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振華
前不久,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三農(nóng)”工作擘畫藍圖。這份文件首次出現(xiàn)“天價彩禮”四個字,引發(fā)社會的廣泛關注?!皩閱事暋⑻靸r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yǎng)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既說明中央對農(nóng)村移風易俗的重視,也體現(xiàn)了凈化社會風氣的共識。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自古以來,“禮尚往來”都是人們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按理來說,人逢喜事,邀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無可厚非。但近年來,這樣的風俗卻漸漸變了味。調(diào)查顯示,部分地區(qū)的彩禮價位不斷走高,“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的現(xiàn)象,在不少鄉(xiāng)村地區(qū)普遍存在?!疤靸r彩禮”看似自愿,實則無奈,背后折射出鄉(xiāng)村治理面臨的一些困境。
這些不僅在鄉(xiāng)村地區(qū)存在,在各大城市社區(qū)居民中也同樣存在。人情消費越來越高,正常的人情往來逐漸異化成畸形的人際關系,甚至滋生錢權(quán)交易的腐敗行為,成為一種社會公害,走入“人情怪圈”、漸成“人情債”。是什么原因致使正常的人情交往變了味?筆者認為,一方面,盲目攀比、跟風。“面子”問題大過天,別人給了多少,自己就不能少給,相互之間禮金往來的多少,變成了衡量兩家關系的砝碼;另一方面,喜事成了“錢事”。今天我送了人情,明天也要想辦法辦個事把錢撈回來,于是巧立名目,索回“人情債”,一來二去、你來我往,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將人情消費推波助瀾。對一些普通家庭來說,“人情債”甚至成了生活不可承受之重。
金錢,是人世間最基本的物質(zhì)符號;親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最基本情感。正常的親情關系離不開正當?shù)慕疱X關系的支持,但也不能“唯金錢是瞻”。中國古人早就說過:“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人情往來直接與金錢相掛鉤,不僅是人們應該擺脫的負擔,更是新時代需要根治的惡俗。只有除陋習、樹新風,才能回歸“人情”本真。
風俗者,天下之大事。良好的地方風俗是一種強大的正能量,能夠滋潤人心,涵養(yǎng)靈魂。合情合理的人情交往,是維系“熟人社會”鄉(xiāng)風民俗的“潤滑劑”。但就目前種種不良情況來看,確實需要在傳統(tǒng)禮俗與陳規(guī)陋習之間劃出一根紅線,讓社會既有濃濃的人情味,又不至于背上“人情債”。
為此,一方面要通過“硬法”禁止黨員干部的陳規(guī)陋習。約束黨員干部大擺宴席、大收賀禮、大吃大喝,以良好的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另一方面要通過“軟法”引導廣大群眾抵制陳規(guī)陋習。倡導“抵制人情風,開創(chuàng)新風尚”,通過成立相關民間理事會等形式,推行婚事新辦、大事簡辦、小事不辦。身處基層的黨員干部,還應該以身作則科學引導當?shù)厝罕娨骑L易俗,如此,則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良性的社會氛圍能早日形成。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桃源鎮(zhèn)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