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題運動會是針對傳統(tǒng)學校運動會的弊端而進行的形式創(chuàng)新和項目開發(fā),可以從主題的確立、項目的設置、比賽方法的改進、器材與場地準備及組織實施等方面就主題運動會的構架與實施的技術策略進行探索,從而為廣大體育同仁組織實施學校主題運動會提供參考和借鑒,因地制宜地開展“主題運動會”。
【關鍵詞】學校;主題運動會;構架與實施
當下,很多中小學校運動會通常是以“跑、跳、投”三大類競賽項目為主的田徑運動會。由于田徑運動會競賽規(guī)則嚴密,競賽水平要求高,“少數(shù)人賽,多數(shù)人看”的競賽場面屢見不鮮。同時,“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會與校園文化建設脫節(jié)”“與學生品行養(yǎng)成教育脫節(jié)”等弊端日益顯現(xiàn),背離了“學校運動會為學生”的思想。如何改變這些弊端,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近年來,我們在不斷嘗試著“學校主題運動會”的形式創(chuàng)新和項目開發(fā),先后舉行了“籃球”“民族民風”“農耕文化”“海洋文化”“童年童話”等主題運動會,旨在通過實踐與探索,探討“學校主題運動會”的組織與實施,使廣大體育同仁能夠認識到“主題運動會”的意義和價值,能夠掌握“主題運動會”的主題選擇、項目設置、場地器材、組織形式與方法等方面的技術,因地制宜地開展“主題運動會”。讓那些有趣的、“有賽無類”的項目走進學校運動會,讓學生、家長、教師一起享受運動、享受陽光、享受競爭、享受合作、享受成功的比賽,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歡快而難忘的比賽經歷。
一、對標理念,科學確定主題
“主題運動會”有別于“全員運動會”,雖然同屬于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屬于活動范疇,但“主題運動會”是以“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來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突破了以“發(fā)展學生跑、跳、投能力”為主的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會思想。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確立主題
以“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已正式發(fā)布,框架分三個方面六大素養(yǎng)十八個基本要點,其中在“人文底蘊”“健康生活”“責任擔當”等核心素養(yǎng)領域中就明確要求“全面發(fā)展的人”要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抗挫折的能力、團隊意識與互助精神及規(guī)則與法治意識?;诖?,主題運動會必然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載體,運動會主題的確立必須符合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要求。如“農耕文化”“海洋文化”等以文化為主題的運動會,不僅能傳承千百年來農耕文明、海洋文明知識,豐富學生人文底蘊,還能讓他們在比賽實踐中掌握農耕、海洋勞作的方法與技巧,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基于課程改革的焦點確立主題
《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2015年3月正式發(fā)布與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大力建設拓展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建設已成為當下學校課程改革的熱點。主題運動會既是一門課程,又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是學校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生點與焦點。以課程的視角,可以把某一項體育拓展性課程作為運動會的主題,如以“籃球”“足球”“輪滑”等為主題的運動會,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這些課程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特長,張揚個性,另一方面能夠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三)基于體育學科的性質確立主題
“身體練習”是體育與健康學科的主要性質與特征,主題運動會是學校體育課程的延伸和拓展。因此,主題運動會的設計不能偏離體育學科的性質,所有項目的設計不能偏離“身體練習”的本真。如“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體質達標”等以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為主題的運動會,包含著“身體練習”的特征,操作簡單,目標明確,在比賽中比的是素質、技術、技巧與意志,更是團隊協(xié)作精神。
