,286章,記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xué)、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由學(xué)生匯編老師的言論,能不能就窮盡老師的言論呢?當(dāng)然不可能!這就像孔子除《論語》外,還有許多言論保存在其他典籍中一樣。宋朝薛據(jù)就在《曾子》《大戴禮》《孔叢子》《孔子家語》《左氏》《莊子》《荀子》《列子》之外的古書中采集到孔子言行事跡,編成兩卷本的《孔子集語》。清代孫星衍是著名的藏書家和學(xué)者,他對薛氏編的《孔子集語》很不滿意,就與其族弟星海、侄婿龔慶一起檢閱群籍,從《易十翼》《禮小戴記》《春秋左氏傳》《孝經(jīng)》《論語》《孟子》《孔子家語》《孔叢子》《史記·孔子世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以外的83種典籍中采輯了813條孔子言行記錄,并仿照《說苑》的體裁按類編排成另一種版本的《孔子集語》,共分14篇17卷,前10篇反映孔子的基本思想,后4篇多屬于孔子的生平事跡和寓言故事。[11] 孫星衍所編的《孔子集語》不僅重視材料的收集,還注明每一條材料的出處,并把內(nèi)容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排列在一起,而且對疑文脫句加以按語進行校勘,具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

      孟子的言行也決不僅見于《孟子》。今本《孟子》一書共7篇,而《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孟子》是11篇,比現(xiàn)存的《孟子》多出4篇。據(jù)說,漢代經(jīng)學(xué)家趙岐在為《孟子》作注時,對11篇進行了鑒別,認為7篇為真,7篇以外的4篇為偽篇。他將后者編為《孟子外書》。但是,這四篇是不是“偽篇”,還很難說。趙岐所說的《孟子外書》與今日所見的《孟子外書》是否同一回事?很值得研究。

      與孔子一樣,除《孟子》外,孟子的言行在其他典籍中也不少。僅從現(xiàn)存史料看,在《荀子》全書中就有4篇文章的7個地方實名提及孟子。[12] 而這些語句,均不見于今本《孟子》。正因為如此,一些學(xué)者很早就著手輯錄《孟子》佚文。唐代林慎思撰有《續(xù)孟子》二卷,《崇文總目》云:“《續(xù)孟》二卷,唐林慎思撰。慎思以為《孟子》七篇,非軻自著書,而弟子所記其言,不能盡軻意,因傳其說,演而續(xù)之?!盵13] 清代有更多學(xué)者輯錄《孟子》佚文,如周廣業(yè)輯《孟子逸文》,施彥士撰《孟子外書集證》五卷,林春溥撰《孟子外書補證》一卷,李調(diào)元輯《逸孟子》一卷,馬國翰輯《逸孟子》一卷,孟經(jīng)國輯《孟子外書》一卷、《逸文》一卷,等等。在周廣業(yè)輯的《孟子逸文》中,就收錄有“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這條文獻資料。

      既然《孟子》并不能代表孟子的全部言行,那么,它沒有“孟子稱禹生石紐……”這樣的內(nèi)容,又有什么奇怪呢!

      四、流傳至今的典籍與古代版本完全相同嗎?

      還須指出的是,流傳到今天的《孟子》一書,就版本而言,與古代的《孟子》也一定存在版本差異。

      這里且與《論語》作比較吧。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出土有竹簡《論語》,2016年江西南昌西漢?;韬顒①R墓又出土了包含有《論語》在內(nèi)的竹簡約5000枚??脊湃藛T在這些竹簡中發(fā)現(xiàn)了今本不存在的《知道》篇。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原來,《論語》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以《論語》為代表的儒家學(xué)說作為當(dāng)時的顯學(xué),影響應(yīng)該不小。到西漢時期,《論語》有三種不同的版本,這是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后,《論語》來源于口頭傳授及在孔子住宅夾壁中得到的本子,分別是: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其中多出《問王》和《知道》兩篇,另外20篇的章句與《魯論語》基本相同;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文論語》21篇,也沒有《問王》和《知道》兩篇,但是把《堯曰篇》的“子張問”另分為一篇,篇次也和《齊論》《魯論》不一樣,文字不同的計四百多字。直到東漢末年,才由大學(xué)者鄭玄以《魯論語》為基礎(chǔ),參照《齊論語》《古文論語》,形成了流傳到今天的版本。

      古代沒有印刷術(shù),典籍的流傳全靠抄寫,自然免不了錯漏甚至以訛傳訛。古代書籍的寫作材料是竹簡,需要用牛皮繩去串接,所以有“韋編三絕”的典故。牛皮繩使用久了也會斷裂,稍不注意竹簡文字就會散亂?!抖Y記·樂記》與《史記·樂書》來源于同樣的版本,就因為竹簡文字的散亂而成為完全不同的模樣。[14]

