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婷 張雁云 范六民 戴俊彪 張 立
(1 北京十一學校 北京 110000 2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5 3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1 4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0084)
理論考試A 共3 h。
1~10 題:細胞生物學;11~17 題:植物解剖和生理;18~30:動物解剖和生理;31~32:習性學;33~42:遺傳和演化;43~47:生態(tài);48~50:生物分類學。
每個正確答案得1 分。 一個問題中4 個答案都正確,得1 分;只有3 個答案正確,得0.6 分;只有2個答案正確,得0.2 分;只有1 個答案正確,得0 分。
1.Weel 激酶和Cdc25 磷酸酶的活性決定了M-Cdk 組分中Cdk1 第15 位酪氨酸的磷酸化狀態(tài)。 當?shù)?5 位酪氨酸被磷酸化后,M-Cdk 失去活性;當?shù)?5 位酪氨酸未被磷酸化,M-Cdk 被激活(圖A),Weel 激酶和磷酸酶Cdc25 的活性也受磷酸化的調(diào)控。 這些酶活性的調(diào)控可利用蛙卵母細胞的提取物進行研究。 在這種提取物中, 激酶Weel 處于活化狀態(tài),而Cdc25 磷酸酶處于失活狀態(tài)。其結(jié)果導致M-Cdk 因為Cdk1 第15 位酪氨酸的磷酸化而失去活性。這種提取物中的M-Cdk 可以通過加入絲氨酸/蘇氨酸蛋白磷酸酶的強效抑制劑岡田酸而被迅速激活。 使用Cdkl 的特異性抗體,可以通過凝膠電泳(圖B)中遷移率的變化,以檢查它們的磷酸化狀態(tài)。 帶有磷酸化的蛋白通常比未被磷酸化的蛋白遷移的更慢。
A.通過Weel 激酶和Cdc25 磷酸酶控制M-CDK 活性;B.岡田酸對Cdk1、Weel 激酶和Cdc25 磷酸酶的磷酸化狀態(tài)的影響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當它被磷酸化后,Weel 激酶處于活化狀態(tài)
B.控制Wee1 激酶和Cdc25 磷酸酶磷酸化的磷酸酶是酪氨酸特異性的
C.岡田酸直接影響Cdk1 的活化
D.如果M-Cdk 能夠磷酸化Wee1 激酶和Cdc25磷酸酶,那么少量激活的M-Cdk 會導致其快速和完全被活化
2.一個mRNA 的翻譯速率可以通過SDS-PAGE進行估計。 在本實驗中,一種煙草花葉病毒(TMV)的mRNA(編碼了一個分子量為116 kDa 的蛋白),在兔網(wǎng)織紅細胞裂解物里,在35S-甲硫氨酸存在的情況下被翻譯成蛋白。 兔網(wǎng)織紅細胞裂解物含有蛋白質(zhì)翻譯所需的所有組分。 樣品以1 min 的間隔取出,進行SDS-PAGE 分析。 分離后的翻譯產(chǎn)物通過放射自顯影被顯現(xiàn)。 如下圖所示,可檢測出的最大多肽隨時間增加而不斷增大,直至大約25 min 時蛋白質(zhì)全長的出現(xiàn)。
分子量(kDa)隨時間(min)的變化TMV蛋白在兔網(wǎng)織紅細胞裂解物中合成的時程分析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煙草花葉病毒蛋白合成的速率與時間成指數(shù)比例
B.假設(shè)每個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10 Da,蛋白合成的速率約為每分鐘35~40 個氨基酸
C.兔網(wǎng)織紅細胞裂解物中還有甲硫氨酸氨酰tRNA 合成酶
D.該mRNA 在其序列中可能包含2 個以上的稀有密碼子
3.科學家分離獲得了3 種必須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脯氨酸(proline)才能生長的菌株P(guān)roA-,ProB-和ProC-。 其中一株為冷敏感型,一株為熱敏感型,另外一株含有一個基因缺失。 將這些菌株在僅含有微量脯氨酸的基本培養(yǎng)基的瓊脂板劃線, 開展交叉互養(yǎng)實驗。在交叉互養(yǎng)實驗中,從一種菌株中滲透出來的代謝物可以為旁邊另一個菌株提供營養(yǎng)。當它們在3 個不同溫度下培養(yǎng)后,其生長情況如下圖所示。
粗黑線條表示細胞進行高速生長;灰色線條代表細胞生長緩慢或不生長;WT,野生型
3 株脯氨酸生物合成缺陷菌株的交叉互養(yǎng)實驗結(jié)果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在ProC-菌株中積累的代謝中間物來自于ProA-菌株中代謝阻斷的產(chǎn)物
