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色的谷子

      2019-05-08 03:59武俊祥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牛欄谷子同學

      1

      在綿延起伏的陜北高原上,每逢盛夏季節(jié),陽坡坡上到處都是一片又一片的糜谷地。遠遠望去,山巒完全被陽光的烈焰所籠罩,呈現(xiàn)出一派灰綠綠的景象。

      吳羽的父母正頂著中午的紅太陽,彎腰弓背地爬行著,給谷子地鏟鋤最后一遍雜草。他倆都戴著灰白色的舊草帽,每個人的肩頭上還披搭著一條因為擦拭汗水而黑白相間的羊肚子毛巾。吳羽的父親吳浩又不準備回家歇晌午了,就連他的妻子白翠翠也沒有絲毫想要回家歇晌午的跡象。這對年輕的夫婦為什么這樣癡迷于自家的自留地呢?全村每一戶人家的男女主人都是這樣操勞過來的!誰都不例外。

      這幾天,山地上所有莊稼的葉子都被太陽曬得擰成了麻花狀,灰塌塌地耷拉著腦袋,一副懨懨欲睡的樣子。

      吳羽從涼爽的土窯洞里走出來,鎖住了兩扇花格紋飾的實木門,把一掛半拃長的鐵片鑰匙拴在橘紅色的高麗紙褲腰帶上。他彎下腰小心翼翼地提起門道外邊的一個黑釉陶瓷小罐,小罐的脖沿兒上拴了一圈細麻繩,相當緊實。罐里盛著剛做好的豇豆小米稀飯。吳羽準備在返回牛欄川中學的路上,順便把這一罐親手熬煮好稀飯送到地里頭。

      牛欄川中學又快放暑假了。吳羽是去年這個時候從牛欄川中心小學考進牛欄川初級中學的。中心小學和初級中學就隔了一道坡,上下距離還不到500米。中心小學在西坡的半洼上,校門外是一條黃土大路,路畔下面就是初級中學的校園。校園坐北朝南,下面一排大石窯的腦畔就是上面一排大石窯的院子,大院東邊被教師灶和學生灶的大伙房給堵死了,西邊靠崖修了一堵石墻,石墻與石窯之間的兩米狹窄空間有一道石頭砌成的樓梯,連通了上院和下院。上院住著老師,下院住著學生。下院的正南面是一排拱頂式的磚瓦房,恰好把學校的院東和院西給封閉了起來,那是學生們上課的教室。

      開學第一天,初一新生都領到了新課本。初中比小學多開設了英語、代數(shù)、幾何、歷史和地理幾門課程,代課老師也一下子就比上小學時多出來好幾位,而且一門課由一個老師來教。初一一班的語文課是由班主任段和平老師來教的。

      段老師之所以能成為牛欄川初級中學的民辦代課老師,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段老師的多篇散文和短篇小說經(jīng)常在省人民廣播電臺上播送,時不時還能獲一個大獎,就引起了省里和市里的重視。

      每到下午六點鐘,學校大門口那根高高的水泥電線桿上,一個灰白色的鋁制高音大喇叭里就會準時響起省人民廣播電臺女播音員那深情而甜美的普通話朗誦。廣播上,時不時也有段和平老師的文章被播出。每當這個時候,同學們都端著綠皮搪瓷缽子,忘記了吃晚飯,立在學校的大院里,豎起耳朵安靜地聽那甜美而深情的播送。

      每一個同學的臉上都掛著一種無上的光榮,因為他們有一個令人羨慕和崇拜的會寫文章的語文老師!

      那年初秋,差1分沒被省城師范大學錄取的高中畢業(yè)生段和平,回到他的老家段家莊和他母親一起種地去了。

      麟州縣一中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段和平高三時的班主任老師武文麗專程騎著自行車來到了縣城郊區(qū)的段家莊村。她要勸說自己的得意門生再復讀一年,她知道段和平一定能考上省城的師范大學。無奈,段和平鐵了心要回農(nóng)村幫助母親種地,武文麗只好返回縣教育局,向當局長的老同學舉薦段和平到牛欄川初級中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

