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正倫
當檢查發(fā)現(xiàn)谷丙轉氨酶(AIT)、總膽紅素(TB)等肝功能指標異常時,多數患者和部分醫(yī)生往往會想到病毒性肝炎。但實際上有些肝外疾病也會殃及肝臟,導致肝功能異常。有一份臨床統(tǒng)計資料顯示,鄭州市某醫(yī)院曾報告l366例肝功能異常的病人,其中有1/3最后被確診為12種肝外疾病;我院職工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67名谷丙轉氨酶升高者,最后確診為肝炎者僅11例(16.4%)。筆者近年來在門診上遇到70例非肝炎的谷丙轉氨酶升高患者,涉及14種肝外疾病,現(xiàn)介紹部分病例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案例一甲狀腺機能亢進
女,25歲。乏力、消瘦、心悸一個月,當地醫(yī)院疑為肝炎而轉診我院。查血清總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體查見甲狀腺彌漫性增大,心率116次/分,查病毒性肝炎標志物均陰性,甲狀腺功能明顯增高。診斷為甲亢伴肝損害。經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一個月,甲狀腺功能和肝功能均恢復正常。
誤診原因當地醫(yī)生對甲亢引起肝損害的認識不足;而且只看實驗室指標,忽視對患者的體格檢查。
案例二胰腺癌
男,58歲。主訴納差、上腹不適、消瘦、皮膚發(fā)黃近兩個月。在當地醫(yī)院查血清總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異常升高,擬診為黃疸型肝炎。轉來我院后做肝臟B超和腹部CT,發(fā)現(xiàn)胰頭部有異常陰影,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胰頭癌。手術切除后轉做放/化療。
誤診原因胰頭癌可壓迫、阻塞總膽管,致使膽汁排泄不暢、反流人血,出現(xiàn)黃疸和肝損害。建議中老年人出現(xiàn)無痛性黃疸時,要高度警惕胰頭癌的可能。
案例三肺源性心臟病肺性腦病
男,65歲??人浴舛?、下肢浮腫5~6年,肝腫大、腹水1年。因突發(fā)神志模糊到當地醫(yī)院就診,查谷丙轉氨酶升高,以支氣管炎、肝硬化、肝昏迷轉來我院。入院后做胸部X線、心電圖、心動超聲圖、肝臟B超、動脈血氣分析、乙肝病毒標志物等檢查,最后結論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源性心臟病、右心衰竭、心源性肝硬化、肺性腦病。經吸氧、祛痰、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心力衰竭等治療,60天后病情逐漸好轉,肝功能恢復正常。
誤診原因各種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都可以引起肝臟郁血、缺氧、肝組織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而導致肝硬化,發(fā)生率約為20%。因此,不能只看到肝臟的問題,更需要看到根本的病因。該患者意識昏迷不是肝昏迷,而是低氧血癥、肺性腦病所致。
案例四惡性組織細胞病
男,30歲。因持續(xù)發(fā)熱、皮膚發(fā)黃,肝、脾、淋巴結腫大就診于當地醫(yī)院,查血清總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異常升高,診斷為發(fā)熱待查、黃疸型肝炎。轉來我院后,查體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3厘米,質硬;實驗室查血三系明顯減少,乙肝病毒標志物陰性;骨髓和淋巴結活檢見大量異型組織細胞,確診為惡性組織細胞病。3天后病情急劇惡化,病人拒絕接受治療,主動出院。
誤診原因惡性組織細胞病可以認為是白血病的一種變異型,病情兇險。異常組織細胞除了可以侵犯造血系統(tǒng)外,還可以累及胃腸、肝、脾、淋巴等,其中肝臟受累者高達89%。因此,遇到高熱,肝、脾、淋巴結腫大,血三系明顯較少者,應考慮到血液系統(tǒng)疾病。
臨床資料顯示,有100多種疾病或因素可以導致肝功能異常。其中比較多見的肝外疾病還有膽囊炎、膽石癥、敗血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溶血性貧血、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及妊娠、劇烈運動等引起生理性肝功能異常。因此,門診上遇到肝功能異常的患者,不要輕易下肝病的結論,應詳問病史、細做檢查、全面分析,作出正確診斷。如果只以局部表現(xiàn)和單項檢查為依據,難免會導致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