B.在ProB-菌株中積累的代謝中間物來自于ProA-菌株中所代謝阻斷的產(chǎn)物
C.至少存在3 個不同的基因可以影響脯氨酸的生物合成
D.至少在某一種條件下,細胞合成的脯氨酸被快速用于蛋白質(zhì)的合成,防止脯氨酸的過量合成
4.當分離后的線粒體懸浮在含有ADP,Pi 和可氧化底物的緩沖液中時, 可以發(fā)生3 種容易測定的反應(yīng): 底物被氧化;O2被消耗以及ATP 的合成。氰根離子(CN-)可以抑制電子到O2的傳遞。寡霉素(oligomycin)可以抑制ATP 合成酶。2,4-二硝基酚(DNP)可以透過線粒體膜并釋放質(zhì)子進入基質(zhì),從而消除質(zhì)子梯度。
實線表示所消耗的氧氣量;虛線表示ATP 的合成量線粒體中氧氣的消耗和ATP 的合成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x 是可氧化的底物
B.y 是寡霉素(oligomycin)或氰根離子(CN-)
C.z 是2,4-二硝基酚(DNP)
D.如果z 是寡霉素(oligomycin)和2,4-二硝基酚(DNP)的混合物,則ATP 的合成不會穩(wěn)定
5. 假設(shè)你正在研究下圖中所表示的膜蛋白。你準備了膜中只含有這種蛋白質(zhì)人工囊泡。 然后用能夠靠近膜進行切割的蛋白酶處理囊泡(2)或先將囊泡進行透化,然后用蛋白酶處理(3)。 所得肽段隨后利用SDS-PAGE 凝膠電泳進行分離。
1.未處理的對照;2.蛋白酶裂解后的肽段;3.透化后經(jīng)蛋白酶切割后的肽段;箭頭指示了肽段的遷移方向膜蛋白(a,b,c,d,e 結(jié)構(gòu)域)和SDS-PAGE 凝膠圖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在泳道3 中的較大的片段是親水性的
B.在泳道2 中的較小的片段代表了膜外突出的蛋白質(zhì)結(jié)構(gòu)域
C.結(jié)構(gòu)域a 富含亮氨酸或異亮氨酸
D.結(jié)構(gòu)域a,c 和e 伸向囊泡的內(nèi)腔中
6.乙醇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然而,一些釀酒酵母菌株能適應(yīng)高濃度的乙醇。 許多研究證明乙醇的存在可以造成細胞內(nèi)脂類組成的變化。 在本研究中,通過敲除編碼去飽和酶的OLE1 基因,從而系統(tǒng)性的改變酵母脂肪酸的組成。 OLE1 可催化形成單不飽和的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Δ9-C16∶1)和油 酸(oleic acid)(Δ9-C18∶1)。 隨后,在敲除OLE1 的酵母菌株中(1)轉(zhuǎn)化入YEpOLE1 質(zhì)?;匮aOLE1 基因;(2)分別轉(zhuǎn)化入YEp -Δ9Hz,YEp -Δ9Tn,YEp -Δ11Hz 和 YEp -Δ11Tn 質(zhì)粒。 YEp-Δ9Hz,YEp-Δ9Tn,YEp-Δ11Hz和YEp-Δ11Tn 表示來自棉鈴蟲(Helicoverpa zea)(Hz)或粉紋夜蛾(Trichoplusia ni)(Tni)Δ9 或者Δ11去飽和酶。 各個轉(zhuǎn)化株中脂肪酸的組成和生長曲線如下表和下圖所示:
在對數(shù)中期,釀酒酵母菌株中主要脂肪酸的組成(%)
A.YPD 培養(yǎng)基;B.含有5%乙醇的YPD 培養(yǎng)基;OLE1(×),Δ9Hz(●),Δ11Hz(■),Δ9Tn(○)以及△11Tn(□)轉(zhuǎn)化有不同質(zhì)粒釀酒酵母的生長曲線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轉(zhuǎn)化有OLE1 基因的酵母菌,因為有內(nèi)源去飽和酶的存在,所以在YPD 培養(yǎng)基中的延滯期(lag phase)比其他所有菌株都短
B.所有菌株的去飽和酶都具有相同的活性
C.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是釀酒酵母乙醇耐受性的良好指標
D.更高比率的Δ9-C18∶1 比Δ9-C16∶1 導致釀酒酵母具有更高的乙醇耐受性
7.Poly(3-hydroxybutyrate)(PHB)是一種材料儲存物, 通常在各種細菌中, 當營養(yǎng)物質(zhì)如氧、氮、磷、硫或鎂等受限,但同時存在過量的碳時大量積累。 下圖表示Ralstonia eutropha 中從乙酰輔酶A(acetyl-CoA)到PHB 的合成途徑。 該途徑受到反饋抑制的調(diào)控。 此外,acetyl-CoA 也可以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提高檸檬酸合成酶的活性會降低PHB 的合成