(四)基于兒童中央的立場確立主題
“讓兒童站在學校的正中央”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竇桂梅校長提出的教育立場,主張一切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fā)點,兒童理應站在操場、課堂、舞臺、活動的正中央。同理,學校在設計學校主題運動會時,必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讓學生站在操場的最中央。如“童年童話”“民族民風”“新興體育”等主題運動會,把學生喜愛的、感興趣的內容引入校園,與運動會有機融合,讓學生充分體驗童年的快樂,感受中華民族民間體育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新興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
二、圍繞主題,合理設置項目
一旦有了明確的主題,我們就必須圍繞主題設置運動會的項目,選擇適切的競賽內容與主題配套。
(一)項目設置要切合主題
“主題運動會”反對傳統(tǒng)的“錦標賽”式的、成人化的、枯燥的項目設置,也反對沒有挑戰(zhàn)性的、過于簡單的、只強調趣味性的比賽項目,因此,基本上不采用傳統(tǒng)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也不主張把一些常見的、平庸的、幼稚的娛樂活動作為比賽項目?!爸黝}運動會”的項目設置既要切合主題,還要有新意、有競爭、有挑戰(zhàn)難度,能使人耳目一新、催人振奮,具有鮮明的項目特色與獨特的內容體系。
如“排球”主題運動會并不是傳統(tǒng)的班與班、年級與年級之間的六人制、三人制比賽,也不是常見的墊球、傳球、發(fā)球等指向比多、比準的比賽,而是緊貼“排球”主題,設置了“集體排球素質操創(chuàng)編(展示)”“墊球入筐”“攔鞭打球”“滾翻接球”等項目,既有創(chuàng)新,又有突破。再如“農耕文化”主題運動會,是基于千百年來廣大農民積累的生產、生活技能來挖掘其體育運動元素,設置了“播種與收割”“插秧”“鋸木頭”“拋繡球”等具有傳統(tǒng)農耕勞作特點的項目,突出了運動會“農耕文化”的主題。
(二)項目設置要指向運動素養(yǎng)
體育運動不是簡單的游戲,更不是嬉戲娛樂,所以選擇的內容必須符合體育的性質,含有“身體練習”的成分,指向體育素養(yǎng)的發(fā)展?!爸黝}”下可以按學生年齡生理特點及認知水平設置12-15個項目,分為水平一(一、二年級)、水平二(三、四年級)、水平三(五、六年級)三個組別,確保每個學生有3-5個項目可以選擇。如“海洋文化”主題運動會設置的每一個項目,都指向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素質及攀爬、投擲、奔跑、跳躍等技能的發(fā)展,指向了集體主義精神等體育品質的形成(見表1)。
(三)項目設置要與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
學生在“主題運動會”中展示出來的優(yōu)異的身體素質及優(yōu)良的體育品質,主要來自于平時的學習與鍛煉,也能客觀反映出學校的體育教學水平。因此,學校要結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力求將主要體育知識與技能融入運動會。如“爬漁網”“章魚爬行”“拋纜繩”是“海洋文
化”主題運動會中的比賽項目,通過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xiàn),可以判斷出學生對攀爬、投擲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有了主題運動會項目的任務驅使,也可以促使教師主動去改進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三、指向特性,有機改造內容
雖然主題運動會的很多項目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勞動實踐,但是勞動實踐與體育運動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體育運動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含有一定的運動技術和方法。因此,主題運動會要通過移植、改進、嬗變等方法手段,將勞動內容改造成符合體育活動的要求及競賽的形式。
如“海洋文化”主題運動會中“拋纜繩”項目,是源于漁船靠近碼頭時,漁民將纜繩拋向碼頭固定漁船的一個操作過程?!皰伬|繩”項目保留了文化特色,對其進行了改造:學生將一段粗麻繩盤繞成若干圈,從體側把繩子向前拋出,看誰拋得遠(見圖1),以發(fā)展上肢及腰腹力量。再如“農耕文化”主題運動會中“賽龍舟”項目,源于多人水上劃槳競賽,嬗變后的“賽龍舟”是多人跨坐在“龍舟”上,集體雙腳蹬地使“龍舟”向前滑行,先到終點者為勝(見圖2)?!百慅堉邸表椖坑伞八腺慅堉邸辨幼兌桑m然都是體育運動項目,但嬗變后的“賽龍舟”重點發(fā)展的是學生下肢和腰腹力量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
賽龍舟改造融入了體育運動技術元素及競技元素后的項目,極大地提升了項目的趣味性、競技性及比賽價值,凸顯了運動會的主題特色。此外,學校要注重研制項目的比賽方法及規(guī)則,這也是比賽公正和順利進行的必要保證。
四、厲行節(jié)約,科學制作器材
