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隨著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科技交流日益頻繁,大量的西方科學著作、教科書、科技報告和論文等不斷地通過各種渠道傳入中國,供國內科研人員學習、借鑒與交流。這些材料主要基于科技英語文本,其信息量大、客觀性強。為了使國內科研人員能更快更高效地獲得國際科技前沿信息,有關科技英語翻譯方面的研究便愈發(fā)重要。
名詞化是科技英語文本的顯著特征之一。功能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認為名詞化是語法隱喻的重要來源,在他所劃分的 13 類語法隱喻中,有 4 類是名詞化隱喻。不可置否,名詞化隱喻是語言學界關注的熱點之一,如今研究成果頗豐。然而,研究大都關注于“實體體現(xiàn)過程”這一類隱喻,而對于其他類型的語法隱喻沒有過多涉及;另外,語法隱喻與科技英語名詞化結合的研究頗多,但將語法隱喻與名詞化的翻譯相結合探究翻譯技巧的研究卻寥寥可數(shù)。語法隱喻對科技英語名詞化現(xiàn)象和翻譯有著強有力的理論解釋,從語法隱喻的語義功能角度來解釋,科技英語名詞化是其他語義功能轉換為實體、獲得名詞屬性以實現(xiàn)科技英語文本功能的過程;從語法隱喻的級轉移現(xiàn)象解釋,科技英語名詞化是高級階的表達形式向低級階的轉義使用,翻譯技巧則可以通過級階變化加以討論,以在翻譯過程中實現(xiàn)科技英語名詞化的功能對等。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將語義(表意)、詞匯語法(措辭)和語音(發(fā)聲)看作是三個層次的語言系統(tǒng),這三個層次從上往下,彼此之間依次存在著體現(xiàn)關系[1]。韓禮德提出詞匯語法層對于語義層的體現(xiàn)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一致式(the congruent form),另一種則是隱喻式(the metaphorical form)。隱喻式是與語域相關的話語,通過改變語法結構的形式,使意義由非一致式語法結構體現(xiàn)。韓禮德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角度,將13 類語法隱喻(前 4 類為名詞化隱喻)看作從高級階的表達形式向低級階的轉義使用,即小句復合體→小句→詞組/短語[1]。
從語義功能的角度來講,名詞化隱喻指的是把某個過程或特征看作事物,而詞匯語法表現(xiàn)形態(tài)(即詞性轉換)是這種現(xiàn)象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方式[2]。表1所示為韓禮德 13 類語法隱喻的前 4 類名詞化隱喻及其實現(xiàn)方式。
表1 四類名詞化隱喻及其實現(xiàn)方式
語法隱喻對科技英語名詞化有著充分的理論解釋力??萍加⒄Z文本中,名詞化隱喻的存在同樣是把某個過程或特征看作事物,以語義功能從“屬性”和“過程”轉換為“實體”最為凸顯。兩種語義功能可通過轉換為信息密度更高的名詞或名詞短語,或構成科技英語文本的名詞化結構加以實現(xiàn)。為厘清科技英語名詞化的實現(xiàn)方式以便針對性的對其進行翻譯,可將前者看作簡單的英語名詞化現(xiàn)象,后者則為復雜的名詞化結構。
簡單的英語名詞化現(xiàn)象指的是名詞本身、名詞連用或名詞短語,名詞連用后面的名詞為行為名詞。
例如:Energy equipartition theorem 能量均分定理
Laser noise amplitude modulation 激光噪音調幅
assembly line work 流水線作業(yè)
armed welding robot 武裝焊接機器人
或由一個中心名詞和形容詞、副詞或分詞等前置或后置修飾語構成的名詞短語。
例如:Decentralized minimum state error variance 分散最小狀態(tài)變化控制器
the topical microbicide局部殺菌劑
復雜的名詞化結構則多借助介詞“of”,其中心名詞通過動詞或形容詞直接轉義或派生方式,或動名詞來體現(xiàn),或直接是抽象名詞。
常見的名詞化形式有:名詞+of+名詞/名詞短語