      牛欄川初級中學在全鄉(xiāng)二萬多人的眼里,那是改變農(nóng)家子弟命運的一座“煉丹爐”。一茬又一茬從農(nóng)村來的小小少年,在這里經(jīng)過三年嚴格的學習教育,只要通過了預選考試,就能獲得參加中考的資格。也就有機會考進地區(qū)的師范學校、農(nóng)業(yè)學校和林業(yè)學校,畢業(yè)后就會被縣人事局的一紙紅頭文件分配到縣、鄉(xiāng)兩級的政府部門、公辦學校去工作,成為一名吃公家飯的正式干部。

      基于這種原因,當時有不少農(nóng)家子弟經(jīng)常廢寢忘食,用當?shù)剞r(nóng)民的話說,上了初中的娃娃們就像是一群“兔鼠子”( 圖書子的諧音)!逮著一份好的復習資料總要反反復復地背誦、不厭其煩地練習,直到把資料上的內(nèi)容爛熟于心!

      一旦中專畢業(yè),這些還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就已經(jīng)確定了他們?nèi)松念^等大事,這往往也是決定他們一生幸福的工作大事??!

      2

      吳家溝村的廟墕坡上,吳羽幾乎是爬上了長滿谷子的地畔。這是1982年吳家溝村實行了土地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后,村大隊分給吳浩家的一塊兒自留地,也是最能長莊稼的一塊兒好耕地。

      吳浩抽下毛巾擦了一把滿,滿臉的汗水,一張“包公臉”上露出來雪白的一口牙齒——他笑了。他摘下那頂灰黃色的舊草帽,在胸前忽閃了幾下,對著同樣疲憊的妻子說:“兵兒他媽,娃娃送飯來了,快放下鋤頭吃飯走吧。”

      白翠翠把發(fā)光發(fā)亮的鋤頭放在了干巴巴的谷子中間,臉上露出來一絲苦澀而無奈的笑容。她以手擋住了眉頭,望向天空,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吳羽他爸說:“這老天爺,一股勁兒地曬,什么時候才能給咱下一點兒雨水呀?”

      “是呀,再不下雨,咱的谷子苗就白抽穗了?!?/p>

      被太陽長時間地暴曬,吳浩的臉上、胳膊上和挽起褲管的小腿上,露出來又紅又黑的紅棕色。只有穿著“二股筋”背心的上半身,肩膀頭上偶爾才會露出遮擋住的兩道雪白的肌膚來。

      白翠翠穿著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衫,齊耳的短發(fā)下露出一張和吳浩同樣是紅棕色的臉龐。在微笑時,干裂的嘴唇間才會露出上下兩排齊格整整、白格生生的漂亮牙齒。

      吳羽緊挨在母親的身邊坐下來,把飯罐遞給了母親。吳浩從一個發(fā)黃的舊干糧袋里掏出一個半干半濕的玉米面窩窩頭,掰成了兩瓣,一半遞給了妻子白翠翠,一半拿在了自己的手里。他們吃一口窩窩頭,喝一口豇豆小米稀飯,順便夾一筷子沙蓋泡菜,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食物。

      看著父親和母親吃飯的樣子,勾起了吳羽肚子里的饞蟲來。他迅速從土地上站起來,對著父母說:“爸、媽,你們慢慢吃吧,我要到學校里念書去了。”

      吳浩放下了手中剩下的半碗豇豆小米稀飯,另一只手里還捏著一小塊兒窩窩頭,站起身來問兒子,買練習本、鋼筆和墨水的錢都帶上了吧?

      白翠翠也站起身來,叫兒子路上要小心一點。心想,這孩子咋就不能等到陰涼下來再去學校呢?不由得脫口喊道:“兵兒,到了學校要多吃飯,可不敢嫌飯菜不好吃,現(xiàn)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衣服臟了下周拿回家里來,媽給你洗!”

      吳羽跳下了谷子地畔,回應了母親一聲:“媽,我知道了!”

      已經(jīng)走遠了,吳羽聽不清還在呼喊著什么,他只顧急著趕回學校去。

      步行了十五里山路,吳羽汗流浹背地來到牛欄川初級中學的大門口,迎面正好碰見同班同學廣兵和林平。他們每人手里都拿著一本英語課本,準備到學校背后的白楊樹林里去背單詞。

      廣兵和林平看到走進學校大門里來的吳羽,林平歡喜地問:“吳羽,你也這么早就回來了?快回去拿書吧,咱們一起到樹林里背書去?!?/p>

      樹林里的氣溫相對于黃土山路上來說要涼快一些,濃密的林蔭遮擋了夏日午后的陽光。

      吳羽飛快地跑向教室對面的那一排大石窯,推開門,看見俱兵正在宿舍的炕沿前跪著,用一塊舊抹布擦拭他那沒有上過油漆的白茬子小木柜。吳羽很友好地跟他打了一聲招呼:“俱兵,你也回來了?”

