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鹍
(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動物繁殖與營養(yǎng)工程技術中心,湖北黃石 435000)
隨著現代規(guī)?;B(yǎng)豬的發(fā)展和養(yǎng)殖效率的提高,豬場母豬斷奶后7 d內發(fā)情率卻相對較低。據調查,夏秋季母豬斷奶后3~5 d發(fā)情率為30%~40%,冬春季為60%~70%,未能在斷奶后7 d內發(fā)情的初胎母豬,平均需要20 d以上的時間才能發(fā)情,且這些延遲發(fā)情的母豬,返情率高、產仔數少。母豬因發(fā)情問題被提前淘汰,需要補充更多的后備母豬,造成豬場的整體生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嚴重影響豬場生產效益[1]。影響母豬發(fā)情率的因素包括溫度、飼料、斷奶體重、個體自身體質等[1,2]。目前除了改善飼養(yǎng)管理、調整營養(yǎng)水平外,常用一些PG600、中藥方劑“催情散”等[1]進行藥物催情。PG600的危害逐漸顯現,如何合理使用中藥來預防治療母豬發(fā)情越來越受到規(guī)?;B(yǎng)殖場的關注[3]?!吨腥A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年版·二部)》 (以下簡稱《藥典·二部》)收錄有催情散,每頭母豬常用劑量30~60 g/d[4]。本試驗主要比較了母豬斷奶后按50 g/頭/d連續(xù)飼喂3 d不同中草藥催情物對母豬的催情效果,以評估市場同類產品及市場暢銷催情產品的催情效果。
試驗所需添加劑有3種:“市場產品0”“市場產品1”和“市場產品2”?!笆袌霎a品0”購自湖北某廠,產品明確標明執(zhí)行標準為《藥典·二部》所規(guī)定的“催情散”方劑;“市場產品1”購自山東某廠,產品明確標明執(zhí)行標準為《藥典·二部》所規(guī)定的“催情散”方劑;“市場產品2”購自河南某廠,為催情類飼料添加劑,淫羊藿苷成分≥0.05%。
“市場產品0”顏色淺于“市場產品1”但深于“市場產品2”,中藥味濃且純;“市場產品1”顏色最深,中藥味中夾雜著甜香味;“市場產品2”顏色最淺,無中藥味,乳香味極濃,似“乳豬香”。
選取斷奶經產丹系長大二元雜交母豬64頭,隨機分成4組(對照組、試驗Ⅰ組、試驗Ⅱ組、試驗Ⅲ組),每組16頭母豬(每組4個重復),各組母豬平均胎次相近。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Ⅰ組在基礎日糧的基礎上添加50 g“市場產品0”;試驗Ⅱ組在基礎日糧基礎上添加50 g“市場產品1”;試驗Ⅲ組在基礎日糧基礎上添加50 g“市場產品2”。所有試驗組采用人工拌料飼喂,以確保每頭試驗母豬采食到規(guī)定的藥量?;A日糧選用場內現有飼料原料和某品牌“懷孕85天至乳豬斷奶”10%哺乳母豬復合預混料配成,其組成為:玉米64%、豆粕20%、麩皮6%、10%哺乳母豬復合預混料,基礎日糧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為:粗蛋白≥15.5%、粗纖維≤8.0%、粗灰分≤9.0%、鈣0.6%~1.5%、總磷0.5%、氯化鈉0.3%~1.0%、賴氨酸≥0.9%。
1.3.1 給藥方法
飼養(yǎng)試驗于2017年7—9月在湖北省通山縣某規(guī)模豬場(繁殖母豬7 000余頭)進行。配種舍與妊娠舍均為半漏縫地板單體限位欄,風機水簾降溫。采用現代豬場的飼養(yǎng)管理方法與日糧,母豬斷奶后第2 d開始試驗,試驗組用基礎日糧中添加50 g/頭/d的3種不同催情藥物,連續(xù)飼喂3 d,3 d后試驗組的飼養(yǎng)管理與對照組相同。母豬采用人工授精,配種2次,完成配種后轉入妊娠舍。3個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母豬空懷期均飼養(yǎng)在空懷欄,每欄4頭。飼養(yǎng)密度適中,通風良好,自然光照。
1.3.2 妊娠母豬的日喂料量
妊娠母豬每日飼喂2次,各階段的投料量為:①斷奶至配種,實行優(yōu)飼,日喂料量為1.5~2 kg/頭,另加喂葡萄糖150 g/頭;②配種至妊娠30 d(胚胎著床期),日喂料量為1.8~2 kg/頭;③妊娠30~75 d,根據母豬個體膘情增減投料量,日喂料量為2~2.5 kg/頭;④妊娠75~95 d(乳腺發(fā)育期)日喂料量為2.2 kg/頭,此階段要密切關注母豬的膘情,不能將母豬養(yǎng)太肥;⑤妊娠95 d至分娩前3 d(胎兒增重期),日喂料量增至3~3.5 kg/頭,進行攻胎。
