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如果美德和幸福發(fā)生沖突,你選哪一個?

      2019-05-23 08:30陳嘉映
      看天下 2019年12期
      關鍵詞:文天祥德性美德

      陳嘉映

      美德和幸福的關系是什么呢?這說起來也挺簡單的。一方面,有句古老的話說:人人都追求幸福,人生的終極目標是幸福。另一方面,我們也愿意自己是一個品德良好的人,很少有人愿意別人說他是個缺德的人。

      所以有可能你既擁有幸福,又擁有美德,但是這兩者之間并不總是珠聯璧合的。簡單地說,也許你不做什么大事情,就是在過日常生活,但是父母病了,你排個隊去看病,怎么都排不上號,那你是不是要托人走個后門?諸如此類,從大大小小所有這些方面,你都可能碰上這樣的矛盾。

      這個矛盾簡單說起來就是:如果美德和幸福只能選一樣的話,你選哪一樣?

      美德并不一定能帶來幸福

      我們平常所說的美德或者德性,并不一定都會給你帶來物質好處。

      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里有一篇故事叫作《羅剎海市》,寫的大概是這樣一個地方——那里面越是長得丑陋的,就越是做了高官,享有榮華富貴,最丑的就當了君主;而那些最善良、最美好的人就處在社會底層,做著最辛苦的活,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

      后來人們就把這個《羅剎海市》當作一個隱喻,跟我們所設想的美好世界是倒過來的。在羅剎國里,不是有德的人過上最幸福的生活,正好相反,是那缺德的人過上最幸福的生活、最好的生活,而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卻始終過得不幸。

      現實中,那些成功人士,那些過得不錯的人,你看他們身上往往還是有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而那些懶惰的人,放任自己的人,做事不講規(guī)矩的人,往往也沒有過上什么好生活。也就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雖然不是什么顛撲不破的真理,但美德并不總是跟幸福沖突。

      當然相反的例子很多,也正是因為這些相反的例子,蒲松齡才會來寫《羅剎海市》。而且我們也經常會抱怨,會批評,會指責,看到那些不公義的人得了好處,那些主張公義的人沒得到好處,我們會感到氣憤,會發(fā)牢騷,甚至會抗議。

      這一方面說明社會有很多問題,但是另一方面就說明這個社會還沒有糟到那個樣子,所以我們還會心有不平,還會去抗議,還會去抱怨。我們要是真正生活在羅剎海市,所有人就把這樣一個顛倒黑白的世界當做一個司空見慣的世界,當做一個自然的世界,那時候我們可能連抱怨都忘了。

      先賢的智慧

      那么美德跟幸福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這個問題不光我們會碰到,我們自己會去想,自古以來有很多思想家也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我把古代的想法大致歸為三類,第一類就是功效主義。這個詞有時候也翻譯成功利主義,但是我還把它叫功效主義吧。按照功效主義的說法,道德是達到幸福的手段。

      雖然有些美德有時候或者通常會帶來幸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德,更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能帶來好處,而的確有些惡劣的手段反而能夠帶來物質好處。這時候如果你只是把美德看作手段的話,那你會不會為了幸福,為了過上好日子,去采用那些惡劣的手段呢?這時候功效主義就有點變化了。

      從理論上講,美德并不只是幸福的一個手段,美德是幸福的一個組成部分。粗想起來,好像我們講起幸福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但其實要是細想的話就會發(fā)現要比這多一點。

      多在哪兒呢?比如一個官員,他對上吹牛拍馬,對下欺壓受賄,他買了好幾棟房子,每棟房子里都養(yǎng)了個女人,他吃好玩好喝好了,我們說這樣的人幸福嗎?我們不說這樣的人幸福。我們說什么人幸福呢?我們說那些心地善良、品質純正的人幸福。

      幸福這個概念它天然就包含著相當的品德的成分,甚至可以說,美德構成了幸福的骨架,它是跟一個人的品質相聯系的,它是幸福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沒有這個骨架,哪怕他吃好喝好玩好了,我們也很難說他是一個幸福的人,實際上他自己也很難認為自己是在過著幸福的生活。

      第二類我把它叫做唯道德論的主張。這樣一種主張是只認道德,而不管道德帶不帶來好處。古代有個特別出名的唯道德論的思想家或者哲學流派,叫做斯多葛學派。近代康德的思想理論也特別有影響力,我們可以把康德看作唯道德論的一個代表人物。

      但只論道德不管結果,我們普通人做不到,我們的確是做不到文天祥那樣,我們更做不到莊子那樣逍遙。簡單地說,哪怕我能夠放棄我個人的幸福,但是我還生活在社會中,我有妻子老小,這是我放不下的。

      永遠跟正直的人站在一邊?

