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跟著吳昌碩去賞花

      2019-05-23 13:48:44祝勇
      書摘 2019年1期
      關鍵詞:吳昌碩色彩

      ☉祝勇

      我很羨慕畫家,僅憑一支筆,就可以構(gòu)筑一個超越現(xiàn)實的世界。像山水畫的開山之祖、六朝時期的畫家宗炳,當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他就在故宅彈琴作畫,把山水畫貼在墻上,或者干脆直接畫在墻上,躺在那里就可以遍覽天下美景,稱“臥游”,還對人說:“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p>

      吳昌碩也是一樣,即使在貧寒歲月里,他的筆下,依舊百花盛開、林木妖嬈。他在題識詩里寫:

      有花復酌酒,聊勝饑看天。

      扣缶歌嗚嗚,一醉倚壁眠。

      酒醒起寫圖,圖成自家看。

      閉門空相對,空堂如深山。

      墻上一幅畫,讓空寂的房間與一個更大的空間(山水空間)相聯(lián)系,變得萬物蓬勃。再窮的畫家,也是視覺上的富翁,因為無論何時何地,他對世界的無限好奇與想象,都能通過一支筆得到落實。哪怕畫的觀者只有自己(像吳昌碩所說的,“酒醒起寫圖,圖成自家看”),也已足夠奢侈。

      在一幅《牡丹圖》上,吳昌碩表達相似的詩意:

      酸寒一尉窮書生,名花欲買力不勝。

      天香國色畫中見,荒園只有寒蕪青。

      換筆更寫老梅樹,空山月落虬枝橫。

      酸寒尉,是當年吳昌碩捐了一個小官,任伯年見他身穿朝廷低級官吏服裝的寒酸樣,給他畫了一幅《酸寒尉像》,戲稱他為“酸寒尉”。吳昌碩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拮據(jù),不過一介潦倒書生,愛花,卻買不起花。但他是畫家,可以創(chuàng)造世界,繪畫,就是他創(chuàng)造世界的方式之一。

      那個世界,風行雨散,潤色開花。

      吳昌碩的筆下世界,堪稱一部花的百科全書。繪畫王國的題材疆域,在他手里得到空前的擴張。他筆下的花木王國,加入了許多新的成員,也有被文人視為“大俗”卻為百姓所愛的桃紅李艷,還有杏花、水仙、玉蘭、荷花、牡丹、罌粟、蘆花、紫藤、菖蒲等各種花卉,甚至葫蘆、南瓜、桃子、枇杷、葡萄、荔枝、柿子、佛手、石榴、竹筍、白菜、茄子、扁豆這些日常果蔬,足夠開一家菜市場。尤其晚年,他寓居繁華之都上海,幾乎所有畫作的題跋,都與富貴平安、福壽康寧有關。

      他愛花,愛這人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他是超越雅俗的。如他在《牡丹水仙》上題詩:

      翠豪春晝永,商略供名花。

      富貴神仙品,居然在一家。

      猶如六朝的詩句,吳昌碩幾乎調(diào)動了全部的色彩元素去表達花木世界的花影色澤,比如洋紅、朱砂、胭脂、朱磦、赭石、藤黃、石黃、土黃等(他“以墨畫枝,以色貌花”的畫法后來在齊白石的畫里得到延續(xù),而且他更加大膽),甚至不惜動用大紅大綠,來描繪這百花盛開的世界。

      在故宮博物院,有一幅吳昌碩74歲所作《牡丹圖》軸,用胭脂畫紅,色彩古艷欲滴。背景粗樸的石頭,又為色彩作了平衡。題識有趣:

