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鈴
1
沒有養(yǎng)過蠶的朋友至少也聽說過蠶??梢f到蓖麻蠶,你就不一定知道了。那是一種專門吃蓖麻葉(聽說也吃木薯葉)的大花蠶。
我接觸它們時已滿十二歲。
那年春夏之交,母親忽然對我老長不高的個頭、對我沾上丁點兒風(fēng)寒就感冒發(fā)燒的體質(zhì)產(chǎn)生了疑慮,讓老爸帶我去醫(yī)院,向他們的一位老朋友請教。
老朋友是個挺有名氣的主任醫(yī)生,對我望聞問切一番之后,將我爸叫到里間嘀咕了好一陣。
“沒啥子大問題?!被氐睫k公室后醫(yī)生說,“不過……這樣吧,先讓他休學(xué)兩年,在家療養(yǎng)?!闭f著替我向?qū)W校開了個病休證明,“除了加強營養(yǎng),他還需要……他愛不愛出外玩兒?”
“不愛。這小子很容易疲勞,只喜歡貓在家里看書?!?/p>
“瞧瞧瞧!”醫(yī)生大搖其頭,“越不想動,體質(zhì)越差;身體越虛弱就越不愛動——怎能不整個兒陷入惡性循環(huán)?記住,對他來說,適當?shù)腻憻挶仁裁炊贾匾?,千萬別讓他大白天宅在家里,要盡量把他往外趕,讓他多多接觸大自然?!?/p>
“完全不可以看書嗎?”我最擔(dān)心這個。
“可以看?!贬t(yī)生盯著我的眼睛,“可是,書蟲子你必須給我記?。好刻靹e超過三小時!”
我估計他們還有事瞞著我。不過,既然不痛不癢,病再嚴重我也不放在心上。而且我念書向來性急,習(xí)慣打提前量,休學(xué)兩年不至于掉隊。我收集了一大堆書,在房間里整出一個供自學(xué)用的“圖書角”,就遵醫(yī)囑安排了每天的作息時間。
三個小時的讀書時間被我安排在晚飯后,因為就是在這些日子里,我接下了蓖麻蠶的飼養(yǎng)任務(wù)。
2
那可不是為了好玩兒,第一批我就養(yǎng)了成千上萬!
為安置它們,街道上特地從我媽工作的幼兒園騰出一間獨立的大活動室,又動員各家各戶搬來了竹盤、簸箕、木門板,以及桌子、柜子、條凳和支架,總之是各盡所能,蓖麻蠶養(yǎng)殖場就像模像樣辦起來了。
——好端端的城市里弄這些干嗎?
街邊的宣傳欄上說是要“試點”:蓖麻蠶生長周期比桑蠶快百分之三十,抗病力強,吐出的絲格外結(jié)實,產(chǎn)量又極高,如果試養(yǎng)成功,將來可以成為一項有特色的地方產(chǎn)業(yè),在這個與山林河流接壤的街區(qū)里遍地開花。
居民委員會特地把我媽從幼兒園抽調(diào)出來,說她是正兒八經(jīng)的師范畢業(yè)生,讀懂伴隨蠶種發(fā)下來的說明書和技術(shù)資料不成問題。而母親欣然接受,我知道大半是為了我——
她一定覺得養(yǎng)蠶跟游戲差不多,要是我樂意干,就不會老宅在家里。按醫(yī)生的觀點,這種“適當鍛煉”興許還能從根本上改善我的身體狀況。但媽媽對我講的是另一番話。她希望我通過養(yǎng)蠶學(xué)到點兒實實在在的本領(lǐng),將來成為專家什么的。
我還有些猶豫。
在中學(xué)寄宿只有周末才回家的八哥把我拉到一邊?!澳氵€沒發(fā)現(xiàn)爸媽為你的身體擔(dān)驚受怕嗎?聽著:你必須接受任務(wù),而且要表現(xiàn)得十分樂意!”
