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柱
選稿時讀到劉媛媛的《青春于我而言是一場奮斗》,我的青春記憶瞬間被激活。
我們上學那個年代,大學是遙不可及的存在,大多數孩子上學只為認識一些字,以防長大后出門找不著北,所以很多孩子到四五年級就輟學了。因為父親曾在外闖蕩過,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所以我有幸進入了初中。父親說,只要我愿意學,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他都會支持我。
現在,家長們都費盡心力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對我來說,父親就是我的起跑線,如果父親也跟其他家長一樣讓我早早輟學,我的人生將是另一番模樣。
進入初中,學習目標就很明確,最好的出路是考中專。中專當時十分火爆,畢業(yè)就分配工作,是尖子生的首選。那時上高中不流行,高考錄取率太低,一年考不上幾個大學生,有些學生復讀幾年后仍然考不上,最終只能放棄,算是白白浪費了時光。
我因性格內向,不愛與別人打交道,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學習上,因此很快在班里嶄露頭角。初二時,我的成績穩(wěn)居班級第一,我得到班主任的重點關注,被當作中專的苗子培養(yǎng)。那時,也不知什么是苦累,雖然每天5點就要起床,晚上12點才睡覺,一日三餐還要自己動手做,但每天都覺得很充實、很快樂,從來沒有過厭學的情緒。也許這就是奮斗的魅力所在吧。
初三臨畢業(yè)時,學校組織了中專的選拔考試,我以年級第三的成績入選。但成長之路從來就沒有什么一帆風順,在正式的考試中我因兩分之差與中專擦肩而過。好在那時我還是個懵懂少年,沒覺得有什么痛苦失落的,最后高高興興去了縣一中。
高一開學伊始,同住的學長就給我來了個下馬威,他讓我別學得那么認真,我們學校還沒有應屆生考上本科的。我心里很不服氣,暗下決心要試一試。我們租住的院子里住著十多個學生,高二、高三的都有,還有幾個體育特長生,周末大家一般會相約去看電影或踢足球,有的還早早談起了戀愛。我是其中的另類,除吃飯時會串個門兒、聊個天外,平時都是一個人在房間里學習。
我與外部的世界幾乎隔絕,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這樣的努力很快取得了成效,我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在老師心目中也留下了好學生的印象。每一位老師對我都很好,常跟我講學習的方法。英語老師也沒有因為我英語差而放棄我,每次在路上遇到,都會跟我講英語該怎么學。
高三時,我的成績突飛猛進,在班上遙遙領先。高三第一學期,在全校高考第一次測試中,我取得了文科應屆第一、全校文科第七的成績,獲得了“校級三好學生”榮譽。老師們對我更加看重,時常鼓勵我要更加努力。接下來的幾次全校高考測試,我也沒有令老師們失望,每次都是文科應屆第一,成績也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高考時,我以全縣文科應屆第一的成績,打破了學校高考應屆本科零上線率的紀錄,也為自己的未來鋪平了道路。
現在回想起來,我非常感激曾經那么努力的自己。因為努力,我來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成了更好的自己,擁有了更好的生活。
愿成長中的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不負青春年華,成為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