      放下掛包后,吳羽飛快地跑向大門外,他要到白楊樹林里背英語去。

      上晚自習前,俱兵、廣兵、振兵、林平、振榮和吳羽等同一個宿舍里的十二名同學都齊聚在窯洞的大炕上。他們從清一色的白茬子小木柜里拿出來各種吃食,一一展示給大家看。有拿炒黃豆、炒玉米花的,也有拿油炸麻花的,還有用鋁合金飯盒裝來了豬肉熬酸菜的,極個別家里條件好的同學用油布紙包一兜油炸雞蛋泡泡的。同學們多數(shù)都帶著一罐頭瓶豬油煎辣子。

      宿舍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不管是誰拿來的豬油煎辣子,大家都存放在小組長俱兵那里。每天午飯和晚飯時每個人都往碗里挖一小勺,拌著沒有溜皮的土豆糊糊吃。等一瓶吃完了,再開始吃下一瓶。這樣輪流著吃就不會產(chǎn)生浪費。對于那個年代的孩子們來說,能把豬油煎辣子放進滾燙的土豆糊糊里拌著黃米撈飯吃,那味道簡直是香噴噴的啊!

      在學生大灶上,同學們吃的米都是用糜子脫殼后碾成的黃米,由學生家長送到學校的糧庫里。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家境狀況不一樣,交到學校里來的黃米有的新、有的舊,米倉里就會滋生出米蟲來。做飯的大師傅嫌撿米蟲麻煩,直接就把黃米倒進鐵鍋里用冷水淘洗兩遍,而后再倒進沸水鍋里煮。撈出來的黃米飯堆在一個大笸籮里,米蟲子一個個鼓脹著白白胖胖的身條,趴在米飯堆上,確實有點兒瘆人。同學們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把飯菜吃進肚子里的,否則人人只有挨餓的份兒了。

      有幾個說話詼諧幽默的同學,端著飯碗站到伙房門前的大碳堆上調(diào)侃:“瞧一瞧、看一看,我們的飯菜里頓頓有肉吃??!”惹得滿院子的嘩然聲。

      3

      段和平老師一直住在一間初一一班教室隔壁的小房子里。上晚自習的時候,段老師會把宿舍兼辦公室的房門一鎖,來到教室,坐到講臺上備教案,或者看書、或者寫東西,反正誰也別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跑出教室門外去。同學們一個個只好乖乖地坐在教室里看書、學習。

      牛欄川中學的生源絕大部分都來自轄區(qū)鄉(xiāng)村的農(nóng)民家庭,絕大部分孩子讀起書還是很用功的。不管哪一個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能自覺地做到遲睡、早起,班主任老師也就跟著學生們早起晚睡,從始至終照看著他們。在牛欄川中學當老師,特別是當班主任老師,吃的苦、操的心要比城里學校的老師多很多。

      林平的哥哥林軍在考上市林業(yè)學校之前,常常比班里的其他同學做習題、背課文要多好幾遍。初三臨近中考的那段時間里,有一天晚上,同學們都已經(jīng)躺進被窩里睡覺去了,林軍還爬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做著模擬考試卷。林軍做著、做著就睡著了,結果一頭碰倒了墨水瓶做成的小煤油燈,把頭發(fā)燒掉了一小塊兒。

      段老師問林平,哥哥是不是有過這么一回事兒?林平說,哥哥第二天跑到學校的理發(fā)部,害羞地理了一個小平頭。

      同學們哈哈笑過之后,都陷入了沉思當中。

      那個年月,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才剛剛起步,經(jīng)濟、社會還很落后。國家還沒有更好的物質(zhì)基礎來保障每一個孩子,特別是不能保障每一個農(nóng)村孩子都能像城市里的孩子那樣,充分地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成長與學習環(huán)境?。?/p>

