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
浪,拍打著江的兩岸。長江一如既往地展現(xiàn)它壯闊的美麗。但這份美麗在今年深秋的寒意中透著刺骨的冰冷。就在不久前,這條美麗的大江,吞噬了15條鮮活的生命。
11月2日,官方視頻公布:一位乘客與司機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互毆后,車輛失控墜入七十米江中。畫面最后,是公交車沖出護欄時全車乘客驚恐、絕望的尖叫聲。
這一則新聞一被爆出便引發(fā)了熱議,人們的心頭縈繞著隱痛的悲傷,但悲劇,并沒有停止。在事故發(fā)生后,僅被報道的類似消息,便有近二十起。這意味著,這件事并不是個體的道德問題,而是社會上的一塊陰影。這塊從未被觸碰的陰影以聚攏式的霧煙彌漫在人們的心頭,待風消弭。
戾氣火苗燃霧煙
處在輿論中心的女乘客無疑是霧煙燃起的焰火。她因撤銷站點未及時下車而與司機“爭論”,情緒失控下的戾氣火苗在女乘客的心頭燃起,火焰升騰,理智的喪失讓她與司機“互毆”,致使公交車墜江。除了如此極端惡性的公交墜江事件,此類因無視公共規(guī)則而導致的戾氣火苗燃霧煙的情況并不少見。頻繁出現(xiàn)的因航班延誤大鬧機場,因坐過站下車被拒怒提整箱牛奶砸司機釀成險情……無不在敲擊著我們的痛覺神經(jīng):為什么那戾氣火焰總能點燃情緒的大火,終而留下一片難以消散的煙霧陰影?
干柴性烈促煙漫
如果說這位乘客是釀成事故的火,司機便是作為燃料的柴。如果司機能夠心平氣和與乘客解釋,倘若司機可靠邊停車的話,事故的煙便不會生成。作為一名在自己職位上的司機,其首要任務(wù)是以一個合格司機的身份保證乘客的安全,而不僅僅是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和乘客爭執(zhí)。司機的憤怒無疑是一把干柴,助燃了現(xiàn)場的情緒大火,陰影未能消散卻以烏煙壓城的姿態(tài)更添沉痛。
無風煙朧待風弭
其余的乘客也不是無辜的,他們的沉默,也促成了他們的沉沒。面對發(fā)生在自己面前的事故,沒有人擔心全車人的安危,沒有人站出來制止,他們冷眼旁觀,不管不顧。這讓我想起海明威的話:“所有人其實就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為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那些沉默的大多數(shù)安靜地坐視不管,無人制止、無風卷浪。而沒有風浪的興起,煙霧聚攏得更深沉。
戾氣的火苗,干柴的烈焰,無風的天氣,這必然會引發(fā)彌漫滿城的煙霧,這股煙霧飄蕩云間,縈繞人們內(nèi)心,成為一片隱痛的陰影。大霧蕩天,風城煙雨……
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法,只要三樣條件缺少一樣,悲劇便不會發(fā)生。我們不應(yīng)做木柴,做事要考慮后果;我們不應(yīng)做火,遇事要冷靜。我們應(yīng)做風,吹散這一股煙霧,每個人都有責任。
煙霧朦朧,何處有風?待風消弭!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文章將標題改為“霧煙朦朧,待風消弭”,題目暗指這場人為禍端形成的霧煙彌漫在人們的心頭形成一片陰影,待風消除。而這風便是不再沉默的姿態(tài),不再無視的眼光,希望以此呼吁人們關(guān)注公交的安全,喚醒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以三個小標題的形式凸顯文章的分論點,同時以更為明晰的字眼體現(xiàn)文章主旨。
(點評老師:黃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