名詞+of+名詞/名詞短語+介詞+名詞/名詞短語
例如:The retention of records 保存記錄
The approval and monitoring of suppliers of materials 批準和監(jiān)管物料供應商
The monitoring of compli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監(jiān)管藥品生產(chǎn)質量管理規(guī)范要求的符合性
Exposure of the body to X-raysmay be harmful. 接觸X線對身體有損害。
正如韓禮德所說,名詞化過程是重新識解圖式的過程,它不僅是語法隱喻的主要來源,而且是科技文本中的重要特征[3]。從級轉移現(xiàn)象解釋,科技英語名詞化的過程是高級階的表達形式向低級階的轉義使用;從語義功能角度來解釋,科技英語名詞化是其他語義功能轉換為實體,獲得名詞屬性的過程。
韓禮德所提出的信息密度計算公式:D=M/N,D為信息密度;M為獨立信息詞匯數(shù)量;N為小句數(shù)量。
當信息有效詞匯數(shù)量恒定時,子句的數(shù)量越少,信息密度越大。而對于名詞化來說,名詞化是用更為簡潔明了的名詞或名詞詞組來替換小句。那么,假設一句話獨立信息詞匯數(shù)量不變,名詞化的使用使句數(shù)變少,信息密度就相對增加。
例如:If an individual is productive, that’s because he/she has taken responsible action; if an individual is non-productive, that’s because he/she has taken irresponsible action or lacked action.
這一例句有兩個分句,這兩個分句又分別帶有名詞性從句。如果將此文本轉換為名詞詞組來表達,即:Productivity isthe result of an individual’s taking responsible action; non-productivity isthe result of irresponsible action or lack of action.該文本的句數(shù)變少,通過信息密度計算公式可知,其信息密度變大。
科技英語文本需要表達很多抽象思維的概念和邏輯,如有關概念及命題的屬性、特征、動作和實驗過程等。通過使用信息密度更高的名詞或名詞詞組,可以將這些概念和邏輯抽象化,使用較少的句數(shù)表達出更多的信息,從而使文本更正式。
如: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a serious medical hazard due to cross-contamination, dedicated and self-contained facilities must be available forthe production of particular medicinal products, such ashighly sensitizing materials(e.g.penicillins) orbiological preparations(e.g.from live micro-organisms).
為降低由交叉污染所致嚴重醫(yī)學危害風險,一些特殊藥品,如高致敏藥品(如,青霉素類)或生物制劑(如,活性微生物類)必須采用專用和獨立的生產(chǎn)設施。
除去劃線部分的兩處簡單名詞化結構,復雜名詞化結構“the production of particular medicinal products”將藥品生產(chǎn)過程“物化”,表達更為正式。
名詞化結構將動詞或動詞詞組所體現(xiàn)的發(fā)生過程 “物化”, 使得名詞在文本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物質過程變成關系過程的參與者時,與物質過程相關的參與者就可省去,表達顯得客觀[3]。
如:A:If we add or remove heat, the state of matter may change.
B:The addition or remove of heatmay change the state of matter.