      每個月逢五的這一天是牛欄川的趕集日,從四面八方涌來的村民們趕著牛拉車、拉著驢垛子,多數(shù)是步行到集市上來,他們要進行各種各樣的農(nóng)產(chǎn)品交易。

      這一天,牛欄川中學的大門口、學生宿舍的門前,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念書娃娃的家長們趁著趕集辦事的機會,順便來到學校,看望一回各自的娃娃。從家里給娃娃們帶來幾塊玉米面窩窩頭,還有炒豆子之類的食物。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都處在長身體的時候,單憑學生灶上的那點定量的飯菜是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蹭蹭往高長的需要的。俗話說,半大孩子的飯量能賽過一頭耕地的老黃牛哩!

      俱兵的爸爸新調(diào)到一個鄉(xiāng)上去當鄉(xiāng)長,沒人在城里照應他了,二中也沒有學生宿舍樓,不得已,俱兵只能回到鄉(xiāng)下老家的牛欄川中學繼續(xù)讀他的初中。

      俱兵是家里的長子兒,從小就跟著爸爸在城里讀書,相比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要見多識廣一些。加之俱兵天生的一副開朗性格,個頭還比別的同齡孩子高出了半個腦袋,或許是城里生活好的緣故吧,優(yōu)勢特別明顯。

      俱兵轉到段和平老師帶班的初一一班后,很快就成了班里的“孩兒頭”。不過俱兵這孩子心地善良,從不欺負班里的任何一個同學,反而把班里的學習氛圍和團結關系都搞得十分融洽。這與段和平老師的教導是密不可分的。

      那一年,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正在播放電視連續(xù)劇《大俠霍元甲》。學校大門外的牛欄川鄉(xiāng)政府大院里,每到八點零五分,鏗鏘有力的《萬里長城永不倒》主題曲就會準時唱響。從書記、鄉(xiāng)長到農(nóng)民、學生,全都朝著同一個黃河牌電視機的屏幕上望去,等待著電視連續(xù)劇《大俠霍元甲》的開播。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積極的主題思想,點燃了整整一代人的愛國情懷。

      一天夜里九點多,段和平老師照舊到吳羽他們的宿舍里來查鋪,正好在窯洞的門口碰上了剛從鄉(xiāng)政府大院里看完電視回來的俱兵。俱兵還在嘴里哼唱著: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

      歌聲戛然而止了,月光下,段老師壓低了聲音對俱兵說:“鄉(xiāng)政府的王干事老對我說,你們學校的學生看完電視后不走大門,專挑離學校近的后墻上翻過去,太嚇人了,這樣很危險!”

      段老師問俱兵是不是帶頭翻墻了?俱兵理屈,便承認了自己翻過兩次墻的事實,然后耷拉著腦袋站著不動,等候段老師的批評。

      自那以后,包括俱兵在內(nèi)的所有班里的同學再也沒有人從鄉(xiāng)政府的后墻上翻越過。但是,電視連續(xù)劇《大俠霍元甲》卻被同學們一集不落看完了。

      一種習武健身、行俠仗義和熱愛祖國的風尚,在那一代青少年的心底扎下了堅固的根系。

      4

      話說節(jié)氣轉眼就要進入寒露,天氣漸漸開始變冷了。田地里的莊稼都像趕趟兒似得一片接著一片成熟了。糜子、谷子、玉米和高粱等主要農(nóng)作物,都呈現(xiàn)出金燦燦、紅彤彤的一大片又一大片,讓起伏不平的黃土高原變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照慣例,牛欄川中學每到這個時節(jié)都要給全校師生放假十天。讓他們回各自的家里去,幫忙收割成熟了的莊稼。

      段和平老師提前把俱兵、振兵、廣兵、林平、振榮和吳羽等六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叫到了他的辦公室,征詢他們愿不愿意秋假到他家去幫忙收割幾天谷子。等星期五下午放學回家后再和父母商量一下,再定。

      段老師知道這幾個學生平時幾乎在家里從不干一點兒農(nóng)活,他們的父母害怕干活耽誤了孩子的學習。農(nóng)民的子弟本來就土里生、土里長的,哪能不懂得干農(nóng)活哩!

