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航
殷墟作為晚商都邑遺址,所展示的高度發(fā)達的物質文明和創(chuàng)造文明成果的技術手段都是獨有的。僅前15次發(fā)掘就持續(xù)了10年,規(guī)模宏大,收獲豐富,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甲骨文24918片,青銅器、陶器、玉石器、牙器、角、骨器和蚌器等數(shù)以萬計。甲骨文不僅提供了中國古老漢字獨立起源的證據(jù),還提供了中國古代獨立的文字造字法則。這種文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其后發(fā)掘不計其數(shù),最典型的是青銅器鑄造技術,正是這種技術,鑄造了包括重達832. 84千克的巨型司母戊鼎在內的大量青銅器。另外殷墟的玉器也是瑰麗的瑰寶,如新疆和田玉、透閃石軟玉、南陽玉以及河南宓玉,等等。這些文物無不顯示著商朝時期璀璨的文明。
殷墟文化中的青銅器、玉器、骨器等文化藝術品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這些藝術品做工精美,超凡脫俗,強調人格修養(yǎng)和人文關懷,注重藝術對社會的教化作用??梢钥闯?,中國古代藝術家有著極強的經典意識,倡導藝術的高雅與脫俗,這正是當代的藝術工作者應該追求的理想。
國家的文化價值是通過顯示其民族性來體現(xiàn)的。藝術創(chuàng)作最能表現(xiàn)一個民族的性格、精神和文化特征。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西方現(xiàn)代主義及后現(xiàn)代主義對中國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少的影響。其中有些怪異內容,也在侵蝕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思維以及情感語匯表達方式,使藝術工作者處于被文化殖民的危險境地。因此我們應從中華民族古老民俗的審美語匯中,發(fā)掘出可被轉換成具有現(xiàn)代意識又與民族情結并行的美育形式,打造擁有民族審美特性的文化構建系統(tǒng),捍衛(wèi)本土文化。殷墟文化以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不可或缺、輝煌壯美、璀璨絢麗的一頁,成為人類文明進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殷墟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將有助于藝術工作者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從而追求藝術的民族性。
殷墟文化反映和折射的是中國勞動人民最普通、最樸素的美學觀念和藝術追尋,是勞動者個性特點、真情實感、生存狀態(tài)、理想追求最本源的流露和表達。殷墟文化與當時的民族民俗生活相依相成,建構著獨立的、自足的民間民俗文化體系,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內涵,它完善的意象對應程式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美學的精髓。殷墟文化中的藝術品單純、質樸的表現(xiàn)形式和淳厚唯美的意趣形態(tài),不但是藝術工作者研究、探討、學習、借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對提升與拓展藝術工作者審美視野,確立和完善正確的審美意識,豐富和促進今天的藝術創(chuàng)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