添加或者減少熱量可以改變物體的狀態(tài)。
句B將添加或者減少熱量的參與者省略,用名詞化使這一過程“物化”,表達客觀簡潔。
從語法隱喻角度來看,名詞化隱喻在語義上是不對稱的,屬于非一致性。這種不對稱自然加大了理解語言的難度,譯者在翻譯時難免會出現(xiàn)難以理解或者錯誤理解的情況,產(chǎn)生誤譯、錯譯,甚至增譯、漏譯。奈達將翻譯定義為:翻譯是在目的語中用最貼切、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首先達到詞義對等,其次達到文體對等[4]。在該定義對翻譯的指導作用下,在語法隱喻的理論解釋下,為使名詞化隱喻的功能在漢語譯文中體現(xiàn)出來,將分別討論動詞名詞化和形容詞名詞化的翻譯技巧,認為從語法隱喻的級變化現(xiàn)象出發(fā),科技英語名詞化的漢譯策略可分為翻譯時發(fā)生級轉移與不發(fā)生級轉移兩種。發(fā)生級轉移,即低級階向高級階的轉義使用,在翻譯過程中將名詞化的名詞或名詞短語轉換為小句,達到翻譯中的詞義對等;不發(fā)生級轉移,即在科技英語名詞化的翻譯過程中保留名詞形式或名詞短語形式,譯文中的信息密度不會發(fā)生變化,達到詞義和文體的對等。
科技英語中的動詞名詞化是名詞化隱喻的一種,語義功能上是實體體現(xiàn)過程,詞匯上是動詞轉換為名詞,級變化與其他名詞化相同,是小句轉換為短語,高級階向低級階的轉換。據(jù)此,筆者將動詞名詞化的翻譯技巧總結如表2。
表2 動詞名詞化的翻譯技巧
一是發(fā)生級轉移,語義功能為實體轉換為過程??萍加⒄Z文本中,將過程,如實驗、生產(chǎn)過程等,隱喻為名詞或名詞詞組表達。通常情況下,譯者應將名詞化的名詞或名詞短語轉換為小句,以便更好地保留英語名詞化結構中所體現(xiàn)的語義信息。將過程型名詞化隱喻轉換成一致式,詞匯語法層則是將名詞化結構轉換為動詞或動詞詞組。這一技巧可以將語義信息準確地在翻譯中保留。
例(1)Quality should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all persons involved in manufacturing[5]68.
參與制造的所有人員都應當對質量負責。
例(1)中“the responsibility of all persons involved in manufacturing”是典型的“名詞+of+名詞短語”結構,將過程“物化”,使得語言表述更為客觀。行為名詞“responsibility”與名詞短語“all persons involved in manufacturing”在語義上是主謂關系,因此在翻譯時,應將其轉換為小句,即主謂句“參與制造的所有人員都應當對……負責?!?/p>
例(2)The application of GMP to the manufacture of investigational medicinal productsis intended to ensure that trial subjects are not placed at risk, and that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trials are unaffected by inadequate safety, quality or efficacy arising from unsatisfactory manufacture[5]320.
制備試驗用藥品時應用GMP旨在保證不讓受試者處于風險中,且保證不會由于令人不滿意的制備而引起安全性、質量或有效性問題,從而影響臨床試驗結果。
例(2)中“The application of GMP to the manufacture of investigational medicinal products”是“行為名詞+of+名詞+介詞+名詞短語”結構。分解來看,介詞“to”前后是兩個名詞化結構,即“The application of GMP”和“the manufacture of investigational medicinal products”,其動詞名詞化分別體現(xiàn)在行為名詞“application”和“manufacture”上,介詞“of”前后的信息在語義上均為動賓關系。該處復雜的名詞化結構使得信息密度增大,使得文本正式、客觀。翻譯時,為將隱喻的語義信息顯性表達出來,使得表達更為客觀和清晰,實現(xiàn)語義功能的對等,將其轉換為漢語的無主語句“制備試驗用藥品時應用GMP”,以小句形式作為整個漢語譯文之主語。
例(3)Handling of sterile starting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unless subjected tosterilization or filtration through a micro-organism-retaining filter later in the process, should be done in a grade A environment with grade B background[5]202.
