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9日21時許,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彭陽縣居民劉女士報案稱:其一周前在某寶網購物,自稱是某快遞公司售后服務人員以貨物運輸出現(xiàn)問題需退款為由,索要其銀行卡卡號并轉走了12363元。
原來,劉女士在某寶網上購買了一個寫字臺,因為是大件貨物,劉女士還格外囑咐商家要包裝嚴實。一周后,寫字臺到貨,可糟心的是寫字臺外包裝有一處破損,明顯能看到內部部件有漆皮剮蹭的痕跡,且很有可能有配件丟失。隨后,劉女士聯(lián)系商家并提供了商品破損圖片及物流等信息,商家表示這屬于物流運輸問題,但答應會盡快與快遞公司協(xié)商解決,如果協(xié)商無果便為劉女士補齊配件,再補償一定金額的損失,劉女士仍不愿接受的話,將進行換貨,重新補發(fā)一個寫字臺。
大概不到半天時間,劉女士就收到自稱是“快遞公司客服”的電話,對方十分熱情,首先對運輸不當導致貨物受損表示歉意,希望劉女士不要追責,該“客服”還表示,快遞小哥也很不容易,遇到這種事公司罰得很厲害,有可能一個月工資就沒了,“快遞小哥”個人愿意出錢賠付劉女士的損失。
劉女士心里蕩起一縷波瀾,快遞員個人給賠償一部分,商家補齊配件再補償一部分,真是福禍相依啊。于是,這位“客服”順利添加了劉女士的微信,隨即以賠償為名給劉女士發(fā)了一個二維碼。劉女士迫不及待地掃碼操作,很快自己銀行卡上的4980元被扣。劉女士有些懵了,好在“客服”還在,稱是系統(tǒng)錯誤,為緊急補救,又發(fā)來一個第三方鏈接的APP。劉女士按提示一步步操作,突然又聽到“叮”的一聲,短信提示自己銀行卡里的7000余元又被轉走了。這時,與“客服”的語音通話掉線了,劉女士再次回撥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被拉黑。銀行卡上存款被扣光的劉女士這才意識到上當受騙了。
“快遞客服”詐騙有套路
此類詐騙都有一定的套路,即受害人往往先接到自稱是快遞公司工作人員的陌生電話,對方抓住受害人有貪小便宜的心理主動提出為受害人賠償損失,隨后便給受害人發(fā)送二維碼和網絡鏈接,并要求受害人按照自己所說的方法進行一連串的操作。不法分子往往通過微信與受害人聯(lián)系,且微信昵稱多假裝為協(xié)商部處理中心等,讓受害人信以為真。在騙子天花亂墜的誘導下,受害人按要求填寫支付寶賬號、銀行卡卡號、銀行卡密碼等信息,最終導致錢財損失。
警方提示:網絡購物一定要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注意保存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及網購信息,快遞出現(xiàn)問題請與該快遞公司本地網點或者總部聯(lián)系。任何正規(guī)公司都不會要求顧客提供銀行卡密碼,任何時候都不要在對方發(fā)來的網址鏈接上填寫銀行卡賬號、支付寶賬號等個人信息。發(fā)現(xiàn)錢財被盜刷要立即停止操作并聯(lián)系公安機關和銀行對被騙資金及時進行止付,同時保存好相關證據并第一時間提供給公安機關,全力配合協(xié)助公安機關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