      跛足一翁出無車,身閑乃畫富貴花。

      燕支用盡少錢買,呼婢乞向鄰家娃。

      “燕支”,就是“胭脂”。

      潘天壽說:吳昌碩“大刀闊斧地用大紅大綠而能得到古人用色未有的復雜變化,可說大寫意花卉最善于用色的能手”。

      五彩繽紛、大紅大綠,這顯然屬于中國民間的色彩譜系,與清雅深邃、富于哲學色彩的文人畫涇渭分明。宋代的玉骨冰心、北宋蘇軾奠定的“簡古淡泊”的藝術風格,引領著中國繪畫脫離了形似階段,走向靜穆深遠,走向抽象與哲思。但這世上的一切,都沒有萬古不變的,繪畫尤其如此。當文人畫越走越玄遠,現(xiàn)世的審美,就急需畫家來補充。

      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氣象,而藝術,也不過是人與時代的風云際會而已。什么樣的事實,遭遇什么樣的時代,會就產(chǎn)生什么樣的作品。比如六朝,是神秘、幽麗的,唐人的歲月熱烈奔放、青春飛揚,到了宋代,則猶如人到中年,走向深沉和內(nèi)斂。明清之際,歷史環(huán)境大變,城市工商業(yè)較宋代更發(fā)展,市民階層形成,以戴震、李贄為代表的啟蒙思想萌動,話本、戲曲成為世俗生活的風習畫廊。畫家對世界的認識,也自然會發(fā)生變化。在畫家的筆下重現(xiàn)姹紫嫣紅,甚至走向大紅大綠,呈現(xiàn)出極強的世俗色彩。

      繪畫的平民化取向,自沈周、文徵明、唐寅的繪畫里就已經(jīng)開始。他們大多采用日常題材,貼近日常生活,筆法亦風流瀟灑,用今天報紙上的話說,即“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李澤厚先生將其比擬為“文學中的市民文藝和浪漫主義階段”。

      除了繪畫,這股潮流幾乎席卷了整個明清藝術,李澤厚以瓷器工藝為例說:“明中葉的‘青花’到‘斗彩’‘五彩’和清代的‘琺瑯彩’‘粉彩’等等,新瓷日益精細俗艷,它與唐瓷的華貴的異國風,宋瓷的一色純凈,迥然不同。也可以說,它們是以另一種方式同樣指向了近代資本主義,它們在風格上與市民文藝非常接近。”

      當藝術史發(fā)展到清末,到吳昌碩手上,更把這種“平民化”“市俗化”的取向義無反顧地推向極致。他不僅大紅大綠,還把這大紅大綠用在了文人最寵愛的梅花上——他不只畫墨梅,也畫紅梅、綠梅,甚至把紅梅、綠梅放在一起,這也是一種特立獨行。像他79歲所作《寒梅吐艷圖》軸,紅梅與綠梅交織搭配,在色彩上并無齟齬,反而成就了一種和諧。

      本色,其實就是世界本來的顏色。

      吳昌碩不懼怕色彩。他敢于這樣用色,說到底,他是一個超越色彩的人。

      年齡越大,他在色彩間的奔走越隨心所欲。

      他讓色彩聽從自己的調(diào)遣,而絕不會成為色彩的囚徒。

      早年的饑餓經(jīng)歷,是吳昌碩癡迷果蔬題材的原因之一。他在詩中寫:

      胡為二十載,日被饑來驅(qū)……

      饑餓,訓練出他對食物的高度敏感。就像莫言,少年時對饑餓的記憶過于強大,從反向激發(fā)了他表達食物的沖動。他的許多作品,總有食物如影隨形,比如:《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天堂蒜苔之歌》《食草家族》。他還把一個短篇直接命名為《糧食》。

      吳昌碩《珍果圖》卷(局部)

      吳昌碩1864年回鄉(xiāng)時,故鄉(xiāng)已是滿目瘡痍。長達五年的逃亡生涯中,吳昌碩歷經(jīng)浙江、安徽、湖北數(shù)省,無衣無食,無家無國。但這關鍵性的五年,卻使吳昌碩由少年成長為青年。流亡生涯,饑餓了他的胃,卻喂飽了他的眼,讓這個生長于田園的年輕人,在櫛風沐雨中,與山川草木朝夕相處。我們今天感覺他的筆觸有一股生氣,“仿佛線條也是生長著的”,那是因為長年累月地,他就與它們活在一起,它們構(gòu)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龐大的那個部分,甚至,幾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吳昌碩晚年對孫子回憶說:“別的植物都可以吃,只有草葉上多芒刺的,最難下咽?!?/p>

      世間哪—家美院,會對學生進行如此兇狠的訓練?