B.當細胞內(nèi)HSCoA 濃度高時,PHB 合成速率將增加
C.當PHB 的合成速率增加時,Ralstonia eutropha 細胞的生長速度也會增加
D.低比率的(NADPH+H+)/NADP 促進PHB的合成
PHB合成途徑
8.一個科學家分離了5 種不同的多肽(1~5)。每種多肽由5 種不同氨基酸(命名為A,B,C,D,E)組成。 他測定了各個多肽的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 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
每個氨基酸的分子量如下表所示。
注意:一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為18 Da。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題中氨基酸C 為絲氨酸
B.題中氨基酸A 是酪氨酸
C.題中氨基酸E 是半胱氨酸
D.題中氨基酸B 是甘氨酸
9.從蝦的腸道中分離出4 種不同的細菌,用于研究它們降低Vibrio harveyi 毒性的益生菌效力。Vibrio harveyi 是一種常見的對蝦感染菌。 在第1個實驗中,4 株分離的菌被接種到交叉劃線的平板上,以觀察對4 種細菌的抑制(圖A)。在第2 個實驗中,測定了在Vibrio harveyi 和各個細菌共同存在5 d 后,對蝦的存活率(圖B)。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1 號候選菌(P1)可產(chǎn)生抑制革蘭氏陰性和革蘭氏陽性菌的抗微生物化合物
B.2 號候選菌(P2)能夠減少Vibrio sp.的致病性,但不能殺滅他們
C.3 號候選菌(P3)所產(chǎn)生的抗微生物化合物以細胞外膜為靶向
D.4 號候選菌(P4)通過抑制革蘭氏陰性菌,從而對對蝦存活有良好的效果
A.K=對照(在虛線框中沒有細菌),P1-P4= 候選益生菌1-4,a=Streptococcus sp.(革蘭氏陽性),b=Vibrio harveyis(革蘭氏陰性),c=Bacillus sp.(革蘭氏陽性),d=Salmonella sp.(革蘭氏陰性). B.U=僅對蝦培養(yǎng),U+V=對蝦和Vibrio harveyis 共培養(yǎng),U+V+P1-4=對蝦和Vibrio harveyis 以及某一種候選益生菌P1-4 共培養(yǎng)。
10.為了觀察酵母菌株細胞周期的長度設(shè)計了一個實驗。 活化后的酵母細胞以106個細胞/mL 的初始濃度被轉(zhuǎn)接到的新鮮培養(yǎng)基中。 40 h 后,細胞數(shù)量增加至4×106個細胞/mL。 從中取出部分培養(yǎng)液用于另一實驗。 在該實驗中,細胞先在含有放射性標記的胸苷(thymidine)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15 min,隨后細胞被清洗, 并重新在不含有放射性胸苷的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培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細胞樣品在不同時期采取, 用于測量含有放射性胸苷的有絲分裂的細胞的百分比。下圖顯示了實驗結(jié)果。在每個所取樣品中,約1%的細胞正在進行有絲分裂。
有絲分裂細胞中包含帶有放射性標記細胞的比例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組蛋白(histone proteins)的合成速度在放射性標記的胸苷加入后6~10 h 之間相對較高
B.細胞周期的S 期長度約為5 h
C.細胞周期的M 期長度超過1 h
D.大多數(shù)放射性胸苷的是在細胞周期的S 期被吸收利用
11.盡管日常光合蒸騰失水導致水勢劇烈變化,細胞壁給植物細胞提供相當程度的體積穩(wěn)態(tài)。植物細胞的水勢(ψw)由溶質(zhì)勢(ψs)和膨壓(ψp)組成。相對細胞體積與細胞水勢和其組成成分相關(guān),如下圖所示。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在答題卡上指出下列陳述正確與否。
A.植物細胞水勢的改變通常伴隨著膨壓和細胞體積的大變化
B.膨壓消失表明,細胞體積已經(jīng)減少了約15%,細胞質(zhì)壁分離結(jié)束