除非將在后續(xù)工藝中進行滅菌或采用微生物滯留過濾器進行除菌過濾,否則的話,應當在B級背景下的A級潔凈區(qū)處理無菌起始物料與組件。
例(3)中有兩處名詞化結構,使得整個句子的信息密度增大,表達更為正式。第一處“Handling of sterile starting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由“行為名詞+of+名詞短語”構成,所構成的介詞短語在邏輯上是行為名詞的動作對象,語義關系體現(xiàn)為動賓關系。則在翻譯中將隱喻后行為名詞轉換為動詞,即“處理無菌起始物料與組件”。第二處名詞化結構“sterilization or filtration through a micro-organism-retaining filter later in the process”由“行為名詞+介詞+名詞短語”構成。該行為名詞動作意義相對完整,與句中“無菌起始物料與組件”也有邏輯上的動賓關系,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將原來的名詞變?yōu)閯釉~,即“進行滅菌或采用微生物滯留過濾器進行除菌過濾”。譯文將名詞化隱喻的過程一致性地展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了語義功能的轉換,譯文也并不顯得不夠正式客觀,反倒清晰簡潔。
縱觀以上例句,科技英語文本中的名詞化結構往往較為復雜,首先應對名詞化結構進行分析,確定名詞化結構是過程轉換為實體來實現(xiàn)語義功能后,為使該語義功能在漢語中再現(xiàn),應梳理行為名詞和介詞短語的邏輯關系。若語義關系為動賓關系,則轉換為無主語句;若語義關系為主謂關系,則轉換為主謂句。簡單來說,就是將實體轉換為過程,詞匯上體現(xiàn)為名詞轉換為動詞,譯文發(fā)生級轉移。
二是不發(fā)生級轉移,譯為漢語中的定中短語。在現(xiàn)代漢語句法結構分析中,以動詞為中心詞的定中短語(屬于偏正結構),也大量存在于科技漢語文本中。有學者將其稱為名物化現(xiàn)象,和科技英語名詞化結構一樣,也有增強銜接性、正式、客觀等功能[6]。從語法隱喻的視角看,漢語的定中短語可以做到一致地體現(xiàn)過程,隱喻地體現(xiàn)實體,只是從過程轉化為實體時,有時缺少形態(tài)變化[7]。
例(4)The transfers of cryogenic or liquefied gases from primary storage, including controls before transfer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validated procedures designed to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contamination[5]282.
從最初貯存點開始的低溫氣體或液化氣體的輸送,包括輸送前控制在內,均應按照已驗證的規(guī)程執(zhí)行,旨在避免污染。
例(4)中主語是名詞化結構“名詞+of+名詞短語”的應用,譯文對名詞化進行了形式上的保留,譯文的主語也是名詞短語,其中心詞是動詞,不發(fā)生級轉移。從語法隱喻角度來看,可看作動詞“輸送”的名物化。漢語中的動詞做中心語的名詞短語,譯文清晰明了地將語義表達出來,并且也實現(xiàn)了文體對等。如下例(5)也是不發(fā)生級轉移,實現(xiàn)詞義和文體雙重對等的范例:
例(5)Forthe validation of bespoke or customized computerized systemsthere should be a process in place that ensuresthe formal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of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for all the life-cycle stages of the system[5]305.
對于預訂的或定制的計算機化系統(tǒng)的驗證,應有規(guī)程來確保對系統(tǒng)整個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正式評估、質量及工作指標匯報。
例(5)中出現(xiàn)兩處動詞名詞化結構,行為名詞“validation”“assessment”和“reporting”在譯文中都直譯成定中短語的動詞中心詞,保留名詞屬性。筆者認為,如果對某一實驗、研究過程或某一事物特性進行的描述、解釋或說明等使用了名詞化結構,則可譯為以行為名詞為中心詞的定中短語。
科技漢語文本中還存在以行為名詞為中心詞的定中短語,如形核的產(chǎn)生率、石油的滲透率等,也屬于漢語中的偏正結構。例(6)譯文不僅采用以動詞為中心詞的定中短語,也采用了以行為名詞為中心詞的定中短語,還采用級轉移的技巧。
例(6)Validation of aseptic processingshould include a process simulation test using a nutrient medium (media fill).Selection of the nutrient mediumshould be made based on dosage form of the product andselectivity, clarity, concentration and suitability for sterilization of the nutrient medium[5]207.