      故園已荒,吳昌碩和父親決定搬遷到安吉縣城居住。那時,父親已娶繼室楊氏,又漸漸有了人間的暖意。因吳昌碩研習篆刻多年,因此將所租小樓取名“篆云樓”,樓外辟出小園,只有半畝大(吳昌碩《別蕪園》詩里也說“荒涼半畝宮”),因布置簡疏,取名“蕪園”以自嘲。

      但那是吳昌碩一生中與植物親密相處的日子。他先后手植了幾叢安吉極多的綠竹、三十多株梅樹,還有菊花、芭蕉、葫蘆、南瓜。這些草木果蔬,在他晚年的繪畫里頻頻回放,他在畫上題詩:

      拂云修竹勢千尺,繞砌幽蘭香四時。

      此是蕪園舊風景,幾時歸去費思量。

      施浴生在《蕪園記》里這樣寫:

      見夫花卉草萊,亂雜并植,足跡之余,皆菅葦。書室之外,所謂臺榭陂池,為園所必有者,或缺或僅有,而不加飾。而吳子嘯傲其中,若菟裘焉。乃喟然曰:蕪之時義大矣哉!田疇以蕪而存,草木以蕪而生,天地以蕪而萬物成,人以蕪而永保令名。

      或許,這就是吳昌碩的生命觀和藝術觀——自然任性,不事矯飾,“不佛不仙不賢圣”(鄭板橋語),醉花打人愛誰誰,以隨意、安然、達觀的心境,面對寒來暑往、花謝花開。

      雨停了,風靜了,他的紙頁上,透進來市聲人聲。那市聲人聲,有如山寺的風聲,有一種永恒的安詳。

      這份心境投射在他的畫中,讓我們在今天的故宮博物院,看到了他70歲(1913年)所繪《珍果圖》卷、80歲(1923年)所繪《花卉蔬果圖》卷。

      《珍果圖》卷,紙本設色,畫有荔枝、桃、西瓜、倭瓜四種瓜果,并有題跋若干。其中關于荔枝,他這樣寫:

      昨于市肆購得數(shù)枚,味酸澀不能上口,只可入畫中看也。

      百年后的我們讀此句,依然會心一笑。

      而關于大桃的文字,又是另一番心境:

      松江黃泥墻大桃,味甘如蜜,予與土人有舊,年年得以啖之。

      這畫卷,不見任何驚世駭俗之舉,唯有市俗的快樂,揮灑洋溢,讓我們透過紙卷,感受到吳昌碩這老頭的親切、親近與親善。

      《花卉蔬果圖》卷,上繪牡丹、玉蘭、蘭花、荔枝、荷花、鳳仙花、菊花、葡萄、石榴、白菜、蘿卜等。蘿卜、白菜、梅花、菊花,被親密無間地組合在一幅畫里。

      這些日常果蔬,不是植物世界里的帝王將相,只是塵世中一些來來去去、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卻受到吳昌碩格外的垂青。

      吳昌碩固然喜歡“四君子”的孤峭冷傲,但他亦喜歡這世俗的熱鬧歡樂,他的繪畫,透露出極強的人間關懷,蔣勛說:“他們以溫暖的色彩歌頌著人世間平常人家的生活,那些杯盤中的瓜果,那些垂吊在檐下的紫藤,那些迎日綻放的月季或牡丹,他們既不向往宮廷的富麗,也不企望文人山水的孤高。”——不像倪瓚那樣,站在無人的風景里,清逸如仙,棄世絕塵。他的筆觸里,飽含人間的溫暖色澤,有如寒夜里的燈光,縱然遙遠微弱,也足以照亮人心。