主題運動會厲行節(jié)約,主張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利用已有的器材和用具,力避奢華和鋪張浪費。例如,學??梢园呀虒W中常用的體操墊、壘球、沙包直接作為“章魚爬行”“你種我收”項目的器材;可以用一些生活用品或廢棄的物品代替器材,如“大海尋寶”中用各種顏色的紐扣代替“寶貝”,用玻璃彈珠代替“種花蛤”中的“花蛤”,用圍棋子來代替“撿泥螺”中的“泥螺”;還可以自己動手改造、制作一些特殊器材,如廢棄的拔河繩稍加處理就可以當作“拋纜繩”中的纜繩,體操凳稍加改裝就可以作為“龍舟”(見圖3),把兒童滑板車底盤用木箱加高就可以當作“踩泥馬”中的“泥馬”(見圖4)。這些自制器材雖然特殊,但制作起來并不難。
主題運動會所有的競賽項目都是根據(jù)各年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認知水平自主創(chuàng)生的,基本上是原創(chuàng)的,因而具有特定的練習方法與要求,甚至包含一定的運動技術成分。如“踩泥馬”項目,學生不僅要在比賽前學會“泥馬”的握法及熟練掌握支撐腿用力蹬地與上體平衡協(xié)調的方法,還要在訓練中不斷地熟悉競賽規(guī)則。這看似簡單,實際上很有難度。
五、突破常規(guī),豐富比賽形式
由于沒有跳高、跳遠、鉛球等項目,主題運動會對場地的要求并不苛刻,甚至連環(huán)形跑道都不需要,只要有一塊平整的場地就行。因此,主題運動會更適合場地小的學校來開展,也符合我國大部分學校的校情。
主題運動會一般分為集體項目與個人項目兩個板塊,賽程要根據(jù)學校場地、學生人數(shù)、競賽項目設置等進行安排。如果賽程安排兩天,以第一天安排集體項目板塊,第二天安排個人項目板塊為宜;如果賽程只有一天,那么就按每個板塊半天安排。
集體項目板塊可以按項目及年級分兩個場地同時進行,個人項目板塊按項目分設場地與裁判組,多個場地同時進行。個人項目板塊裁判遵照“四不四定”要求組織競賽,即不設檢錄處、不用佩戴號碼布、不使用發(fā)令槍、不進行預賽,只需定點、定項目、定裁判、定比賽時間段即可。學生只要在比賽規(guī)定的時間段參賽就行,隨機分組,隨到隨比。一般情況下,每個項目只有一次比賽機會,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比賽成績不滿意還可以申請再比一次。這種做法,突破了傳統(tǒng)的運動會規(guī)則嚴格、賽程嚴密的要求,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比賽自由”的原則。為避免個別項目因人數(shù)過多而影響比賽進程,大會專門成立由學生志愿者組成的協(xié)調小組,負責各比賽場地參賽人員的調度,確保各比賽項目的進程同步,順利推進。
在名次錄取和獎勵辦法上,主題運動會突破了“按成績錄取前N名給予獎勵”的傳統(tǒng)做法,淡化成績排名,忽視成績的優(yōu)劣,更關注比賽中競爭精神、意志品質、團隊貢獻等,同時根據(jù)主題運動會的特點設置不同的獎項,以精神獎勵為主。如“海洋文化”主題運動會授予優(yōu)勝者“鯊魚獎”“鯨魚獎”“鰻魚獎”;“童年童話”主題運動會授予優(yōu)勝者“格林獎”“安徒生獎”“小王子獎”;“籃球”主題運動會授予優(yōu)勝者“喬丹獎”“詹姆斯獎”“姚明獎”等。
實踐證明,主題運動會的學生參與率超過了100%,凸顯了“人人參與”的學校運動會宗旨。從主題的確立、項目的遴選、比賽器材制作與改進、比賽方法的適應性學練到入場式、比賽、閉幕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切都是圍繞“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核心理念,一切都是根據(jù)學生身心特點與需求、學校辦學理念與課程理念及地域資源等特點進行的校本化設計。集體項目注重“團隊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個人項目強調“學生運動興趣的激發(fā)及運動能力”的提高,在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促進了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及體育品德”三大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主題運動會是一個新鮮事物,其項目設置與組織形式尚處在探索階段。主題運動會也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教育平臺,其生命力來自于比賽項目與比賽形式的創(chuàng)新,來自于教育因素的導入與交融,來自于學生的參與、家長的支持和媒體的關注,來自于學生每年的期盼,更來自于學校領導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每個教師的辛勤付出。
參考文獻:
[1]劉玉海.基層學校運動會的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67-79.
[2]周國強.談學校運動會的改革——以育才中學為例[J].青少年體育,2014(2):89-90.
[3]石峻.走進校園里的全民運動會[J].運動,2015(3):124-126.
[4]石峻.學校主題運動會的設計與實施[J].運動,2016(12):70-71.
(浙江省樂清市智仁鄉(xiāng)寄宿小學? ?32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