      孩子們的家長大都是“斗大的字不識一升”的淳厚農(nóng)民,聽說老師要把他們的孩子帶回家去勞動鍛煉,主要是還能在割完谷子后回家給孩子補課哩,自然巴不得老師給孩子早早地“開偏灶”哩!

      那時候,社會上還沒有流行給學生“開偏灶”——補課這一現(xiàn)象。

      中秋節(jié)過后不久,牛欄川中學的大門臨時給鎖上了,只留下了大門一側的鐵皮小門。校園里一下子就變得幽靜、空曠起來。

      吳羽、俱兵和林平等六名同學在段和平老師的帶領下,有說有笑地鉆山溝、爬坡洼,徒步行走在通往段家莊的山路上。

      段老師的愛人在一所離家三十多公里遠的農(nóng)村小學教書,學校只有十來個小學生,不到寒、暑放假時間她是很少回家里來的,一個人帶著小女兒吃住在那里。

      段老師的雙胞胎弟弟段國慶大學畢業(yè)后,分在了母校麟州縣第一中學,帶著高三畢業(yè)班的學生們,很少有時間回家里來。

      家里的大小事務都由年邁的母親獨自來打理。

      俱兵悄悄地給幾個同學說,段老師的父親很多年前就在 “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犧牲了。

      來到段老師家的第二天一大早,段老師的母親就起來給大伙兒生火做早飯了。也許是走了幾十里山路的緣故,在這黎明前的黃金時分,孩子們都還沉浸在甜美的夢境里呢。

      老師的母親盡管年紀大了點兒,但她眼不花、耳不聾,一個人默默地添柴燒火,舀水和面,煮稀飯,蒸饅頭,所有動作都是輕手輕腳的,想讓娃娃們再多睡一會兒哩。

      日上三竿時分,段老師推開了窯門,用他平常講課時慣用的嗓門大聲喊道:“同學們,起床啦!哈哈,太陽都快照到屁股蛋子上啦!”

      六位少年睜開睡意朦朧的雙眼,一骨碌從暖融融的被窩里鉆出來,忙著尋找各自枕頭邊和炕腳底放置的衣褲,都爭先恐后地往身上穿衣裳。段老師笑呵呵地站在當腳地,說著不忙、不忙。

      孩子們穿上衣服后趕緊跳下炕沿,跑到院子里洗漱去了。

      大伙兒一起來到小院的一間南房里,圍坐在一張鐵架支起的圓桌前。早飯是兩盤沙蓋泡菜、一盆開花的白面饅頭,每個人的面前還擺放著不滿一搪瓷碗豇豆小米稀飯。段老師招呼同學們坐下來,并笑著對同學們說:“動筷子吃飯啊,都要吃飽嘍,今天可是要受苦去哩!”

      同學們紛紛拿起橫放在碗口上的筷子,夾饃,端起飯碗喝湯。

      吃飽了香噴噴的白面饅頭,喝足了甜滋滋的豇豆小米稀飯,師生七人加上老師的母親共計八人,每人手中都拿著一把長柄的彎月形割谷子鐮刀,肩上還背著一根套環(huán)背繩,從大門口魚貫而出,一起向村莊對面的山地進發(fā)——他們要割谷子去了。

      5

      山村的早晨天色是瓦藍瓦藍的,從半山腰上的煙洞口冒出來一股灰白色的炊煙,裊裊娜娜地升上了山頂,進而自由散漫地向山與山之間的空中漂浮開來。那種淡淡縷縷的柴火味道鉆進了人的鼻孔里,倍感親切與溫馨。

      下了一道慢坡,過了一條小渠,又爬上了一條僅供平板車通過的狹窄山路。大約繞彎了半個鐘頭,老、青、少三代人才一起來到了一片金燦燦的谷子地跟前。

      段老師站在谷子地的邊畔處,一手叉腰、一手指著那些低頭彎腰的金黃色谷穗兒,大發(fā)感慨:

      這是一個多么迷人的世界,同學們,等不及了吧?那就讓我們揮舞起手中的鐮刀來吧,去收獲這累累的碩果吧!

      老師的母親定定地站在地畔上,聽兒子給他的學生們演講,褶皺的臉上露出一抹樸實與歡欣的笑容。

      此刻,這位滿頭白發(fā),經(jīng)受過大自然風吹日曬的老人,遭受過生活多重重壓的婆婆覺得自己一生所付的全部苦難都是值得的!九泉之下為國捐軀的老伴兒——尸骨依然埋葬在朝鮮的無名地下。如果老伴兒地下有知,也該為有這樣優(yōu)秀的兩個兒子而驕傲的!

