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秦
(1.威海市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所,山東 威海 264210;2.山東省紡織服裝產(chǎn)品質(zhì)量檢驗中心,山東 威海 264210)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纖維、紡織技術(shù)的進步,人們對服裝的要求已不僅局限于保暖御寒,而是更加注重舒適性、美觀性和功能性。為了追求服裝面料的舒適性,研究人員不斷探索纖維的改良方法并致力于研究新型纖維[1]。Microfine纖維是一種細度為0.5 dtex的新型超細粘膠纖維,其織物具有吸濕透氣、輕薄柔軟的特點,但目前還未正式進入中國紡織品市場。本文通過將Microfine纖維與棉混紡,探究了Microfine新型超細粘膠纖維紡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工藝改進措施。
實驗所采用的Microfine纖維與棉纖維的規(guī)格如表1所示。
表1 Microfine纖維與棉纖維規(guī)格
Microfine纖維/棉纖維混紡紗的混紡比分別為10/90,20/80,30/70,40/60,四種比例紗線的細度均為9.75 tex,捻系數(shù)均為385。
Microfine纖維與棉纖維在纖維細度和強度上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本文采用條混的混紡方法,根據(jù)不同的定量和并條根數(shù)來紡制不同比例的Microfine/棉纖維混紡紗。
Microfine超細纖維→1002D型抓棉機→OHARA型混棉機→FA046A型成卷機→FA231A型梳棉機→CHERRY HARA DX—500型并條機(預并)→Microfine纖維條子。
Microfine纖維條子/棉纖維生條→FA306A型并條機(頭并)→CHERRY HARA DX—500型并條機(二并)→TD8—600型并條機(三并)→TJFA458A型粗紗機→FA506型細紗機→21C—S自動絡(luò)筒機。
開清棉工序的主要工作是對Microfine纖維進行開松、除雜。開松是將大塊的纖維塊松解成纖維束,并減少單位體積Microfine纖維的重量。除雜是清除Microfine纖維中大部分的疵點和雜質(zhì),使原料變得比較干凈。然后將Microfine纖維通過成卷機制成均勻的卷子,為接下來的工序做好準備。其中,卷子的克重為380 g/m,卷重為12.68 kg。
梳棉工序?qū)⒊醪介_松的纖維束分解成單纖維,將纖維間的橫向聯(lián)系基本解除,并逐步建立纖維首尾相接的縱向聯(lián)系。梳棉時應注意均勻梳理和減少對纖維的損傷。Microfine纖維細度很細,單纖維強度低,因此為了削弱對Microfine纖維的損傷,要適當放大梳理隔距、降低刺輥速度,同時為了確保纖維能夠順利轉(zhuǎn)移、防止纖維纏繞堵塞梳理區(qū)域,需要增大錫林與刺輥的線速比,降低落棉隔距。梳棉工序的具體參數(shù)見表2。
表2 梳棉工藝參數(shù)
預并條工序使條子中的纖維進一步伸直平行,并且Microfine纖維和棉纖維的混合更加均勻。為了達到設(shè)計的混紡比,將梳棉工序輸出的條子定量從19 g/5 m改為20.5 g/5 m(用于混紡比為20/80,30/70,40/60)和13.5 g/5 m(用于混紡比為10/90)。預并條工序的工藝參數(shù)如表3所示。
表3 預并條工藝參數(shù)
并條可以將若干根條子并和,隨機疊合不同條子的粗細段,從而改善條子中長片段的均勻度。同時,利用羅拉牽伸將條子拉細,條子中纖維的分離度和伸直平行度得到改善[2]。另外,利用反復并和的方式使條子中不同性狀的纖維得到充分混合。