好吧。我“喜滋滋”地接過那一小盤從卵塊里孵化的“蠶蟻”,走馬上任。
3
一切都在《說明書》和《蓖麻蠶飼養(yǎng)一百問》的指導(dǎo)下進行。媽媽特有成就感——用不著“趕”,我每天都得往外跑。
江邊稀稀落落的菜地和土坎兒邊,到處是早幾年種下卻因無人收獲而一直在枯榮變換中自生自滅的蓖麻,隨便采回一籃嫩葉,就夠那些小蟲子飽食終日。
我每天幾趟撒下撕碎的新葉,待米粒大小的蠶蟻全爬上來,就連同新葉將它們拈進干凈竹盤箕,再去清理吃剩的殘葉和“蠶沙”。
蠶蟲沒日沒夜啃嚼葉子,飛快地舒展身條,食量一天大似一天。小盤換成大盤箕,大盤又裝不下了,媽媽幫我把它們勻作三盤、四盤……
采集飼料的工作量隨之加大。
蓖麻枝干再粗大也承載不起人體的重量,為了便于采摘,我將老爸剃胡子的刀片固定在三米長的細竹竿頂端,輕輕松松就將高枝和長在陡崖邊的葉子劈落下來。葉子晾干了露水,我把它們裝進畚箕,氣喘吁吁地挑進蠶房。
換葉之后的蠶房里立即響起雨灑殘荷般的沙沙聲,數(shù)量龐大的蓖麻蠶軍團就在這咀嚼聲中悄然瘋長。
這幫曾經(jīng)被視為“害蟲”的家伙搖身一變成了“家蟲”,依舊貪婪得要命,除了短暫的蛻皮休眠,它們的咀嚼幾乎沒日沒夜一刻不停。新葉撒下一會兒工夫,就被啃得只剩下幾根粗硬葉脈。
隨著體重的增長,它們身上的肉刺日益粗大醒目,刺間還點綴著清晰的深褐色斑點,變得可怕起來。這可不是火柴盒子里的小打小鬧,而是成千上萬堆疊壘積的肉蟲子啊。對于向來畏懼昆蟲的我,的確算個不小的考驗。
別人同樣害怕。進蠶房看熱鬧的小伙伴少了,大多數(shù)人只敢隔著窗戶瞧瞧??墒俏覜]法撒手。比我更加害怕昆蟲的媽媽都堅持著,而且她老向人夸獎我的能干和大膽。這等于把我逼上梁山——男孩子誰不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呢?再惡心,我也得干到底!
4
采集飼料的任務(wù)越來越重,加上換葉、洗盤、清掃以及夜間補飼……我每天工作遠遠超過了八個小時。太熱的日子,我還得按技術(shù)資料的要求挑水沖洗水泥地面,以便降溫增濕。
只有身體不爭氣。忙得稍稍厲害一點,我的心臟蹦跶得就像要從喉嚨里跳出來似的,難受得要命;有時,它還冷不丁亂了節(jié)奏,讓我眼前發(fā)黑。這種時刻,我必須趕緊扶住什么,要不就得坐下歇歇。
算什么男子漢啊,你這沒用的廢物!我在心里責(zé)備自己。不能躺倒,你能行!