無菌工藝的驗證應當包括采用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的工藝模擬試驗(培養(yǎng)基灌裝)。應當根據(jù)產(chǎn)品的劑型與培養(yǎng)基的選擇性、澄清度、濃度和滅菌的適用性來選擇培養(yǎng)基。
例(6)也是典型的科技英語文本表達方式,有著明顯的三處名詞化,但處理方式各有不同。第一處“Validation of aseptic processing”譯文未發(fā)生級轉移,如例(4)、例(5)。從語義上看,該句是對無菌工藝驗證過程的說明。倘若將名詞化結構轉為一致式的漢語無主語句,即“驗證無菌工藝”,就很難將語義表述清楚,句子組織極為不自然,且降低了信息密度。故此處譯為“無菌工藝的驗證”。而第二處“Selection of the nutrient medium”,依據(jù)邏輯關系,轉換為漢語中的動賓結構“選擇培養(yǎng)基”。此處卻不能處理為以動詞為中心詞的定中短語,因為此處名詞化不是對實驗過程的解釋說明。第三處體現(xiàn)在“selectivity, clarity, concentration and suitability for sterilization”四處名詞和名詞短語上,翻譯為“選擇性、澄清度、濃度和滅菌的適用性”,“選擇性、適用性”為漢語中的行為名詞,即以行為名詞做中心詞的定中短語,使譯文信息密度不發(fā)生變化,譯文客觀、正式。而“澄清度、濃度”可看做是漢語中的形容詞名詞化。
科技英語中的形容詞名詞化是另一大名詞化隱喻,語義功能上是屬性轉換為實體,詞匯上是形容詞轉換為名詞,級變化仍是小句轉換為短語,高級階向低級階的轉換。同樣,據(jù)此,筆者將形容詞名詞化的翻譯技巧總結如表3。
表3 形容詞名詞化的翻譯技巧
一是發(fā)生級轉移,實體轉換為屬性。在翻譯過程中,有時將隱喻式的名詞還原成一致式的形容詞,形容詞名詞化轉換為主謂句,轉換后的漢語形容詞可作為句子主干,充當謂語中心詞的狀語修飾詞或直接充當謂語。
例(7)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a stroke areweakness or numbness of the face, arm, or leg on one side of the body.
筆者譯:卒中最常見的病癥是身體某一側的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無力或麻木。
在醫(yī)學英語中,描述病癥常常用到“weakness、numbness、thinness”等形容詞的名詞化隱喻,減少使用小句,增大信息密度,表達更為正式。在漢譯過程中,可將“weakness”和“numbness”轉換為漢語譯句中的充當謂語中心詞的狀語修飾詞,即“無力或麻木”,名詞化結構轉換為主謂句,即“身體某一側的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無力或麻木”。
例(8)The production of investigational medicinal productsinvolvesadded complexityin comparison to marketed products by virtue ofthe lack of fixed routines, variety of clinical trial designs, consequent packaging designs, andthe need, often, for randomization and blindingandincreased risk of product cross-contamination and mix up[5]320.
由于缺乏固定的路線、臨床試驗設計的多樣性及后續(xù)的包裝設計,且通常由于對隨機法與盲法的需求,以及產(chǎn)品交叉污染與混淆風險的加大,使得試驗用藥品的制備與已上市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相比更為復雜。
例(8)綜合了動詞名詞化和形容詞名詞化。動詞名詞化除了“the lack of fixed routines”進行了級轉移以外,其余幾處均處理為動詞做中心語的名詞短語。主要來分析原句中的形容詞名詞化,即“added complexity”,同例(7),譯文直接將其翻譯為“試驗用藥品的制備”的謂語“更為復雜”,與其構成主謂句,將語義信息清晰地再現(xiàn),譯文也簡潔明了。
例(9)Portable particle counters witha short length of sample tubingshould be used for classification purposes because ofthe relatively higher rate of precipitation of particles ≥5.0 μminremote sampling systems with long lengths of tubing[5]197.
