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基礎(chǔ),探索將繪本資源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可能性,探討了繪本課的實際操作方法。
〔關(guān)鍵詞〕繪本閱讀;心理課程;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2-0022-02
一、緣起
2014年,我接手了我校(浙江省溫州市繡山中學)國際部的心育工作。這群學生,因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居住國外,大多為留守兒童,接受的家庭教育大多是單親教育、隔代教育或寄養(yǎng)教育。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敏銳地觀察到,他們的認知能力較市區(qū)學生低一些,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比父母在身邊的學生差一些,原因在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期缺乏有力的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說:“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1]”對于這群特殊的學生,情感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于是我將心育目標定位為: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品質(zhì),發(fā)展他們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
二、繪本課初實踐
(一)打造融洽的班集體——繪本《田鼠阿佛》
在班集體建設(shè)之初,如何增強班級的心理凝聚力,是新班級組建的首要大事。為了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我選擇了繪本《田鼠阿佛》。《田鼠阿佛》的主人公是一只與眾不同的小田鼠,在搬運各種糧食備冬的日子里,田鼠阿佛和其他四只忙碌的小田鼠顯得格格不入。他們在搬玉米的時候,他在收集陽光;他們在搬堅果的時候,他在收集顏色;他們在搬禾稈的時候,他在收集詞語。冬天漫長而寒冷,慢慢地,食物被吃光了,這時,阿佛拿出了他“采集”的那些東西……
在繪本討論階段,學生的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中被啟動后,我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和探究。在繪本《田鼠阿佛》的閱讀中,我和學生探討了以下幾個問題:
(1)厘清阿佛和其他四只田鼠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占有式還是生存式。
(2)關(guān)于集體建設(shè):你更愿意成為阿佛還是另外四只小田鼠?
(3)關(guān)于同伴交往:面對同伴的不同,你會欣然接納還是心存抗拒?當你是阿佛,不被同伴接納時,你會怎么調(diào)整?
(4)關(guān)于合作與分享:冬日里食物不足,你是否會分享給食物給未參加勞動的阿佛呢?
四個問題皆從繪本而來,處處體現(xiàn)的是班集體建設(shè)、同伴交往等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因為借助的是繪本里的角色,學生不會指名道姓地去指責他人,在討論過程中沒有心理壓力,通過思考、爭論,反思自身,進行自我教育,并由己推人,學會接納生活中的同伴。
閱讀、分享繪本后,我讓學生將自己在繪本課上的所思所想,用文字進行再次整理和記錄,進行情感再認。一個學生寫道:“人生要有一定的精神生活。每個人都應(yīng)該和阿佛一樣,即使在冬天時顯得懶惰,讓伙伴對它有點不滿,但冬天到時能讓所有人都感到溫暖。這才是一個美好、可愛的人該做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是阿佛。”
(二)建立積極的自我認識——繪本《你很特別》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認識觀,提升自信,我選取了繪本《你很特別》。《你很特別》描繪了微美克村里的一群微美克人的生活,他們每天做著同樣的事:為別人貼上金星貼紙或是灰點貼紙。漂亮的木頭人會被貼星星,有才能的也會被貼星星??墒?,那些什么都不會做的或是褪了色的,就會被貼上丑丑的灰點貼紙。主人公胖哥就是一個不管做什么都會被貼灰點點的人。最后,微美克人的創(chuàng)造者木匠伊萊幫助胖哥認識到他自己有多么特別。伊萊對胖哥說:“你很特別,不需要任何條件?!?/p>
圍繞繪本,我提煉了三個主題讓學生去討論,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厘清自我認識上的誤區(qū),學會正確看待他人評價,尋找自身的積極資源。
1.圍繞繪本討論
(1)什么樣的人可以被貼金星星,什么樣的人會被貼灰點點?
(2)胖哥為什么被貼滿灰點點?他真的很不好嗎?
(3)長此以往,胖哥的感受如何?
2.討論社會評價機制
(4)如果微美克村的規(guī)則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你喜歡這個規(guī)則嗎?
3.討論自身價值
(5)圍繞自身討論:你是否也像微美克人般追逐過金星星?
(6)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露西亞身上貼不住貼紙?
(7)教師點撥:不管金星星還是灰點點,在露西亞身上都貼不住。這意味著什么?因為她不靠別人來認識自己,不需要用外在表現(xiàn)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本繪本的特別之處就在于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不需要任何標簽,每個人都是最特別的、唯一的自己。通過探討,學生認識到:(1)不要停留在別人的評價里,要認識自我的寶貴價值。(2)人的價值首先在于你如何看待你自己,而非別人如何看你。唯有了解、喜愛自己,才能建立真正的自愛、自信。
繪本課結(jié)束后, 學生們受到很大的心靈觸動, 一名學生這樣寫道:“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就看你如何理解自己的意義,如何去選擇自己的意義。每個人的道路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在這個世上,也許現(xiàn)在你還不知道你的意義,但是將來的某一天,你一定會明白?!?/p>
(三)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繪本《安的種子》
有一段時間,我們班學生在學習心態(tài)上特別焦慮、浮躁。一方面,學生急于提高成績,一味地求多、求快;另一方面,當現(xiàn)實和期望產(chǎn)生矛盾的時候,又容易產(chǎn)生自我否定的心態(tài)。面對這種狀況,我想到了繪本《安的種子》。這本繪本講述的是老和尚把三顆“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分送給三個小和尚,本在寒風中把種子種在雪地里,結(jié)果種子死了;靜把種子種在好盆好土里,珍藏在屋中,因為違反自然規(guī)律,種子也死了;安不慌不忙,直到春天來了,才把種子種在池塘的一角。
圍繞繪本,我們探討了以下問題:故事中的三個主人公面對同一件事呈現(xiàn)出不同的心態(tài),得到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由故事推及己身,這三個人可以是我們每個人,面對想要的成功時表現(xiàn)出不同的處事方式與心態(tài)。三人之中,安的心態(tài)是最好的,但是否有好心態(tài)就能成功呢?想要獲得成功還需哪些特質(zhì)?在品讀繪本的過程中,像剝洋蔥一樣,我將故事一層層剝開,將思考的深度一層層推進。
課后有學生寫道:“本、靜、安是三種不同類型的人。大部分同學想成為安,生活中卻是本。我想成為種出種子的本,而生活中卻是種不出種子的本。想象中的自己往往和生活中的自己有一定差別。人人都希望成為安,成為安要有充足的準備,然后才能取得成功。生活中的我卻只追求速度、結(jié)果,不懂等待。成功并不輕松,先要夯實基礎(chǔ)?!?/p>
質(zhì)樸的語言道出了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急于求成,向往成功,卻疏于準備。繪本的閱讀,能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反思自己,汲取成長的力量。
三、繪本課的意義
盧梭說:“孩子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愚蠢?!币槐竞玫睦L本,本身就是藝術(shù),給人以視覺上和文學上的享受,能激發(fā)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同時還蘊含著深刻的主題和內(nèi)涵。解讀和討論繪本,能促進學生自由思考,提高他們的思辨和感悟能力。心理教師要做的工作是喚醒、激勵,把學生內(nèi)在的積極力量激發(fā)出來,而繪本恰恰是一個好載體。將繪本故事引入心理課堂,避免了枯燥的說教,提升了心理課的實效。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繡山中學,溫州,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