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外國語學校 許妍
寫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小學教師必須要著重關注的一個方面。在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更加重視學生的寫作教學,通過革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的寫作興趣,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這一目標。
對于小學生而言,習作最重要的一點在于作文要有真情實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閱讀一些簡短但經典的名家文章,并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學巨匠是如何利用文字來表達自身感情的。通過對名家作品的反復揣摩,學生不僅能更好地運用一些寫作手法使作文內容更加生動和富有內涵,更重要的是,寫作能力的提升開拓了學生的閱讀眼界,強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品鑒文學作品。事實證明,有優(yōu)秀寫作功底的學生,在閱讀名著時更輕松,收獲感悟也更多。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若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語文教學也必會因此變得事半功倍。而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關鍵就在于教師能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不再對寫作文犯愁。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僅憑短時間的突擊是絕對行不通的,教師要鼓勵學生觀察自身的生活點滴,鼓勵他們用隨筆或日記的方式來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的瞬間以及閱讀名著的感想。
在這樣日積月累的培養(yǎng)過程中,小學生往往會對習作產生興趣和好感,并積累下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此時教師再要求學生寫作文,學生往往會更加積極。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語文寫作興趣就得到了激發(fā),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高漲,教師自然就不必為提高語文學習效率而發(fā)愁。
在任何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枯燥乏味都是難免的,關鍵就在于教師如何緩解教學的枯燥性,提高課堂學習樂趣。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圖書交流會、閱讀交流會等方式增強寫作課的趣味性,通過圖書交流會,學生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學對于同一本書的見解,從而增強自身對于文章的理解并拓寬知識網絡。通過圖書交流,學生可以閱讀到形形色色、不同種類的書籍,這可以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閱讀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剛剛接觸寫作,無論是從寫作風格還是語言積累等方面來說,都還很稚嫩,需要教師幫助積累寫作經驗。只有語文教師積極開展個性化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到習作生活的多姿多彩后,學生才會敢于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反觀現今我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小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教學指導。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甚至把作文分數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并向學生灌輸一些所謂的“作文模板”“萬能句”,這種程式化的教學方式無疑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過早地使他們落入了寫作的窠臼。
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寫作前的教學指導固然重要,但在習作結束后對于學生作文的總結與修改往往更加重要。常言道,好文不厭百回改。教師批改工作的質量高低,往往會對學生的習作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
更值得教育工作者關注的是,當今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學生作文的批改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受種種因素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或精力對小學生的作文進行全面的批改和分析。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僅使用等級對學生作文進行評析,這往往無法全面地指出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也很難有大的進步。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必須要教會小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學會了用文字對自身感情進行描述和表達,小學生才能對習作產生興趣,并寫出更優(yōu)美的文章。在實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用筆記錄下美好的瞬間。
新課改工作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不斷提高他們的個人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廣泛地開展課外閱讀,并積累閱讀和寫作材料。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習作課的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專門開設幾節(jié)閱讀課,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完《神奇的納米技術》后,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有關納米科技的科學小品文在閱讀課上供學生傳閱,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對于科學小品文的閱讀興趣。除了科普類文章,教師也可以時不時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其他類型的文章,這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素材積累量。
在學生完成作文后,教師不應草草地給學生的作文打上等級然后就結束批改。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貫徹個性化評價方式,簡而言之,教師要創(chuàng)新評價內容,盡可能將作文評價變得更加完善、詳盡。只有教師對作文批改下足了心思,學生才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修改。對于寫作功底較好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對其寫作風格進行指導,幫助其寫出更具自身語言特色的文章。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的新課改工作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想順應時代要求,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就必須改革當前的語文寫作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