      盡管《孟子》的佚文沒有《論語》多,但也不是沒有影響。尤其是近一二十年,先秦、秦漢時期的簡帛文獻不斷面世,給我們釋讀傳世典籍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李學(xué)勤先生就指出:1993年出土的郭店簡和1994年收購入藏的上博簡出現(xiàn)了大量的佚籍,“使人們不得不提出重寫有關(guān)學(xué)術(shù)思想歷史的要求。在20世紀長期流行,似乎早已成為定論的若干觀點,正在遭到動搖,甚至導(dǎo)致根本性的改變?!盵15] 這些文獻雖然涉及《孟子》一書的幾乎沒有,但是與《詩》《書》《禮》《易》《論語》有關(guān)的各種古本接連問世,它們與今本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讓今人尤其是學(xué)者們對流傳至今的古文獻資料以及佚失的、被懷疑過的文獻資料,都有了重新認識的需要。曾經(jīng)被普遍懷疑的《尚書·禹貢》就是因為遂公盨的出現(xiàn)而被證實為可靠的典籍。

      雖然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孟子》一書的竹簡,不過,也有一些材料,可供研讀《孟子》之用。例如,清華簡《厚父》第五簡“古天降下民惟曰其助上帝亂下民”,與《孟子·梁惠王下》引《書》“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相似。廖名春先生認為,此之“亂(治)下民”即彼之“寵之”,“寵”讀為“用”,訓(xùn)為“治”。故趙岐以“寵之”斷句,“四方”歸下讀正確;孫奭、朱熹“寵之四方”斷句不能成立。[16]這樣看來,《孟子》是有古本的;《孟子》是存在被后人誤讀甚至誤改的可能的;孟子也是有佚文的。這些都應(yīng)是客觀的事實。我們甚至可以斷言:與孟子有關(guān)的佚文,今后還可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既然如此,那么,對兩位1500多年前的學(xué)識淵博的中原學(xué)者皇甫謐、裴骃所遺存的“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這條文獻資料,在沒有證據(jù)證明是他們編造之前,怎么可以輕易否定呢!

      注釋:

      [1]周書燦:《由“禹興西羌”說論及大禹傳說的發(fā)生與重構(gòu)》,載《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

      [2][10]李學(xué)勤:《禹生石紐說的歷史背景》,載《大禹及夏文化研究》,巴蜀書社1993年版;又載《走出疑古時代》,長春出版社2007年版。

      [3]周原孫:《“禹生石鈕”辨析》,載《中國大禹文化》2012年第12期。

      [4]楊伯峻:《孟子譯注》之《孟子詞典》,中華書局1981年版。

      [5]《史記·六國年表》之《集解》,中華書局1999年版。

      [6](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李紹先、吳進:《叔侄爭皇位:建文帝到哪里去了》,載《明宮疑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西施故里之爭再起波瀾:諸暨緊急致函蕭山指其造假》,載《光明日報》2017年2月25日。

      [9]《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影印本。

      [11](清)孫星衍:《孔子集語校補》,齊魯書社1998年版。

      [12]楊海文:《湯武放伐與王霸之辨——從〈荀子·議兵〉看孟荀思想的相似性》,載《哲學(xué)研究》2014年第10期。

      [13](宋)王蕘臣:《崇文總目》,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版。

      [14]劉立云、張放:《〈樂記〉和〈樂書〉的比較研究》,九州出版社2015年版。

      [15]李學(xué)勤:《李學(xué)勤講演錄》,長春出版社2012年版。

      [16]廖名春:《〈孟子〉與出土文獻兩則》,載《湖南大學(xué)學(xué)報》2018年第5期。

      作者:四川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員

      猜你喜歡
      皇甫謐孟子
      在暗處尊重人
      中外文摘(2020年16期)2020-11-12 14:00:31
      在暗處尊重人
      “針灸鼻祖”皇甫謐:開掛的勵志人生
      “一帶一路”視域下皇甫謐文化傳承發(fā)展策略探究
      磨刀不誤砍柴工
      與人交往不丟獨立精神
      大家健康(2014年3期)2014-06-18 03:03:13
      甘肅靈臺:皇甫謐文化產(chǎn)業(yè)放異彩
      中國西部(2013年16期)2013-02-12 09:31:08
      千阳县| 嘉荫县| 灵山县| 丰台区| 连平县| 清水县| 高雄县| 余干县| 武威市| 宕昌县| 黄龙县| 嘉鱼县| 长汀县| 五家渠市| 通辽市| 湘乡市| 巴楚县| 嘉峪关市| 杨浦区| 马龙县| 绥棱县| 革吉县| 河曲县| 波密县| 肥城市| 宝丰县| 东乌| 东安县| 上栗县| 临安市| 香港| 义乌市| 沈阳市| 新昌县| 丘北县| 万全县| 澄城县| 常德市| 唐山市| 桑植县|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