      大兒子為了幫助她操持家務、供養(yǎng)雙胞胎弟弟讀完大學而沒有繼續(xù)復讀高中,沒有考上大學,而是通過自學考試拿到了大專文憑,一次次地獲得了省里和市里的教學競賽獎,還在多家電臺和報紙上發(fā)表了文章。

      今年夏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老天爺一直在鬧干旱,谷子抽穗后差一點兒就全被曬死了。也是天可憐見,正當節(jié)骨眼上的那幾天,下了一場及時雨。不但保住了青苗,還使這大片的谷子地最終秋后喜獲豐收。

      整個秋季里,老太太的內(nèi)心就像喝了紅糖水那樣——甜的連嘴都合不攏了!

      她多么希望眼前這些稚氣還未脫的俊娃娃們都能夠快快地長大成人,考上中專、考上大學,吃上一碗公家的飯,就像她的兩個兒子那樣能夠掙錢孝敬他們那受苦受難的爹和娘啊!

      振兵把插在谷子地上的幾個“嚇雀雀”假人兒拔起來,堆放在地畔頭。其他同學早就躍躍欲試地想開鐮收割谷子了。

      段老師一番感慨過后,他把割谷子的動作要領和想到的注意事項給學生們講解了一遍,并且手把手地給他們一一做了示范。而后才高高地舉起鐮刀,用他那極富鼓動性的聲調(diào)宣布:開始收秋嘍!

      嚓、嚓、嚓嚓、嚓嚓,割斷谷子稈的聲響頓時此起彼伏,就像是一首簡潔明快的打擊樂,在這片金色的田野上敲打起來。

      每隔半個小時,段老師就會直起腰來提醒同學們一句,要悠著點勁兒,用鐮刀的彎尖部位割谷稈,那樣既干脆又省力——好割;大家一定要拿捏好部位,不必用力太大,小心割到腿腳上,注意安全。

      兩個時辰過后,師生們都割累了。段老師招呼一聲,大家都拿著鐮刀過來,坐在一起歇會兒。段老師打開保溫瓶的瓶塞,先給母親倒了一碗白開水,問母親餓不餓,要不要吃一個饅頭,而后才問孩子們餓不餓,同學們都說不餓、不餓。

      第二次休息的時候已經(jīng)是后半晌了,大家共同吃光了滿滿的一籃子饅頭,而且又喝了一保溫瓶開水。這一次休息,大家明顯地累了、困了,也餓了。

      當兩坰金燦燦的谷子全部被收割完時,太陽也漸漸地移到了西山的那一邊。

      同學們都忙著按段老師指定的地點往攏抱谷子,俱兵突然喊了一聲:野兔子!

      跟在俱兵身邊的振榮緊跟著追問了一句:在哪里?

      一只半大灰野兔正從地畔上一蹦一跳地向谷子地的中間跑過來了,聽到喊聲,它突然停下了跳躍的腳步,機警地支起后腿,兩只長耳朵高高地豎立著,隨著身體和頭顱的轉動一會兒擰到左邊,一會兒又扭到了右邊,變換著方位在打量這一片空曠的田地。

      天性好動的孩子們幾乎是同時放下了谷子捆,都貓著腰朝那只灰色脊背、白色肚皮的野兔子靠過去。

      段老師見狀,好生失笑,還是趕緊喊住了他的學生們。俱兵和振榮好像害了羞,紅著臉返回谷子捆邊,繼續(xù)把谷子捆抱到了谷垛邊。

      受到驚嚇的灰野兔滿活兒向著慢坡跑了。段老師召集大家重又坐了下來。他手執(zhí)保溫瓶,挨個兒給學生們往瓷碗里倒開水,讓累了一天的孩子們喝完最后一回水就準備回家。