      第三類就是像孔子、亞里士多德這樣的思想家,他們把道德放在很高的地位上,但是他們跟唯道德論不同,他們認為幸福不僅包括美德,而且也包括健康、財富、長壽等等這樣的一些因素,他們都不否認在德性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會帶來幸福。

      孔子直接就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我們想過上好生活,想富貴,人人都是這樣的。區(qū)別只在于,對于孔子來說,“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就是說如果要讓我用不道德的方式來獲得富貴,這個我是不能接受的。

      亞里士多德所講的良好生活,也是跟孔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他也是把美德放在第一位,但是幸福仍然包括了健康、財富、長壽等等。

      和功效主義、唯道德論比,我覺得還是孔子和亞里士多德的主張比較接近我們普通人的想法。一方面我們希望自己健康,有財富,能夠長壽,但是我們也不愿意喪心缺德地去獲得這些東西。

      這就回到了我們最早提到的這個問題,就是兩者能夠攜手并進當然最好,但是如果兩者發(fā)生了沖突,那怎么辦?

      實際上這個問題是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的,它是沒有一個人人共同遵守的答案的。文天祥有文天祥的答案,我們通常做不到他們那樣。我們也可以說,德性和好生活的這個比例是不一樣的。對于文天祥來說,德性虧了一點,他就感受不到幸福,我們如果德性虧了很多,我們就感受不到幸福。

      孔子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本褪钦f,在一個好的社會中,一個人得到了富貴,這是好的,但在一個惡劣的社會中,在羅剎海市中,一個人得到富貴,那是可恥的事。

      當然,“邦有道”和“邦無道”是兩個極端,我們實際的社會是介于一個特別良好的社會和一個特別糟糕的社會之間的。我們既不可能說完全地以德論福,也不可能完全地以福來論德。

      但是我們也不能夠把一個社會想象成那樣地壞。我知道大家在抱怨和批評的時候,有些人會把這個社會想成漆黑一團。但是這種想法、這種批評到了一個極端,它會帶來壞的后果,這個后果就是:仿佛我們任何人都不再有正當的手段來贏獲我們自己的幸福,因此那些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得到好處的人,反倒覺得這樣的做法是自然而然的了。但反過來,我們的社會也沒有好到那種能夠以福論德的程度,就好像我們只要好好地做,一定就能夠得到幸福。

      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還有待那些正直的人去加以改變,加以改善。

      正直的人有可能要犧牲他們自己的幸福。我們作為普通人也許做不到,但是我就是希望,即使我們沒有像那些仁人義士那么勇敢地站出來去改變這個社會,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做到,我們在心里,我們在能做的地方,是永遠跟這些正直的人站在一邊的。

      摘自“一席”(微信公眾號:yixiclub)

      猜你喜歡
      文天祥德性美德
      正氣文天祥
      文天祥的生死之交
      正氣文天祥
      小學生拾金不昧 傳承美德樹榜樣
      正氣文天祥
      從樊遲三問“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道人善即是善
      節(jié)約用水是美德
      助人為樂是美德
      德性能帶來好生活嗎?
      怀化市| 昆明市| 横峰县| 罗江县| 高州市| 新平| 保定市| 民勤县| 汝州市| 泸州市| 辽源市| 陆河县| 昌江| 贺兰县| 奉节县| 祁连县| 鄂州市| 佛坪县| 巴马| 镶黄旗| 邢台县| 襄樊市| 东台市| 湟源县| 福海县| 延边| 白水县| 岳池县| 广元市| 锦州市| 江阴市| 大名县| 贵德县| 萨嘎县| 资阳市| 周口市| 甘南县| 榆社县| 西贡区| 财经|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