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成
春天是個美好的時節(jié),春風(fēng)和煦,萬物復(fù)蘇,不只是鳥語花香,還有那一叢叢、一簇簇嫩綠的美味野菜。中醫(yī)講究天人相應(yīng),順應(yīng)時節(jié)吃一些時令菜蔬,可以收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對春季多發(fā)的疾病也有良效。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建議我們“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蔬菜吃得少,很容易導(dǎo)致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2、尼克酸、葉酸、鎂、鉀、鈣、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嚴重者可能增加便秘、貧血、超重、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zhì)疏松、白內(nèi)障,甚至癌癥等風(fēng)險,且會導(dǎo)致免疫力下降。那么,種類繁多、顏色各異的這些春菜,到底有什么營養(yǎng)保健價值?
薺菜是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因其噴香適口,民間常用它包餛鈍、炒雞肉,或與豆腐共煮羹,但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臨床上,薺菜常被用來治療多種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女性功效性子宮出血、高血壓患者眼底出血、牙齦出血等,其止血作用是所含的薺菜酸所致?,F(xiàn)市場上有兩種薺菜:一種菜葉偏小,有奇異的香味,止血較好;另一種為人工種植的,菜葉偏大,香味稍淡,藥效較差。
用鮮薺菜60克,加水適量,煮開鍋后,打雞蛋3個,共用之,能改進頭暈頭痛的病癥。
別名凈瓶、香爐草、甜甜菜、麥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紅不英菜、胡炳菜、麥黃菜、燈籠草、燈籠泡、瓶罐花、野菠菜(魯東南地區(qū))、兔子頭(魯東南地區(qū))等,是草本植物石竹科麥瓶草屬麥瓶草幼苗時的俗稱,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老百姓愛吃的一種野菜。這種菜有些澀,建議在初期較細嫩時食用,口感會更佳。
面條菜全草及嫩莖葉入藥,有潤肺止咳、涼血止血功效,可治虛勞咳嗽、鼻衄、吐血等癥。
野菊花芽是野菊花在春天時根部所發(fā)的嫩芽。野菊花一般每年三月中旬開始發(fā)芽,四月初菊花芽大小最好,到了五月初,已經(jīng)長得很高。野菊花芽常見于北方,多生長于陰面樹葉下。若過年前后下過大雪,那么待到年后氣溫一回暖,雪一化,菊花芽便如雨后春筍般地竄出頭來。大山陰面腳下的樹林里,撥開厚厚的落葉,便會看到嫩綠色的小芽,還伴著融雪后泥土的芬芳,采回家做成盤中餐,可謂是原生態(tài)的山珍美味。
菊花能入藥治病,久服或飲菊花茶能令人長壽,宋代詩人蘇轍有詩云:“南陽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菊花還可做成精美的佳肴,如“菊花肉”就是經(jīng)過長期摸索制作而成的一種菊菜,它由一塊塊用蔗糖熬漿包裹的白嫩豬肉加工制成,玲瓏剔透,有如白玉。每塊之上黏上幾絲菊瓣,飽飲油脂糖甜,觀其金黃色澤,吃到口里葷中有素,素中有葷,香甜不膩,實為名菜。另外還有菊花魚球、油炸菊葉、菊花魚片粥、菊花羹、菊酒、菊茶等,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營養(yǎng)豐富。北京有名的“菊花鍋子”(即在涮羊肉火鍋里放些菊花煮湯),清淡味美,更是別有風(fēng)味。
早春二、三月采摘的基生葉,嫩苗與幼葉入藥,中藥稱“因陳”“茵陳”或“綿茵陳”,含氯原酸、香豆精、咖啡酸、揮發(fā)油等,是治肝、膽疾患的主要成分。古本草書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及《本草綱目》等記載:主風(fēng)濕、寒熱、邪氣熱結(jié)、黃膽等。據(jù)筆者考察及考證,藥用茵陳除了本種,還有其近緣種——豬毛蒿, 其嫩苗與幼葉亦稱“茵陳”,并入藥。本藥水提取液對多種桿菌、球菌有抑制作用,揮發(fā)油有抗霉菌的作用。本藥還作青蒿(即黃花蒿)的代用品入藥。
幼嫩莖葉(茵陳蒿)苦、辛、涼,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之功效。用于黃疸、膽囊炎、膀胱濕熱、風(fēng)癢瘡疥等癥。
別名敗醬草,為敗醬科草本植物黃花和白花敗醬的帶根全草?!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敗醬草列為上品,為常用的清熱解毒藥。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淤止痛之功,習(xí)慣用于治療腸癰(闌尾炎)、肺癰(肺膿瘍)、癰腫瘡毒和產(chǎn)后淤阻腹痛等癥,常用量15~30克。通過臨床驗證,本品還有許多新的功用。
苦菜的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含蛋白質(zhì)、糖、食物纖維和鈣、磷、鋅、銅、鐵、錳等礦物元素,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卜素、煙酸等。此外,還含有膽堿、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學(xué)物質(zhì)。
苦菜能清熱、涼血、解毒,對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慢性支氣管炎、口腔炎、膽囊炎以及急慢性盆腔炎等癥都有一定的療效。用它外敷,還可治刀傷、燒傷、蜂螯蛇蝎咬傷與瘡癤腫痛等。
歷史傳說,早在漢朝,食用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宋蘇軾盛贊:“椿木實而葉香可啖?!毕愦槐环Q為“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發(fā)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它不僅營養(yǎng)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yǎng)豐富,為宴賓之名貴佳肴。
香椿頭含有極豐富的營養(yǎng)。據(jù)分析,每100克香椿頭中,含蛋白質(zhì)9.8克、鈣143毫克、維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另外,還含磷135毫克、胡蘿卜素1.36毫克,以及鐵和B族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至于做法更為多種多樣,可用于制作香椿炒雞蛋、香椿竹筍、香椿拌豆腐、潦香椿、煎香椿餅、椿苗拌三絲、椒鹽香椿魚、香椿雞脯、香椿豆腐肉餅、香椿皮蛋豆腐、香椿拌花生、涼拌香椿、腌香椿、冷拌香椿頭等。
香椿含鈣、磷、鉀、鈉等成分,有補虛壯陽固精、補腎養(yǎng)發(fā)生發(fā)、消炎止血止痛、行氣理血健胃等作用,凡腎陽虛衰、腰膝冷痛、遺精陽痿、脫發(fā)者宜食之。但需注意的是,香椿為發(fā)物,多食易誘使痼疾復(fù)發(fā),故慢性疾病患者應(yīng)少食或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