      段老師的母親把剝掉皮的谷子稈兒用鐮刀刃割成了寸許長,又給每個孩子的水碗里放進去一小節(jié),然后才笑著示意他們端起碗來喝水。

      從前,農(nóng)民干完活兒回到家里,又累又渴,就急切地從水甕里舀起一瓢涼水來喝。為了防止急著喝水嗆傷呼吸道,老輩人就想出來一個自救的辦法,往水瓢里放上一小段隨身攜帶的干草節(jié)。喝一口水吹一下干草節(jié),這樣就可以很好地緩沖一下喝水的節(jié)奏。

      段老師的母親左右手各提著兩個空保溫瓶,在深秋的山路上步履蹣跚地回家準備晚飯去了。同學們一同望向了山道,那個佝僂的身軀在夕陽的映照下漸行漸遠了。

      6

      割完谷子的田地就像在人的腦袋上剃掉了一大塊頭發(fā),總覺得眼前的一片空白與整個大地的景象極不和諧。但是,裸露的大地上散發(fā)出陣陣馨香,是一股濃郁的接地氣的泥土味道。

      沒用多久,同學們就把滿地散放的谷子捆按一起,照頭上腳下的順序整整齊齊地碼放成了一大堆。那是一個貼著土崖根堆起來的碩大金黃色谷垛呀!

      站在高高的谷垛旁邊,一股中秋節(jié)打月餅時特有的味道,仿佛正從谷垛中間裊裊升起,四散開來,鉆進了孩子們的鼻孔里、味覺中,引得他們個個饑腸轆轆。

      秋后的日子不像夏季那樣,越往后日頭會變得越短。孩子們按照段老師所教的辦法,把背繩展開來鋪在坡地上,將谷子捆“一打一顛倒”碼放在背繩上,而后把兩根繩頭穿過繩環(huán),以腳蹬手拉的合力把松散的谷子捆緊緊地勒起來。再折回繩頭來,拴在背繩中間打成活結。人就背靠著谷捆坐下來,兩手握住繩結向前、向下拉伸,兩個肩膀頭左右一擠就滑進繩套里了。通過兩個人的合力,再一推、一蹬,谷子捆就被背起來了。

      師生七人都背著谷子捆,就像一個個爬行的蝸牛,在山道上一字順開往回走。

      半道上,他們把谷子擱在梯田的塄坎上,想休息一小會兒。對面的山梁上飄過來一句放羊后生扯開嗓子吼出來的信天游:雞蛋殼殼點燈半炕炕明,燒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窮……

      多么蕩氣回腸的愛情詠嘆調(diào)呀!那是陜北信天游獨有的比興風格,在這片廣袤的黃土高原上,一代人接著一代人,高興時喊上兩嗓子,憂愁了也要喊上兩嗓子。他們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的節(jié)奏下度過的。

      孩子們聽不太懂歌詞背后的含義,以他們現(xiàn)在的年齡與學識,還不到能聽懂這句歌詞含義的時候。就像那園子地畔上的一窩窩倭瓜花兒,還不到結瓜蛋蛋的時候哩!

      段和平老師不動聲色地從繩套里騰出手來,用手背擦掉了眼眶里噙著的淚珠。是啊,他的愛人還一個人帶著五歲大的女兒正在折家寨村小學教書著呢,學區(qū)沒有通知村小學放秋假。

      段老師本來打算趁著放秋假的機會到愛人教書的小學校去陪陪她們母女倆,可家里的糜麻五谷都等著他往回收割哩。他的雙胞胎弟弟段國慶老師正在麟州縣中學帶著高三的畢業(yè)班,學生們都為明年的高考做著最后的沖刺。母親是上了年紀的人,這么多的地靠她一個人來收割,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黃土高原上的農(nóng)民,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生活的本來面目就是這樣子的——上天給你關閉了一扇幸福的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快樂的窗。否則,人生的奮斗就沒有那么多的意義了。

      對面山梁上的那個放羊后生吼出來的信天游跳下了山溝,爬上了山坡,正好鉆進了段和平老師和他的學生的耳朵里,正好觸動了他心底里最柔軟的部位,惹得他滿腹辛酸,淚眼朦朧。

      在場上把谷子捆鋪展開后,孩子們學著老師的樣子,把背繩往肩頭上一搭,踏著晚秋的薄暮走向雞鳴、狗叫、牛哞羊喚的段家莊。

      晚飯時分,蒸得一裂三瓣的開花白面饃端到餐桌上來了,用五花豬肉、土豆塊、白菜和粉條燉煮在一起的大燴菜也端上來了,外加一盆豇豆小米稀飯。白天的勞累,加之平時的肚子里就沒有多少油水,孩子們的這頓飯那才叫吃得一個香哩!