發(fā)情母豬判定:陰門充血、腫脹明顯,有透明粘液流出,采食減少,出現流涎磨牙、吼叫、拱土等變化;性欲及興奮性增強,爬跨其他母豬或接受其他母豬或公豬的爬跨或交配。若用手按壓背部、且“騎馬”(人騎在豬背),并用手拍豬耳朵,母豬出現“靜立反射”。未發(fā)情母豬無所述現象。
記錄母豬斷奶后7 d和15 d的發(fā)情率、母豬斷奶后15 d內母豬第一次發(fā)情配種后的受胎率、母豬平均產仔數以及母豬產后28 d斷奶時仔豬的成活率。
試驗Ⅰ組的母豬斷奶后7 d內發(fā)情率最高,為93.75%;對照組最低,為75%。試驗Ⅰ組母豬的發(fā)情率比對照組高18.75個百分點,比試驗Ⅱ組和試驗Ⅲ組分別高6.25和12.5個百分點。試驗15 d內(含第15 d)試驗Ⅰ組已全部發(fā)情,顯著高于其他組。對照組、試驗Ⅱ組、試驗Ⅲ組母豬15 d內的發(fā)情率均為87.5%(見表1)。
投喂催情藥后15 d內,試驗Ⅰ組16頭母豬發(fā)情,配種后全部受胎,受胎率為100%;試驗Ⅱ組、試驗Ⅲ組與對照組各有14頭母豬發(fā)情,發(fā)情率為87.5%;配種后全部受胎,受胎率為100%。
表1 不同試驗組飼喂7 d和15 d內母豬發(fā)情率
試驗Ⅰ組與試驗Ⅱ組母豬的平均產仔數均為11.5頭,較對照組的10.5頭多1頭,提高8.7%;較試驗Ⅲ組的平均產仔數11頭多0.5頭,提高4.35%(見表2)。
表2 不同試驗組母豬平均產仔數
表3 不同試驗組仔豬成活率
由表3可知,各組中28 d斷奶仔豬的成活率自高到低排序為試驗Ⅰ組(95.11%)>試驗Ⅱ組(95.03%)>試驗Ⅲ組(94.16%)>對照組(93.88%),試驗Ⅰ組與試驗Ⅱ組的仔豬成活率相近,為95%以上;試驗Ⅲ組與對照組的相近,約94%。
試驗Ⅰ組母豬在斷奶7 d內的發(fā)情率達93.75%,其他3個組母豬在斷奶后7 d的發(fā)情率均未達到90%。通過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的對比,發(fā)現試驗Ⅰ組添加的藥品具有較好調理母豬發(fā)情的功能。其對母豬發(fā)揮的調理作用,除了“催情散”成份外,可能還與加工制作中的超微粉碎有關。李龍瑞等[5]的研究證明,經超微粉碎的“雞球蟲散”較細粉碎的“雞球蟲散”殺蟲效果好。
一般85%~95%無繁殖障礙的母豬可在斷奶后的7 d內發(fā)情,本試驗在7月上旬進行,正值夏季炎熱開始,此時正處母豬發(fā)情明顯下降期[1]。母豬斷奶后第2 d開始連續(xù)3 d投喂50 g/頭/d催情藥物,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母豬斷奶后的7 d內發(fā)情率分別為93.75%和87.50%,均高于85%。試驗Ⅲ組和對照組的母豬斷奶后7 d內發(fā)情率分別為81.25%和75%,低于85%。由此可見,飼喂中草藥“催情散”可以將夏秋季節(jié)母豬的發(fā)情率提高到正常水平。
中草藥“催情散”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對不發(fā)情母豬發(fā)揮催情作用[1,3]。在如下情況下,最好不要使用“催情散”對母豬催情。
3.3.1 后備母豬
同期后備母豬配種后,所剩不發(fā)情后備母豬,在采取補充生殖營養(yǎng)、加強運動、公豬調情等措施后[2],仍不發(fā)情者,此時使用“催情散”催情,不會有好的催情效果,建議不用“催情散”等藥物催情,而是淘汰長期不發(fā)情后備母豬。3.3.2 經產母豬
對于斷奶后長時間不發(fā)情,甚至采用上述方法[2]仍不發(fā)情的母豬,建議不要使用“催情散”等藥物催情。可能這些豬本身出現了問題,即使經“催情散”等藥物催情發(fā)情后,其返情率也會高于正常豬群,還有可能出現藥物“依賴”。
3.3.3 辯證地看待“催情散”催情效果
導致母豬乏情的因素很多,因此,使用“催情散”的催情效果也可能不同,這與中草藥“催情散”的產品性能無關。
本試驗結論如下:①試驗Ⅰ組的產品具有較好的催情效果,且優(yōu)于市場同類產品,可能與該產品使用超微粉碎有關;②“催情散”的正確使用與其效果成正比;③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母豬的平均產仔數均為11.5頭,分別較試驗Ⅲ組和對照組多0.5頭與1頭,說明“催情散”有提高母豬平均產仔數的作用;④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的斷奶仔豬成活率約為94%,而試驗Ⅲ組和對照組的斷奶仔豬成活率約為93%,說明“催情散”有提高斷奶仔豬成活率的作用;⑤各組母豬斷奶后15 d發(fā)情配種的受胎率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