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越 孫奕程
小站點開通了服務群眾的大窗口,小農場打造成教育實踐的大基地,小人物變身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大贏家——于清榮利用站點引導大家學、通過示范做給大家看、借助基地帶著大家干,切切實實地讓聯合村村民從遠程教育身上得了利、受了益。
僅靠種地到底能不能發(fā)家致富?聽起來似乎有些難,很多農民朋友還不得其法,覺得“土里刨食”在如今已經不現實。然而江蘇省海安市高新區(qū)聯合村的于清榮卻有著自己的辦法——他牽頭成立了俞萬家庭農場,并建起了遠教教學實踐基地,形成了“遠教+基地+中心戶”的適用教學模式,拉開了架勢向土地要效益。如今他不僅自己發(fā)了家,還帶動了村里的父老鄉(xiāng)親一起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說起于清榮學用遠教,那可有年頭了。早在2010年,他就認識到了遠程教育對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好處,經常去站點學習,并受相關課件啟發(fā),找到了自己的發(fā)家門路——棚菜種植。蔬菜從地里搬進了棚里,對種植技術的要求也更高了,初學乍練的他對技術不甚精通,咋辦?“問遠教要辦法!”那時候的他,是大棚、站點兩頭跑,晚上在站點學完技術,白天就學以致用,在大棚里試驗一番。有了遠教來撐腰,他的棚菜長勢喜人,步子也越邁越大,按照課件里講授的最新發(fā)展模式,干脆建起了家庭農場,效益也是逐年上漲,一下就從普通農民變身成了致富能人。面對著鄉(xiāng)親們的夸贊,他中肯地回答:“都是遠程教育啟發(fā)了我,也成就了我?!?/p>
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路,于清榮深切感受到了遠程教育的好處,決心要讓鄉(xiāng)親們也都嘗嘗遠教的甜頭。他主動向區(qū)黨工委申請,在自己的家庭農場建起了遠程教育延伸站點,規(guī)劃出30平方米的“遠教房”,購置了電腦、電視、網絡機頂盒等遠教設備,并安裝了100兆帶寬的高速網絡,帶領鄉(xiāng)親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社員們經常開玩笑說,于清榮最大的愛好就是鉆在“遠教房”里“刷視頻”,其實他是在上網搜集現代農業(yè)實用技術電教片和農產品供求信息呢。他還制作了“遠教學用需求卡”,定期征集需求,精心編排播放計劃,發(fā)布節(jié)目預告,形成播放有計劃、播前有通知、播后有記錄的良性教學播放機制?!斑h教房”每月定期向社員和周邊黨員群眾開放,除了宣傳黨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外,于清榮還精選一到兩部實用型課件,有特種養(yǎng)殖種植的,有規(guī)模發(fā)展品種更新的,也有觀光旅游農業(yè)的,供大家觀看學習?!拔沂芩绊?,現在有啥難題就來‘遠教房里找辦法,”農場社員王金寶笑呵呵地說,“平時只要誰說要來,老于都能隨時提供周到的服務。”
有了于清榮這樣的“遠教熱心人”,聯合村村民學用遠教的熱情是不斷高漲。于清榮趁熱打鐵,又在農場里開辟了主糧實踐基地、苗圃實踐基地和大棚蔬菜實踐基地,組織村民到實踐基地邊討論邊實踐,這下村民對遠程教育就更癡迷了。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斷念叨著:“誰說種地難發(fā)家?遠教的辦法說不完,土里也能刨出‘金飯碗?!?/p>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