      段家莊的夜晚是黑咕隆咚的,牛欄川鄉(xiāng)的絕大多數(shù)村莊還沒有拴上照明電線。那種套著玻璃燈罩的馬燈比起普通的煤油燈來說,還是要亮堂許多。同學們被分成了兩個學習小組,按照段老師的吩咐,分別圍坐在兩個炕桌前,都靜悄悄地完成著老師布置下的作業(yè)。

      晚上九點半,段老師合上了捧在他手中的那本厚厚的《創(chuàng)業(yè)史》。他把條桌上的玻璃燈罩往小里扭了一點兒,來到腳地當中宣布:同學們,晚自習下課了。鈴子我就不打了,咱這兒不是沒有鈴子可打嘛。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隨即,他又問道,誰還有不會的地方?咱們現(xiàn)在就提問解決。同學們都說沒有了,紛紛收拾起課本,按次序把寫好的作業(yè)本一個接一個地拿給老師檢查。

      還是在剛進初一一班的時候,段老師在開學查鋪時發(fā)現(xiàn)同學們睡覺前大多都不洗腳,弄得滿窯洞里都是臭氣熏天的腳汗味。那以后,他就規(guī)定同學們每天必須洗完臉、洗完腳、刷完牙后才能睡覺,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班上的同學都養(yǎng)成了講究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

      等孩子們都洗漱完了,段老師又把開水摻進涼水盆里端到母親住著的那孔窯洞里,給他的母親洗腳去了。

      收秋這幾天,段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們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上。顯然成為后來被同學們個個效仿的榜樣,甚至直接影響了大多數(shù)孩子們今后的生活習慣。

      在六位學生的幫助下,段老師家的兩塊谷子地很快就全收割完了,并且全部運回到場上了。

      五天的勞動鍛煉,使每一個孩子的手掌上、虎口處,不同程度地打起了水泡。那幾天,每當晚飯過后,段老師總會拿出來一個小小的長方形鋁合金小盒,蓋緊了蓋子放進開水鍋里蒸煮。過一會兒再撈出來,打開盒蓋,取出裝在里面的針頭來,用酒精棉球擦拭完孩子們嬌嫩的手上打起來的水泡,然后吹一口氣,再輕輕地挑破了水泡,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好創(chuàng)口。孩子們第二天一覺醒來就不會再覺得疼痛了。

      這些被挑破了水泡的地方,后來都變成了手掌上的老繭,也成為他們?nèi)蘸笕松洃浀囊还P豐厚的財富。

      段老師把孩子們送到鄉(xiāng)上,前安后頓地給他們交代,回家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回家后的五天時間里可不敢落下老師布置的新作業(yè),等收假后還要逐一進行檢查哩。而后才讓他們分頭回各自的家里去了。

      送走了學生,段和平老師轉身走進了供銷社的商店里,他給女兒買了一些餅干和水果糖,還買了一些油鹽醬醋之類的調(diào)味品。他要到愛人教書的折家寨村小學去走一趟。

      在回家的路上,吳羽忍不住又從草綠色的軍用挎包里掏出來一本黑色的16開塑料薄皮筆記本,在筆記本的扉頁上,段老師工工整整地給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武俊祥,1970年12月生于陜西神木,出版散文集《回望陜北》。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2017西北大學作家高研班學員。

      猜你喜歡
      牛欄谷子同學
      牛欄里的鹿......
      牛柵欄里的鹿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曬谷子(外一首)
      荒野記
      牛欄里的鹿...
      尋妻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芷江| 南陵县| 普兰店市| 多伦县| 林州市| 荆州市| 乌兰浩特市| 武义县| 龙井市| 申扎县| 富平县| 内黄县| 嘉定区| 高密市| 黄石市| 赤城县| 东海县| 哈密市| 长葛市| 西昌市| 师宗县| 囊谦县| 望奎县| 即墨市| 临泽县| 朝阳区| 久治县| 云南省| 东丽区| 东海县| 曲沃县| 时尚| 福贡县| 黄冈市| 宾川县| 东明县| 云南省| 九台市| 嵩明县| 凉山|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