譯文:因為遠程采樣系統(tǒng)的管路比較長,≥5.0 μm 的微粒沉降率相對高,所以在測定潔凈級別時應當使用取樣管較短的便攜式粒子計數(shù)儀。
例(9)中“because of”后接有兩個名詞短語,均為形容詞的名詞化隱喻;主語位置上介詞“with”連接的也為形容詞的名詞化隱喻式,這三處名詞化使得整個句子凝練正式,表達句意清晰明了。在漢譯過程中,為不失語義,譯句根據(jù)句意進行了逆序翻譯,將表達原因的信息放在前,表達結果的信息置于句后。表達原因的信息原文使用了兩處名詞化結構,譯文均將其轉換為主謂句,“遠程采樣系統(tǒng)的管路比較長”和“≥5.0 μm的微粒沉降率相對高”,名詞短語則轉換為這兩個主謂句的謂語,即“比較長”和“相對高”。而主語上的名詞化結構作為了“便攜式粒子計數(shù)儀”的限制性定語,使結構更加嚴密,但沒有發(fā)生級轉移。
二是不發(fā)生級轉移,將形容詞的名詞化結構作為限制性定語,置于中心詞之前,必要時需在翻譯中添加中心詞;或將形容詞的名詞化結構譯為漢語中的名詞或名詞短語。
例(10)An aneurysm is aweakness or thinnessin the blood vessel wall.
筆者譯:動脈瘤是在動脈血管壁上薄弱的部位。
例(10)的形容詞的名詞化體現(xiàn)在“weakness”和 “thinness”,但與例(7)處理方式不同,該句如果發(fā)生級轉移,處理成復句,則難以做到譯文通順。因此,將該句直接翻譯為漢語的主謂賓結構。為了譯文通順,筆者添加中心詞“部位”,將名詞化的兩個名詞轉譯為該中心詞的限制性定語。
例(11)Batches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validation should berepresentative of all batchesmade during the review period, including any batches that failed to meet specifications, and should be sufficient in number to demonstrate process consistency[5]103.
用于回顧性驗證的批次,必須是在回顧期間生產(chǎn)的所有批次中具有代表性的批次,包括不符合質量標準的任何批次,并應有足夠的批數(shù)來證明工藝的一致性。
例(11)中僅出現(xiàn)一處形容詞名詞化“representative of all batches”,譯文同例(10)沒有發(fā)生級轉移,直接將名詞化的“representative”轉換為限制性定語,譯為“具有代表性的”,沒有增加小句數(shù)量,信息密度不發(fā)生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為使詞義對等,此處使用了重復法,譯為“所有批次中具有代表性的批次”。
例(12)Cleaning valid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in order to confirmthe effectiveness of a cleaning procedure.
譯文:應進行清潔驗證以證明清潔規(guī)程的有效性。
筆者譯:應進行清潔驗證以證明清潔規(guī)程是有效的。
例(12)中出現(xiàn)了形容詞“effective”的名詞化“effectiveness”。從兩種譯文可以看出,筆者譯過于口語化,而譯文則更為客觀正式。筆者采用了級轉移,將名詞化隱喻式翻譯為小句“清潔規(guī)程是有效的”,使得信息密度降低,也使原文的客觀正式有所減弱;而原本的譯文沒有采用級轉移,將“effectiveness”翻譯為“有效性”,更為客觀、正式。
綜上所述,語法隱喻對科技英語名詞化的翻譯有著充分的理論解釋力,從語法隱喻的級變化現(xiàn)象解釋,動詞和形容詞名詞化的翻譯過程可分為發(fā)生級轉移與不發(fā)生級轉移兩種,前者指將名詞化的名詞或名詞短語轉換為小句,后者指保留名詞形式或名詞短語形式。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名詞屬性的保留,轉換為動詞或形容詞來實現(xiàn)語法隱喻的功能對等。所提出的翻譯技巧是對科技英語動詞名詞化和形容詞名詞化翻譯研究進行的有益探索,可以幫助譯者譯出更為地道的譯文,進一步加強與國外科技交流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