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仕
早春時節(jié),茵陳嫩苗初萌,恰是這個時節(jié)的美味。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蘇東坡)在《春菜》一詩中寫道:“茵陳甘菊不負渠,繪縷堆盤纖手抹?!狈从吵鎏K東坡對茵陳的喜愛。蘇東坡的好朋友黃庭堅在開封做官時,每年正月底和二月初都要去市郊挖茵陳吃,他也非常喜歡這種野菜,常讓妻子用茵陳煮面條,稱之為“白蒿湯餅”。
立春以后,天氣轉(zhuǎn)暖,地溫回升,在山村向陽背風(fēng)的拐角旮旯里,便有三三兩兩茵陳露出頭來。葉片碧綠,細碎如繁星,個頭不高,剛開始匍匐在地,味道最佳。記得那時母親常早早備好菜籃子和鏟刀,往衣袋里塞兩個饃饃,便挎著籃子滿山遍野轉(zhuǎn)悠著挖茵陳。運氣好的話,一天下來能收獲滿滿一大籃子。
母親將挖回的茵陳揀去雜草和泥土,在清水里淘洗干凈。最簡單的做法是涼拌:將一大筐茵陳擇洗干凈,分批焯一下,撈出來放涼,略微擠一擠,擠掉多余的水分,切得細碎,然后用精鹽和香油一拌,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茵陳有青草氣,水焯仍然去不掉。假如不喜歡這種氣味,涼拌的時候可以再放些米醋和味精。茵陳還可以蒸著吃,滿滿一盤蒸茵陳,嫩生生、鮮亮亮的。
茵陳可利濕退黃、祛風(fēng)明目,是難得的保健食品。《本草綱目》載:“茵陳除風(fēng)濕寒熱邪氣,熱結(jié)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鄙郴蜃鲲?、羹皆宜。生食即把茵陳切細加調(diào)料涼拌;茵陳餅是把嫩茵陳切碎,加入面粉做成菜餅,或烙或烤或蒸,食之松脆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