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生活是一條悠長的大河,我們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個小小的分支,但各自又懷揣著夢想,不斷向前,希望有一天在大海里自豪地相遇,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河流離不開大地,就像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人終究是社會人。在社會中生活,我們就是要學會適應社會。適應社會,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自我。社會之于個人,著實太強大,我們不可能完全改變社會,讓社會按我們的意愿走。但是,適應社會并不意味著左右逢源,在生活中戴上虛偽的面具,對有權有勢的人阿諛奉承,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如果這樣,我們最終會失掉自己的本心,從此彷徨,直至迷失。
社會不會總是風平浪靜,讓我們永遠一帆風順。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永遠沿著直線走下去。人生中的許多挫折,也許會一時阻擋我們前進的方向。比如你很熱愛繪畫,但通過多次的學習和練習過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這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適時改變自己的航向,而不是一意孤行,不撞南墻不回頭,也許學習音樂就不錯。航行時,確實需要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但始終堅守不等于頑固堅守。當發(fā)現(xiàn)這條路不適合自己時,就要做出改變。不正確的堅守,就是頑固,最終的下場就是撞上南墻,變成一灘死水,直至風干。
大地曲曲折折,左拐右繞。在大地上行走,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地順應它,但前提是心中要有確定的目標,記得當初我們何以出發(fā),如此才不會迷失。既是河流,就要始終向東流去?!扒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即使前方有高山阻擋,只要心中有對遠方、對夢想的向往,無論多么大的困難都可以戰(zhàn)勝。這個世界上沒有無法越過的高山,只要心中有夢,又足夠堅定,全世界都會來幫你。那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前方就是新航道,只要順著這條道路向東流,霧、雨、雷、電是擋不住你的。在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前,萬萬做不得的便是心生懼怕,覺得自己永遠也無法到達想要到達的遠方。
其實,絕望和希望都是人生中的精彩瞬間,關鍵是你看問題的角度,強者會化絕望為希望,弱者會把希望看成絕望。人生的順與逆,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而已。尼克·胡哲,他出生時便沒了四肢,像一尊殘破的泥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可是最終,這個曾被預言“永遠得不到愛”的人,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勵志演說家,擁抱著世界的愛與陽光。由此可見,有時改變一下人生航向,我們會贏來不一樣的燦爛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條小小的河,無法改變河流的大航向,卻也能偶爾改變一下策略,既是讓自己少受傷害,也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出發(fā)。我們應該相信,只要堅守初心和夢想,即便道路再彎曲,也不會迷失,終將到達理想的彼岸。
老師點評:
本文思路清晰,結構井然。第一段,針對文題中的“航向”,把生活比作河流,把個人比作河流的分支,把“大海”比作人生的目標——入題精準。第二段,用“河流離不開大地,就像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人終究是社會人”一句承接第一段,寫人應適應社會——過渡自然。第三段,寫人在社會中總會遇到不順,這時就應做出改變,這就叫“改變一下航向”。第四段,寫人應“不忘初心,東流大?!?,這就是文題中“不妨”的真切內(nèi)涵——權宜之計。第五段,辯證分析人生的順與逆。第六段,文末重申觀點,直扣讀者之心。縱觀全文,文章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步步推進,是一篇議論文佳作。
(指導老師:陳玉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