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南雄市開展鄉(xiāng)村少年宮進學?;顒?,以留守兒童的生活為基石,為他們點亮健康成長的燈塔。每天放學后一小時和節(jié)假日,就是鄉(xiāng)村少年宮的學習時間。教師會帶孩子們熟悉周邊的環(huán)境:圩鎮(zhèn)上的商店、飯店、銀行、各種營業(yè)場所、田野、山坡、河道等,在生活燈塔照射下,告訴他們在成長中所需要的生活技能。
課堂在校外,一路上我們一起討論各種職業(yè),關(guān)于如何工作,如何賺錢……有孩子與飯店員工聊天,了解“二班倒”“三班倒”制度,有孩子明白了殺魚為什么要把里面的“黑衣”刮掉……每個人都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與別的孩子交流、分享,不知不覺,孩子們知道了怎么選擇青菜、菜干,了解了豬肉各個部位的名稱、烹調(diào)方式……端午節(jié),我們組織孩子們?nèi)ホ祖?zhèn)“打中伙”(自己買菜、飯店加工),他們有目標地、迅速地買好菜,并以加工菜為籌碼請求店老板允許我們參觀自制豆腐腦的過程。
在與形形色色的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因為不善于表達、不懂得傾聽而徒增許多誤會和煩惱。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我們努力帶著孩子們走出校門,走向生活的煙火里,讓孩子們主動去溝通了解,在“瑣碎”里鍛煉自己,變得陽光自信。
除了帶孩子們逛圩鎮(zhèn),我還喜歡帶著他們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告訴他們這是什么草,那是什么花,這種草有什么藥用,那種花我們小時候是怎么玩的。走到曬谷場或“小草原”,我們便圍坐在一起,拿出各自的“百寶”,分出哪些有毒,哪些無毒,哪些祛風除濕,哪些治蟲蛇咬傷。有孩子拿出一株馬蹄蕨,立刻有孩子反駁:“這不是馬蹄蕨,是腎蕨?!焙⒆觽儾恢挥X分成兩隊爭論起來,等他們帶著期待的目光求助于我時,我心里一陣欣喜,一一指出它們的區(qū)別。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是《種子》,我靈機一動,請孩子們帶來各種種子,告訴他們什么是成熟的種子,與他們一起培土種植。南雄客家人以大米為主食,許多食物都是用大米做成的,我請孩子們把用大米做的食物帶到學校:餃哩糍、油糍、油角、粽子、銅燒餅……在學校食堂,我們一邊做糍粑,一邊了解稻谷的生長。從大米、面粉的制成,再到家畜的懷孕期究竟有多長,一頭牛媽媽從懷孕到分娩需要幾周,小雞幾周會孵化出殼,它們在媽媽的肚子里怎樣成長……為滿足孩子們旺盛的求知欲,學校閱覽室還特意購買了科學繪本《神奇校車》《小威向前沖》,以及農(nóng)業(yè)養(yǎng)殖類書籍。
有一天,一個孩子對我說:“李老師,花草樹木也有生命,以后我們在田野的課堂上,能不能不要采摘花草?”我心里一驚,一喜,忍不住緊緊抱著她,一股熱流涌上心頭——孩子,謝謝你給我上了一節(jié)生命教育課。教育,除了傳授知識,更應該讓孩子懂得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從此,我們?nèi)ヒ巴庠僖膊浑S意采摘,而是帶上《南方中草藥植物彩色圖鑒》和《南方藥用植物圖鑒》,一路上孩子們拿著書圍著這株草、那朵花,嘰嘰喳喳地,一會兒爭論這棵是不是毛果巴豆:“你看書上的圖!”“你看書上寫著單葉互生,邊緣小鋸齒上有腺體,變老時上面無毛?!币粫籂幷撘扒鄻渲文w癢斑疹,是煎湯內(nèi)服效果好還是煎水洗澡效果好。路過的村民們都笑稱他們是“小書生”“研究生”。
鄉(xiāng)村少年宮經(jīng)費有限,孩子們沒有很多玩具,與大城市的孩子相比,少了許多現(xiàn)代科技的體驗,但只要在大自然,我們就不缺玩具。有一塊小石頭,我們可以玩抓石子,可以跳方格;有一塊瓦片,我們可以玩過家家,可以畫畫;有枯草樹枝,我們可以搭橋建房,可以編籃做帽。我們用樹葉拓畫、貼畫,將芹菜葉扎成毽球,用白乳膠把雪糕棒粘成小桌椅、小床、小茶幾,用繩子編手鏈,編花結(jié),編各種鳥獸蟲魚,把它們當作禮物送給朋友。慢慢地,孩子們知道什么東西都是有用的,什么東西都可以自己動手做,只要你想做,就可以想辦法從你周遭的生活中找到材料完成它。
雨過天晴,有一些蚯蚓會被曬死在路上,我們蹲在地上想辦法幫它們挖洞搭橋,修建一條生命通道。一根跳繩,我們會想辦法設計各種不同的玩法,確保玩而不膩。甚至,兩手空空,也可以想出好幾個游戲方案。皮亞杰說:“人從玩樂中學習思考和探索?!边@些不為任何目的和成果的,只有農(nóng)村孩子才能體驗的獨特樂趣,總有一天會為這些孩子開拓另一片廣闊的天空。我相信會玩、生活有寄托的人,在碰到挫折時,比別人更容易東山再起。
生活是教育的燈,引領孩子的健康成長,只要用心,我們都可以成為孩子的點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