一咬牙我站直了身子——其實沒啥事,休息了一會兒,心窩子恢復(fù)正常,我又可以干活兒了。
我忙成了一團旋風(fēng)。八哥說得對。單是為了不使父母親為我的身體擔(dān)驚受怕,我也要裝出輕松愉快的模樣。
媽媽和幼兒園別的老師一有時間也過來幫忙。
等所有的門板、桌面全被占據(jù),蓖麻蠶經(jīng)過五次休眠和蛻皮之后,一個個都成了花里胡哨的大肉蟲,拎在手里沉甸甸的。
習(xí)慣成自然,現(xiàn)在我一點兒也不在乎了。換葉時,還有意把它們拿在手里把玩,或掛在胸前當“勛章”,對窗外那些大驚小怪的眼睛炫耀自己的勇猛。
有一天,肥嘟嘟的肉蟲們紛紛停止進食。《蓖麻蠶飼養(yǎng)一百問》告訴我,它們該吐絲結(jié)繭啦。我按照書上說的從郊外拾來麥秸和稻草,捆扎成供它們休眠化蛹的“繭蔟”,把蠶盤裝飾得像一只只大刺猬。
蠶蟲爭先恐后往繭蔟里鉆,各自找地兒安頓下來……
5
兩天后,居委會派來的人挑走了我的勞動成果,滿滿兩擔(dān)潔白的蠶繭。
沒得到丁點兒報酬,甚至沒有任何一句口頭表揚,但我挺有成就感,并且打心眼里快樂起來。
光是干點兒這個也許沒資格自稱工人,也算不上農(nóng)民,但畢竟是我有生以來從事的技術(shù)含量最高、挑戰(zhàn)性最強的工作?。∥覉猿窒聛磉€獲得了豐收,能不自豪嘛!
我忙著清理蠶房、消毒,新一輪忙碌即將開始。蓖麻蠶的蛹期很長,要三周后才能羽化、產(chǎn)卵,然后是七到十天的孵化……
為了搶時間,我沒留種蛾,直接從市區(qū)新設(shè)立的蠶繭收購點領(lǐng)來了即將孵化的蠶卵。
6
打算考驗自己的能耐,這次我謝絕了母親和其他人的幫助,獨個兒扛起了所有的工作。
有了相當?shù)慕?jīng)驗積累,第二批蠶的喂養(yǎng)更加順利。出乎意料,被醫(yī)生診斷為“極度虛弱”的身體居然沒有拖我后腿。
我該把工作做得更“科學(xué)”一點兒,比方說,像書本里記載的孟德爾、達爾文那樣。我開始煞有介事地觀察、詳盡地記錄,不放過蠶蟲們丁點兒細微變化。我老希望發(fā)現(xiàn)一種《蓖麻蠶飼養(yǎng)一百問》上都不曾提到的蠶病,然后用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治愈。遺憾的是沒有,蠶兒無病無災(zāi),依舊貪婪進食、健康成長。
有一天,我剛剛扛進一大捆蓖麻葉,外面下起了大雨。在雨聲和蠶蟲啃食的沙沙伴奏中打掃著蠶房,我又沉醉在“科學(xué)工作者”的白日夢里。忽然,成堆的白花蟲子中閃過一星艷藍,我繞過幾只竹盤湊近一看:啊,那竟然是一條蠶!它通體為半透明狀的湖藍,沒有丁點兒雜色,擠在那些平淡無奇的同類中,寸許長的小蟲子如同掉落沙灘的一枚寶石那么顯眼。
奇怪的是我今天才發(fā)現(xiàn)它。
有了一條,會不會還有第二條呢?我提前給蠶蟲換晾干的新葉,一邊換葉一邊仔細搜尋,終于又找到了一條。這條比那條粗大得多,明顯是條雌蠶……這就是說,有了一雄一雌,我有可能獲得純種的藍蠶后代!
把兩條蠶裝進一只開了氣孔的硬紙盒,我用圖釘將盒子固定在一只支架的頂端,給予它們特殊照顧。
這就是生物學(xué)教材上說的“突變”嗎?如果是,它們的顏色應(yīng)該可以遺傳給后代;再說,第二批次就變異出了藍的,長期喂養(yǎng)下去,會不會還有赤橙黃綠各種顏色的冒出來?要是這些五彩蠶蟲吐出的絲也含有與眾不同的天然色素,可以紡出怎樣美麗而且永不褪色的絹絲哪……
漫無邊際的憧憬令我興奮不已。我用水彩調(diào)準了它們的顏色,每天給其中一個留下畫像,然后拿去跟前一天的對比。
藍蠶跟別的蠶兒一起長大,色彩非但沒變淡,而且好像越來越濃艷。
十八個日出日落在忙碌和期待中度過,吐絲結(jié)繭的日子來臨。我趕緊去偷看那一對藍蠶:哇,它們吐出的,果然是跟身體顏色一致的漂亮藍絲!