本實驗為了能夠?qū)崿F(xiàn)兩種纖維充分混合、伸直的目的,采用三道并合。在一并將Microfine纖維和棉纖維進行混合,混紡比10/90是6根20.5 g/5 m的棉條和1根13.5 g/5 m的Microfine纖維條子并和;混紡比20/80是4根20.5 g/5 m的棉條和1根20.5 g/5 m的Microfine纖維條子并和;混紡比30/70是5根20.5 g/5 m的棉條和2根20.5 g/5 m的Microfine纖維條子并和;混紡比40/60是3根20.5 g/5 m的棉條和2根20.5 g/5 m的Microfine纖維條子并和。一并條子的定量都是20 g/5 m,工藝參數(shù)如表4所示。
表4 一并工藝參數(shù)
注:C—棉條;M-Microfine纖維條。
二并和三并是將Microfine纖維和棉纖維充分混合,四種比例的條子均采用相同的定量和牽伸倍數(shù),二并的定量為19.5 g/5 m,總牽伸倍數(shù)為6.15;三并的定量為19 g/5 m,總牽伸倍數(shù)為6.07。最后,有規(guī)律地將均勻的纖維條卷繞起來,為下道工序做準備。二并、三并的工藝參數(shù)見表5。
表5 二并、三并工藝參數(shù)
粗紗工序的工作主要為:一是將熟條抽長拉細并改善纖維的分離度和平行伸直度,從而適應細紗機的牽伸;二是為了使條子能夠承受粗紗卷繞和細紗機退繞時的張力,需要給條子加上合適的捻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強力;三是為了適應細紗機的喂入,將粗紗卷繞成規(guī)定形狀和大小的卷裝。
本實驗粗紗工序采用“大隔距,小后區(qū)牽伸”的原則,Microfine纖維很細,其抱合力比普通粘膠低,必須適當增大粗紗捻系數(shù)。但是,捻系數(shù)過大容易導致細紗牽伸不開,捻系數(shù)過小容易造成粗紗伸長。綜合考慮,本實驗捻系數(shù)選擇70。粗紗工序的工藝參數(shù)如表6所示。
表6 粗紗工藝參數(shù)
細紗工序主要是將粗紗加工成符合質(zhì)量標準的且具有一定捻度和線密度的細紗。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將粗紗均勻地抽長拉細到規(guī)定的線密度;二是給條子加上合適的捻度,使成紗具有合適的強度、彈性和光澤等;三是按要求卷繞成形,以便于后序的加工[3]。
本實驗為了減少Microfine纖維黏纏羅拉,增加纖維之間的抱合力,并且減少各種不勻,提高牽伸效率,采用1.254倍較小的后區(qū)牽伸,總牽伸倍數(shù)為47.58,并最終使成紗的捻系數(shù)為385。細紗工序的工藝參數(shù)如表7所示。
表7 細紗工藝參數(shù)
為了織物加工的需要,必須將容量較小、不適用于高速退繞的管紗在絡(luò)筒機上繞成容量大且適用于高速退繞的筒紗。經(jīng)過絡(luò)筒后,混紡紗的表面結(jié)構(gòu)將發(fā)生變化。為了減少對混紡紗條干變異系數(shù)、紗疵及毛羽的不利影響,降低斷頭次數(shù),絡(luò)筒工序采用電容式電子清紗器,車速為1200 m/min,張力偏小。
Microfine纖維含雜質(zhì)較少且強力較低,纖維整齊度好,為了減少對纖維的損傷,應適當降低刺輥速度,同時為了加強對纖維的梳理,應適當減少錫林蓋板之間的隔距。Microfine纖維條子抱合力較差,在并條工序中采用三道并合來增加抱合力,同時也增強了兩種纖維的混合均勻度和伸直平行度。
粗紗工序中捻系數(shù)過低,混紡紗的抱合力比較差,易產(chǎn)生斷頭,而過高的捻系數(shù)則會產(chǎn)生牽伸不開,造成紗線質(zhì)量下降。因此,粗紗時選擇適當?shù)哪硐禂?shù)很重要。細紗中偶爾也會出現(xiàn)斷頭,采用適宜的捻系數(shù)并選擇偏輕鋼絲圈可以避免斷頭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