      文人雅士近乎極端的道德要求、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色彩,對普通人來說太遙遠了,或許可敬,但絕不可愛。

      所以,吳昌碩的畫里,不再有荒天古木、秀石疏林,他筆下的一花一草,一瓜一果,許多是以前不入畫家法眼的事物,卻讓我們的生命,有了一種真實的依靠。

      吳昌碩讓繪畫,從遙遠的“虛谷”,回歸真實的人生。

      吳昌碩仿佛一位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鄰家老頭,無論早年的貧困,還是晚年時的洛陽紙貴,都津津樂道于粗茶淡飯,以“摳門”為本分,以清寒為美德。晚年在上海,他已成一代宗師,也只住在北山西路吉慶里923號弄堂房子里,上下各三間,混跡于尋常巷陌,與普通百姓耳鬢廝磨。有人認為這與他的地位不符,建議他搬到名流云集的豪華地段去,他卻陶然自樂,用行書寫下:

      佳麗層臺非所營,秋風茅屋最關情。

      以心役物,而非以物役心,才是藝術家的本色。

      吳昌碩從來不曾自詡“大師”,不屑于成立什么“大師工作室”。在他棲身的上海,同時還住著魯迅、林語堂、張愛玲、張元濟、巴金……“上??犊馗C藏魯迅”,這是典型的陳丹青語式,“窩藏”兩字,更適用于吳昌碩,因為吳昌碩,才是真正的“藏”,“萬人如海一身藏”。他不動聲色,不事囂張,藏身于引車賣漿者流——這并非形容之詞,是實事求是。有一次他返家時遇雨,在一廢園中與一賣豆?jié){的老漢一起避雨,兩人相談甚歡,后來就為他畫了一幅畫。這事,有《避雨廢園賣漿者索贈》詩記為證。有山農(nóng)為他送李子,他就在裝李子的瓷盆中寫字,山農(nóng)驚呼:這字比李子珍貴多了??傊瑢こ0傩?、販夫走卒,只要有人要他寫字他就寫,他詩中說:“云靜思良友,寒山坐逸民?!彼芍缘叵矚g底層民間,喜歡這“豆李(豆?jié){與李子)之交”。只有在那里,才感到自由和歡暢。

      他不是在“深入群眾”,因為他自己就是“群眾”,不需要“深入”。他與“群眾”同類,大半生在底層摸爬滾打,如他自道的:“一耕夫來自田間?!彼运私馄胀ㄈ擞c求、愛與仇。他畫大紅大紫、花開富貴,表達的也是對黎民百姓的期許。因此,他的畫筆,才能覆蓋我們周遭所有的生命物種,即使最卑微的果蔬草蟲也不例外。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猜你喜歡
      吳昌碩色彩
      吳昌碩藝術展
      中華書畫家(2023年2期)2023-10-12 04:08:24
      花卉的寵兒——吳昌碩
      童話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26
      秋天的色彩
      一代繪畫大師吳昌碩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02
      吳昌碩石鼓文風格成因及影響
      繽紛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用勁刻
      讀者(2016年10期)2016-04-28 21:35:10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shù)?俘獲夏日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8:25
      米泉市| 威海市| 湘潭市| 平湖市| 铜梁县| 清徐县| 融水| 安乡县| 兴安盟| 桦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岱山县| 刚察县| 漯河市| 乳源| 许昌县| 出国| 延边| 桃园市| 呼玛县| 嘉义市| 永清县| 方山县| 如东县| 通河县| 木里| 德兴市| 定南县| 嵊泗县| 甘谷县| 万山特区| 织金县| 屏东县| 湟中县| 义乌市| 元朗区| 自治县| 沅陵县| 平和县| 天祝|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