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衡
據統(tǒng)計,我國每天約有上百萬人遭受癌痛折磨,尤其是癌癥晚期,其中70%~80%為中度和重度疼痛。劇烈的癌痛會導致心率加快,血壓、血糖升高,身體免疫力明顯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不但限制患者的活動,還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食欲減少,睡眠受到嚴重影響,身體狀況急劇下滑,強烈的持續(xù)性疼痛會使一些患者“生不如死”??梢哉f,很多癌癥患者最終實際上是“痛”死的。
長期以來,人們對軀體腫瘤疼痛如肺癌、肝癌、胃腸癌、宮頸癌等癌痛都采取忍耐方法,并視為個性堅強的表現(xiàn),造成許多腫瘤患者不愿意也不會主動向醫(yī)生報告疼痛發(fā)作表現(xiàn)。究其原因,一是認為疼痛是癌癥惡化的征兆,下意識地逃避疼痛,否定其存在;二是認為癌痛是必然的,無有效治療方法;三是想做一個“好病人”,認為過多向醫(yī)生述說疼痛,會讓醫(yī)生感到“頭痛”;四是不想增加親人的擔憂。
事實上,癌痛對身體的危害是巨大的。以往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癌癥患者都受到疼痛的折磨,雖然這種疼痛是能控制的,但由于種種原因,50%~80%的患者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和處理。
有鑒于此,腫瘤科專家強調,告別忍痛,越早說出疼痛,就越容易控制它。及時、正確向醫(yī)生報告疼痛,合理制訂抗腫瘤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有效除痛,患者才能擁有更好的生命質量。
除了對待疼痛有上述強忍、逃避等想法,很多患者對待鎮(zhèn)痛藥也有不少錯誤的認識。
錯誤認識1:寧可忍受疼痛而不愿用嗎啡,害怕“上癮”。這令許多患者產生抗拒心理,有不少人情愿忍受癌痛的折磨也不愿當無可奈何的“癮君子”。
事實:癌魔對人體的摧殘比嗎啡所產生的副作用還要嚴重,只有解決了最難受的癌痛問題,才能保障睡眠、提高食欲,避免患者陷入憂郁和焦躁的情緒,這對提高患者后期的生存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不要盲目拒絕服用嗎啡,患者治療疼痛都在??漆t(y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屬于藥物濫用后的成癮問題。只要用藥合理,一般可降低嗎啡等阿片類藥物的耐受性。
錯誤認識2:使用嗎啡毒副作用大。
事實:服用嗎啡的確會上癮,但那是長期應用后的事情,退一步講,即使成了癮,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腫瘤科專家還提醒癌癥患者和家屬,不要害怕用麻醉類止痛藥物,也不要一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就立即停用。只要規(guī)范用藥,在保證理想止痛效果的前提下,成癮發(fā)生率不到10%。相反,長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療的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因疼痛導致的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相關的交感神經功能紊亂。
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嗎啡在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都可找到,而且價格便宜。目前醫(yī)學界對嗎啡的藥代動力學和不良反應等方面已充分了解,一旦發(fā)生中毒可用納絡酮解毒。而且,嗎啡發(fā)揮作用時間與半衰期相等,可隨時增加劑量,給藥途徑靈活,鎮(zhèn)痛作用時間長,并發(fā)癥少。
錯誤認識3:杜冷丁用于癌痛效果好,故國內現(xiàn)在還有極少數(shù)基層醫(yī)生習慣將它用于治療癌痛。
事實:近些年,國際疼痛研究協(xié)會資料表明,哌替啶(又稱杜冷?。┰趷盒阅[瘤止痛中沒有地位——已經使用杜冷丁的患者改用嗎啡,其主要理由有:杜冷丁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體激動劑,它在人體內產生一種名為去甲哌替啶的毒性代謝物,對大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著明顯興奮毒性,且在體內代謝緩慢,半衰期長,經常應用會產生蓄積,依據蓄積濃度的高低分別產生戰(zhàn)栗感、震顫、抽搐、癲癇樣驚厥大發(fā)作等嚴重神經毒性癥狀;另一方面,注射杜冷丁后,血液中與腦內濃度迅速上升,容易達到引起“飄飄”感的高濃度,是該藥易發(fā)生危害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發(fā)達國家已將杜冷丁從治療癌癥疼痛中淘汰出局。國內有關專家指出,杜冷丁不適于長期慢性癌痛的治療,對于各種腫瘤(特別是中晚期癌癥)的癌痛,首選止痛藥物是嗎啡,因為嗎啡止痛作用強于杜冷丁10倍以上,且毒副作用比杜冷丁少一半,打破以往將嗎啡“到最后再用”的陳舊觀點。
錯誤認識4:服藥后仍有疼痛,立即換藥。
事實:初次用藥必須掌握好劑量和用藥時間。嗎啡類形成耐受后,必須加大劑量才會達到初次用藥的效果,不可輕易認為藥物無效,同時必須嚴格按照醫(yī)生處方上的時間服藥,才可保證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濃度。
嗎啡針劑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靜脈或肌肉注射,因為后兩種方法可形成對嗎啡的快速耐受,很快出現(xiàn)耐藥性。嗎啡的劑型決定了用藥后起效的時間,針劑最快,一般10~30分鐘左右起效,即釋型嗎啡半小時內起效,而緩釋型嗎啡則需幾小時才可起效。必須根據患者的個體設計用藥時間,選擇其人最方便的時間用藥。另外,嗎啡可引起便秘,需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同時服用瀉藥。
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癌癥等惡性腫瘤疼痛的治療首選“三階梯藥物療法”:第一階梯主要針對輕度和中度的周圍性癌痛,首選非阿片類藥,主要為非甾體類解熱鎮(zhèn)痛藥,如撲熱息痛、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芬必得等;第二階梯主要針對中度局部癌痛,常為持續(xù)性疼痛,患者的睡眠已受到干擾,食欲有所減退,需在前面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右丙氧酚等。但此用藥原則上應采取漸進原則,輔助給予鎮(zhèn)痛藥,如曲馬多或弱阿片類藥物,晚間可服用神經安定藥和催眠藥等。第三階梯主要針對中度和重度癌痛,應采用以嗎啡為代表的強止痛藥。此類藥物止痛效果好,但應考慮年齡、性別、全身情況、癌的類型及疼痛嚴重和廣泛程度等諸多因素,藥量個體差異很大,通常建議由小劑量開始,根據臨床經驗增至適宜劑量。
需注意的是,所有止痛藥物都應在腫瘤科醫(yī)生的專業(yè)指導下服用,只要止痛藥使用得當,大多可達到“讓癌痛患者不痛”的目標。
1.個體化原則:鎮(zhèn)痛藥的劑量應因人而異。
2.最好口服給藥:口服藥不需要別人幫助,比較方便,有規(guī)律地口服嗎啡已成為治療慢性癌癥疼痛的主要手段。
3.積極治療失眠:疼痛經常在夜間加重,干擾患者的睡眠,這種情況可導致患者身體衰竭,夜間應用較大劑量的嗎啡,可延長鎮(zhèn)痛時間并使患者安睡。
4.對副作用的處理要及時:對強阿片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如便秘、惡心及嘔吐,應給予止吐藥和緩瀉劑。
5.仔細觀察效果:患者接受鎮(zhèn)痛藥物治療時,無論是哪種鎮(zhèn)痛藥,都需要仔細地觀察以取得最好療效及最少的副作用。
6.掌握癌痛性質:俗話說“對癥下藥”,治療癌痛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