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青少年兒童文學作家厄修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1929~2019)曾說過: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成年人其實都是那些得以幸存下來的孩子。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完整的,是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沒有被概念化定義而割裂過的世界。在人們成長的過程中,周遭的環(huán)境時時刻刻都在影響和塑造著人們認識世界的方法,而方法本身就是一種經(jīng)過人類反復實踐、哲思驗證后的產(chǎn)物。
比方說,孩子認識“水杯”是被大人教授而告知,下次孩子想喝水就知道要使用水杯去接水,而不是毛巾什么的,接下來孩子便要學會區(qū)分冰箱、洗衣機、微波爐、拖鞋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物件,而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說脫離了物體功能性的范疇,水杯就不可以被稱之為毛巾嗎?
長大后的我們生活在被人們所概念化而割裂的世界中,對于概念和定義習以為常,這也是為什么未經(jīng)世事的孩子相比成人常常更具有觀察力和想象力,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還是完整的、更趨近于世界的本質(zhì),他們對于周遭的認知是更接近于事物本質(zhì)的感知。本期雜志我們將通過最了解孩子的父母手中的相機,去探知孩子最真實生活化的一面,去感受孩子最敏感而天真的情緒,去學習孩子最自然而寶貴的世界觀,呈現(xiàn)他們眼中多元純粹而充滿想象力的生活觀察。