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霞
羅伯特·默多克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亞,20歲那年進入牛津大學。有一年學校放暑假,默多克想勤工儉學。聽說有一家企業(yè)正在招聘業(yè)務(wù)員,他就跟幾位同學一起去應(yīng)聘。
負責招聘工作的是一個名叫約翰的男子,他給大家各自發(fā)了一張調(diào)查問卷,足足羅列了30多個問題。約翰特別強調(diào)答卷不限時間,越隨意越好。
默多克回答到第5個問題時,無意中抬頭,發(fā)現(xiàn)已有好幾個人輕松地交出了答卷;當他寫到第10個問題時,一位正準備離開的同學從他身邊走過,小聲說:“兄弟,不必那么認真,選幾個你感興趣的問題答一答就行,全部回答太累了。”原來,同伴們之所以動作比自己迅速,是因為采取了“選答”的辦法。默多克恍然大悟之余,又仔細看了看問卷,上面的確沒有注明需要全部給出答案,可是自己怎能知道招聘人員到底對哪個問題更感興趣呢?既然如此,為了更保險一些,還是老老實實地選擇“全答”吧。
于是,別人最多用半個小時就交出了答卷,默多克卻整整用了兩個小時才完成任務(wù)。當他站起身時,屋子里早已變得空空蕩蕩,只剩下等待收卷的考官。默多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耽誤您的時間了?!奔s翰看了一下他的答卷,什么也沒說。
默多克回到學校時,和他一起去參加招聘的同學早就吃完午餐,躺在床上睡大覺了。聽說他答出了問卷上的全部問題,他們哈哈大笑,說這一定是世界上“最笨的答卷”。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天,默多克就接到了錄用通知,那些嘲笑他的同學卻沒得到這份薪水誘人的工作。
多年以后,默多克有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往事。他說:“當你遇到難題不知所措時,不如就選擇最笨的辦法來解決它吧。因為有時最笨其實就是最好,一個敢于嘗試最笨的人,才有機會成就更好的人生?!?/p>
《山東國資》來稿刊登統(tǒng)計(2019年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