跟別的蠶一樣,它們一邊拉絲,一邊晃動頭部繞著自己劃圈圈,輕柔如煙的藍色細絲,就將蠶身層層包裹、覆蓋,漸漸形成絲繭。半透明的繭殼,隨著里面的藍蠶微微顫動著……
千萬別打攪它們!我輕輕將盒子放回原處。
7
一天后,一對前所未見艷麗無比的藍繭黏附在盒底。
它們不再顫動,繭殼也不再透明。鮮活美麗的生命靜止下來,進入了全變態(tài)昆蟲羽化前特有的蟄伏狀態(tài)。再過幾周,將有一對藍色的飛蛾破繭而出;接著,從雌蛾產(chǎn)出的藍色卵粒里孵化出與眾不同的“蠶蟻”,會把華麗的艷藍作為這個家族特有的標記一代代遺傳、延續(xù)下去,直到后代中產(chǎn)生另一種新奇的色彩變異……
我再也沒法子保守住深藏心底的秘密了,不到幾分鐘,藍繭在無數(shù)雙眼睛里亮了相。
居委會主管這類工作的副主任聞訊趕來,喜笑顏開地拿走了盒子。
這一輪照樣收獲了兩擔(dān)蠶繭。我仍然不明白它們價值幾何,但我還是不予計較。我已經(jīng)夠興奮了!一種全新的“生存技能”被我掌握,即便永遠長不高大、永遠找不到工作,就靠養(yǎng)蠶,我也能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何況還有美麗的藍繭……
我眼巴巴地祈盼擴大蓖麻蠶養(yǎng)殖,尤其在等待藍色蠶種的推廣。
8
不料從那以后,再沒人提養(yǎng)蓖麻蠶的事。我去過的蠶繭收購點也撤了。接著,湊集的養(yǎng)蠶用具紛紛讓原主人拿走,蠶房又恢復(fù)成先前堆放破舊東西的儲藏室。
不是說要建立飼養(yǎng)基地、形成特色產(chǎn)業(yè)、要讓蓖麻蠶“遍地開花”嗎?我的試養(yǎng)已經(jīng)大獲成功啊,規(guī)劃圖至今還張貼在居委會門前的宣傳欄里,莫非大家工作太忙,把自己講過的話全都忘記了?我可沒忘。
實在忍耐不住,有一天,我特地來到居委會找到那位副主任,向他打聽藍繭的事。“什么藍繭?”他莫名其妙。
“就是……就是藍蠶吐絲結(jié)的繭子啊。”我提醒他,“用硬紙盒子裝的……”
“哦,你就是那個叫什么什么……”他什么了一長串還是沒能說出我的名字,“對,養(yǎng)蠶的小鬼。藍繭么——”他拉開了辦公桌的抽屜。
盒子還在!可是早被耗子撕裂成了幾片;抽屜底還有幾片殘缺的湖藍色蛾翅、一小片同樣顏色的卵塊,約有一百來粒。
我滿懷希望地抓過粘著殘剩卵塊的紙片跑到陽光下。
完了,艷藍色的卵粒只剩下空殼兒,里面的生命不知是孵化后得不到食物逃走了,還是孵化前就被什么更小的蟲子掏空吃掉了。
我的心也像被掏空了似的……
許多年后,我聽說那個時期確實有人培養(yǎng)出了藍色的蓖麻蠶,命名“藍皮”??墒俏业降讻]搞清楚,那種藍皮與我發(fā)現(xiàn)的“突變”是不是顏色相似的同一個品種,也不知道究竟是我的發(fā)現(xiàn)在先呢,還是人家早就養(yǎng)成了藍皮。
當然,即便弄明白也毫無意義,我再沒機會養(yǎng)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