C.當細胞體積減少10%時,細胞水勢的變化主要由細胞溶質(zhì)勢的降低引起,而膨壓變化很小
D.在細胞重新水合的過程中,當細胞壁產(chǎn)生等同于膨壓的壓力、細胞水勢達到零時,細胞體積膨大停止
12.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和大豆(Glycine max)植物進行響應(yīng)低溫的實驗。 植物在25℃下生長數(shù)周,然后在10℃生長3 d,整個實驗過程中,日照長度、光強度和環(huán)境二氧化碳濃度保持恒定,除非特別說明。 2 個植物物種在25℃的凈光合如下圖所示。
單位葉片干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mg CO2/g干重)
?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如果放在35℃下,大豆的光合速率會降低,而且高粱不會變化
B.在涼爽的條件下,高粱的生物量比大豆的增加更快
C.大豆植物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很可能比高粱低
D.高粱的二氧化碳吸收的減少主要是由于酶的活性在低溫下降低
13.大豆慢生根瘤菌可以感染大豆(Glycine max)的根并形成根瘤。 在根瘤發(fā)生由固氮酶催化的固氮作用,固氮酶活性不用通過氮還原測量,而可以很容易地通過乙炔還原進行測量。 科學家制備了催化產(chǎn)生丙酮酸和NADH 的NAD 依賴的蘋果酸酶的缺失突變體(dme 突變體),并用野生型和突變型細菌感染大豆幼苗根系。 幼苗在無氮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接種14 d 和28 d 后,記錄幼苗中根瘤的數(shù)目和重量以及乙炔還原活性。
該圖給出了感染了野生型慢生大豆根瘤菌(空心柱)和dme 突變體慢生大豆根瘤菌(實心柱)感染后的大豆根瘤。大豆中根瘤數(shù)、干重和乙炔還原活性的研究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同一條件下,接種28 d 后根瘤的固氮活性比14 d 后高
B.接種慢生根瘤菌后14~28 d 內(nèi),根瘤的數(shù)量和大小都隨時間增加
C.突變體根瘤菌感染28 d,根瘤的固氮活性比感染14 d 后降低,是因為固氮酶活性降低和根瘤形成減少
D.慢生根瘤菌誘導產(chǎn)生的根瘤的固氮作用由NAD+依賴的蘋果酸酶下調(diào)
14.蔗糖在葉中產(chǎn)生,通過葉脈短距離和長距離運輸?shù)椒枪夂掀鞴偃绺?、莖、花和果實。 蔗糖分子在葉韌皮部中運輸?shù)? 個主要途徑包括共質(zhì)體和質(zhì)外體,如下圖所示。
M.葉肉;BS.維管束鞘:MS.束內(nèi)鞘;PP.韌皮薄壁組織;VP.維管薄壁組織;CC.伴胞;TST.厚壁篩分子:ST.篩分子整個植物韌皮部網(wǎng)絡(luò)圖示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在葉中二氧化碳被合成為蔗糖,然后在流體靜壓力梯度下通過韌皮部長距離運輸?shù)綆?/p>
B.質(zhì)外體途徑中蔗糖裝載的好幾個步驟都需要能量,是由于涉及橫跨活細胞次生壁的運動
C.在共質(zhì)體途徑,蔗糖分子通過胞間連絲被動裝載
D.蔗糖分子在庫的卸載不需要能量釋放,因為蔗糖順著濃度梯度運動
15.科學家測量紅樹植物支柱根的長度和高度(下圖A)。他們還制備支柱根的橫切片,觀察它們的解剖特征。 結(jié)果示于下圖B 和圖C。
A.支柱根的高度和長度測量;B.5 個連續(xù)支柱根的高度變化(空方塊),長/高比的變化(實心圓);C. 順著一級支柱根長軸的樹皮(包括通氣組織)、木質(zhì)部和髓的相對比例(左),連續(xù)級別支柱根基部的樹皮(包括通氣組織)、木質(zhì)部和髓的相對比例(右)。紅樹植物的支柱根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支柱根高度和長度/高度比是支柱根級別的單調(diào)下降函數(shù)
B.在第1 級支柱根內(nèi),在橫切面上的木質(zhì)部比例在接近主莖處較大,當支柱根接近地面時木質(zhì)部比例逐漸減少,同時樹皮和髓的比例增加
C.當支柱根級別從1 變?yōu)? 時,樹皮和髓比例降低,而木質(zhì)部比例增加
D.相比樹皮和髓,第1 級支柱根中的支持性功能很可能加強,并具有較低的長度/高度比和較高的木質(zhì)部比例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